閱讀下面的文字,回答問題。
書是知識的寶庫。人們常說:“開卷有益。”當你打開五彩繽紛的圖書,你便在知識的海洋中遨游。動人的小說、美麗的詩歌、感人的童話……讓你愛不釋手,給你帶來無窮的快樂。書不僅是知識的寶庫,而且是我們的良師益友。一位大文豪說過:“讀一本好書就仿佛和一位高尚的人談話。”寂寞時,它會給我們以安慰;有疑難時,它會給我們解答;遇到挫折時,它會給我們鼓舞和力量;逃失方向時,它會指引我們向光明的前程邁進。
(1)結合上下文理解下列詞語的意思。
①開卷有益:打開書本看一看,就會有收益打開書本看一看,就會有收益
②愛不釋手:非常喜歡,舍不得放下非常喜歡,舍不得放下
(2)畫橫線的句子用了排比排比的修辭手法。請你照樣子仿寫一句。
(3)用“∥”在文中把這段話分成兩層,寫出每層的意思,并說說這兩層是什么關系。
(4)為什么說“書不僅是知識的寶庫,而且是我們的良師益友”?
【答案】打開書本看一看,就會有收益;非常喜歡,舍不得放下;排比
【解答】
【點評】
聲明:本試題解析著作權屬菁優網所有,未經書面同意,不得復制發布。
發布:2024/4/20 14:35:0組卷:2引用:1難度:0.6
相似題
-
1.《魚我所欲也》整體感知。
第一部分:(從
第一層:(從
第二層:(從
第三層:
第二部分:(從
第一層:(從
第二層:(從
第三層:(最后一句),與第一部分結尾相呼應,人應該保有本心。發布:2024/12/27 0:30:2組卷:29引用:2難度:0.4 -
2.課堂探究。
探究一 課文《魚我所欲也》開篇是怎樣提出中心論點的?
探究二 論點提出以后,文章是怎樣圍繞論點進行逐層論述的?發布:2024/12/27 1:0:4組卷:20引用:2難度:0.6 -
3.閱讀《涵養守護生態的政德》一文,完成問題。
①歸有光在《吳山圖記》中,記述了好友魏用晦為官的事跡。“君之為縣有惠愛,百姓扳留之不能得,而君亦不忍于其民;由是好事者繪《吳山圖記》以為贈。”由此,《吳山圖記》所顯示的就不僅是山水之美,還體現出魏用晦之政績卓越。再讀《吳山圖記》,有段話值得細細思量:“夫令之于民誠重矣。令誠賢也,其地之山川草木,亦被其澤而有榮也;令誠不賢也,其地之山川草木,亦被其殃而有辱也。”這告訴我們,一個真心為民的為官者,山川草木能受其恩澤,生態環境也能得到改善。
②在我國歷史上,流傳著許多為官者澤被山水的動人故事。據史料記載:西晉文學家潘岳擔任河陽縣令期間,針對縣里土地貧瘠、植被稀少的現狀,發動百姓栽種桃李,日子一長,果樹連成了片,春天花如云霞,秋末碩果累累。人們給河陽起了個富有詩意的名字,叫作“花縣”。
③“天育物有時,地生財有限。”古之為官者恩澤山川草木、江河湖海,具有樸素的生態文明理念,堪稱造福子孫的德政工程,值得今人學習。
④生態興則文明興。今天,我們黨提出“山水林田湖草是一個生命共同體”“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藍天也是幸福”……把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可以說,建設美麗中國,不僅是一種生態文明思想,也是為官者應當秉持的政德。
⑤我們黨的很多領導干部一直重視山川草木,始終堅持綠色發展,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還記得“焦桐”嗎?那是焦裕祿治理蘭考的見證,正是“焦桐”改善了當地的鹽堿地。還記得“谷樹”嗎?那是谷文昌栽下的木麻黃,他帶領百姓植樹造林8.2萬多畝,為改變東山千百年來惡性循環的生態環境作出了貢獻。還記得“大涼山林場”嗎?這片林場因楊善洲聞名全國,他辛勤耕耘22年,植樹造林數萬畝,被人們稱為“草帽書記”。
⑥然而,也有少數人缺乏生態文明觀念,沒有用心盡責地處理破壞山川草木的事。去年,中央紀委專門通報曝光了六起生態環境損害責任追究典型問題,有的對企業長期違規排放污染地下水問題查處不力,有的對渣土場胡亂傾倒渣土、污染環境不及時處置。這些案例啟示我們:生態文明,連接著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為官一任就要惠澤一方生態。
⑦山川草木皆有情。堅持自然生態和政治生態一起抓,才能興盛一方水土,造福子孫后代。
(選自《人民日報》,2019年02月22日05版,有刪改)(1)請簡要概述全文的論述層次。
(2)第⑤段用了什么論證方法?有何作用?
(3)請結合全文說說怎樣才能“守護生態”。發布:2024/12/26 21:0:8組卷:2引用:2難度: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