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知識點挑題

          請展開查看知識點列表

          >
          <
          更多>>
          已完結
          期末復習 專項訓練 能力提升
          瀏覽次數:42 更新:2025年05月27日
          已完結
          熱點預測 中考復習 新題搶練
          瀏覽次數:23 更新:2025年05月27日
          • 2981.閱讀下面文字,依次填入文中橫線上的成語,全部恰當的一項是(  )
                  傳統鄉賢文化的興盛,在于鄉紳在傳統基層社會具有廣闊的____。在古代社會,中國 歷代統治者對基層社會的控制相對較松,縣以下的廣大區域沒有國家權力組織,主要依靠鄉紳發揮作用。傳統鄉賢文化_____,還有另一個關鍵原因,這就是古代官場的“告老還 鄉”制度,保證了鄉賢人才的_____,代不乏人。唐宋以降,官吏退休還鄉漸漸成為規 矩,至明清時期,已成_____的制度。官吏退休返鄉,積極意義十分明顯。

            發布:2024/12/6 19:0:1組卷:60引用:5難度:0.6
          • 2982.下列各組詞書寫完全正確的一組是(  )

            發布:2024/12/6 19:0:1組卷:46引用:4難度:0.9
          • 2983.下列對《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所用典故的作用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發布:2024/12/6 18:30:2組卷:145引用:9難度:0.6
          • 2984.對下列各句加點詞活用情況解說正確的一項是(  )
            江陵,順流而東也 ②況吾與子漁樵于江渚之上
            魚蝦而麋鹿 西望夏口,望武昌

            發布:2024/12/6 18:0:3組卷:295引用:15難度:0.9
          • 2985.下列說法中正確的一項是(  )

            發布:2024/12/6 18:0:3組卷:6引用:2難度:0.8
          • 2986.閱讀下文,回答問題。
                  從基層上看去,中國社會是鄉土性的。那些被稱土氣的鄉下人是中國社會的基層。我們說鄉下人土氣,這個土字用得很好。土字的基本意義是指泥土。鄉下人離不了泥土,因為在鄉下住,種地是最普通的謀生辦法。靠種地謀生的人才明白泥土的可貴。農業直接取資于土地,種地的人搬不動地,長在土里的莊稼行動不得,土氣是因為不流動而發生的。
                  不流動是從人和空間的關系上說的,從人和人在空間的排列關系上說就是孤立和隔膜。孤立和隔膜并不是以個人為單位的,而是以住在一處的集團為單位的。中國鄉土社區的單位是村落,從三家村起可以到幾千戶的大村。孤立、隔膜是就村和村之間的關系而說的。孤立和隔膜并不是絕對的,但是人口的流動率小,社區間的往來也必然疏少。我想我們很可以說,鄉土社會的生活是富于地方性的。地方性是指他們活動范圍有地域上的限制,在區域間接觸少,生活隔離,各自保持著孤立的社會圈子。
                  鄉土社會在地方性的限制下成了生于斯、死于斯的社會。常態的生活是終老是鄉。假如在一個村子里的人都是這樣的話,在人和人的關系上也就發生了一種特色,每個孩子都是在人家眼中看著長大的,在孩子眼里周圍的人也是從小就看慣的。這是一個“熟悉”的社會,沒有陌生人的社會。
                  在社會學里,我們常分出兩種不同性質的社會:一種并沒有具體目的,只是因為在一起生長而發生的社會;一種是為了要完成一件任務而結合的社會。用一位外國學者的話說,前者是“有機的團結”,后者是“機械的團結”。用我們自己的話說,前者是禮俗社會,后者是法理社會。生活上被土地所囿住的鄉民,他們平素所接觸的是生而與俱的人物,正像我們的父母兄弟一般,并不是由于我們選擇得來的關系,而是無須選擇,甚至先我而在的一個生活環境。
                  熟悉是從時間里、多方面、經常的接觸中所發生的親密的感覺。這感覺是無數次的小摩擦里陶煉出來的結果。這過程是《論語》第一句里的“習”字。“學”是和陌生事物的最初接觸,“習”是陶煉,“不亦說乎”是描寫熟悉之后的親密感覺。在一個熟悉的社會中,我們會得到從心所欲而不逾規矩的自由。這和法律所保障的自由不同。規矩是“習”出來的禮俗。從俗即是從心。
            “我們大家是熟人,打個招呼就是了,還用得著多說么?”——這類的話已經成了我們現代社會的阻礙。現代社會是個陌生人組成的社會,各人不知道各人的底細,所以得講個明白;還要怕口說無憑,畫個押,簽個字。這樣才發生法律。在鄉土社會中法律是無從發生的。“這不是見外了么?”鄉土社會里從熟悉得到信任。鄉土社會的信用并不是對契約的重視,而是發生于對一種行為的規矩熟悉到不假思索時的可靠性。
                  從熟悉里得來的認識是個別的,并不是抽象的普遍原則。在熟悉的環境里生長的人,不需要這種原則,他只要在接觸所及的范圍之中知道從手段到目的間的個別關聯。在鄉土社會中生長的人似乎不太追求這籠罩萬有的真理。我讀《論語》時,看到孔子在不同人面前說著不同的話來解釋“孝”的意義時,我感覺到這鄉土社會的特性了。孝是什么?孔子并沒有抽象地加以說明,而是列舉具體的行為,因人而異地答復了他的學生。
                  在我們社會的急速變遷中,從鄉土社會進入現代社會的過程中,我們在鄉土社會中所養成的生活方式處處產生了流弊。陌生人所組成的現代社會是無法用鄉土社會的習俗來應付的。于是,“土氣”成了罵人的詞匯,“鄉”也不再是衣錦榮歸的去處了。
            (費孝通《鄉土本色》,有刪改)(1)下列對“中國社會是鄉土性的”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A.“鄉土”即家鄉的土地,可借指家鄉;這里的“家鄉”并非指某人或某類人的故鄉,而是指“中國社會”。費孝通先生認為,中國社會的本色是鄉土性的。
            B.鄉下人是中國社會的根基,要理解中國社會的鄉土性,先要從鄉下人與土地密不可分的關系說起,他們以種地為生,在泥土中創造文明,也受泥土的束縛。
            C.中國鄉土社區的單位是村落,從三家村起可以到幾千戶的大村,因為不同村落間的人互相孤立、隔膜,所以村落人口相對固定,極少流動,而產生“土氣”。
            D.鄉土社會在地方性的限制下,村落內的人彼此熟悉,構成了擁有獨特生活習俗與生活方式的、沒有陌生人的熟人社會,人與人則形成了一種與生俱來的關系。
            (2)下列對文本論證的相關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用對比論證闡明,鄉土社會實際上就是熟人社會、禮俗社會,而現代社會是陌生人組成的社會、法理社會,兩者的人際交往原則有別。
            B.通過歸納分析得出結論,禮俗是鄉土社會里應對社會生活的根本原則、抽象真理,也是人們處理具體事務時目的與手段間的普遍聯系。
            C.利用《論語》中孔子因人而異地解釋“孝”,論證了“在鄉土社會中,人們從熟悉里獲得的認識是個別的”,讓我們體會到這種特性。
            D.概括了事實,在鄉土社會進入現代社會的過程中,原有的生活方式與現代社會不相適應,暴露出弊端,說明“土氣”一詞因而有了貶義。”
            (3)下列關于文本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在鄉土社會里,人們被土地所囿,平素所接觸的是生而與俱的人物,彼此了解,更容易獲得從心所欲而不逾規矩的自由。
            B.鄉民們“從俗即是從心”,是因為在一個熟悉的社會中,規矩對他們而言無需用法律來保障,是從小“習”出來的禮俗。
            C.因為鄉民之間的交往是基于彼此的熟悉和信任來進行的,所以法律不是調節鄉土社會中人際交往和人際關系的基本依據。
            D.鄉土社會里從熟悉得到信任,信用產生于對一種行為規矩熟悉到不假思索時的可靠性,它遠勝于法理社會中的一紙契約。

            發布:2024/12/6 18:0:3組卷:16引用:3難度:0.5
          • 2987.閱讀下面的詩歌,完成下列各題。
            古風(其二十四)
            [唐]李白
            大車揚飛塵,亭午暗阡陌。
            中貴多黃金,連云開甲宅。
            路逢斗雞者,冠蓋何輝赫!
            鼻息干虹蜺,行人皆怵惕。
            世無洗耳翁,誰知堯與跖!
            注①中貴:“中貴人”的省稱,指有權勢的太監。②洗耳翁:指許由。傳說,堯帝想把天下讓給許由,許由認為這些話污了他的耳朵,就去水邊洗耳。
            (1)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恰當的一項是
             

            A.亭午時分卻黯然不見阡陌,可見塵土之大,寫出了大車之多與行駛之迅疾。
            B.詩的第四句中以“連云”狀宦官宅第高而且廣,直入霄漢,突出其高大連綿。
            C.斗雞者路逢宦官,不禁贊嘆其冠蓋之光彩照人,側面表現了宦官出行場面的豪華。
            D.“鼻息干虹蜺”運用夸張手法,表現斗雞者勢焰薄天、不可一世的驕橫神態。
            (2)本詩最后兩句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態度?請簡要分析。

            發布:2024/12/6 18:0:3組卷:20引用:4難度:0.6
          • 2988.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各題。
                  (甲)方其系燕父子以組,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廟,還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氣之盛,可謂壯哉!及仇讎已滅,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亂者四應,倉皇東出,未及見賊而士卒離散,君臣相顧,不知所歸,至于誓天斷發,泣下沾襟,何其衰也!豈得之難而失之易歟?本其成敗之跡,而皆自于人歟?《書》曰:“滿招損,謙得益。”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故方其盛也,舉天下之豪杰莫能與之爭;及其衰也,數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國滅,為天下笑。夫禍患常積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豈獨伶人也哉!
                  (乙)莊宗既好俳優又知音能度曲至今汾晉之俗往往能歌其聲謂之御制者皆是也其小字亞子,當時人或謂之亞次。又別為優名以自目,曰李天下。自其為王,至于為天子,常身與俳優雜戲于庭,伶人由此用事,遂至于亡……其戰于胡柳也,嬖伶周匝為梁人所得。其后滅梁入汴,周匝謁于馬前,莊宗得之喜甚,賜以金帛,勞其良苦。周匝對曰:“身陷仇人,而得不死以生者,教坊使陳俊、內園栽接使仇德源之力也。愿乞二州以報此兩人。”莊宗皆許以為刺史。郭崇韜諫曰:“陛下所與共取天下者,皆英豪忠勇之士。今大功始就,封賞未及于一人,而先以伶人為刺史,恐失天下心,不可。”其命。逾年,而伶人屢以為言,莊宗謂崇韜曰:“吾已許周匝矣,使吾慚見此二人。公言雖正,然當為我屈意行之。”卒以俊為景州刺史,德源為憲州刺史。
            (節選自《新五代史?伶官傳》)(1)下列句中加點字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梁君臣之首 函:木匣子
            B.本其成敗之跡 抑:或者
            C.又別為優名以自目 自目:自稱
            D.因其命 格:擱置,阻止
            (2)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莊宗既好/俳優又知音/能度曲/至今汾/晉之俗/往往能歌/其聲謂之御制者/皆是也
            B.莊宗既好俳優/又知音/能度曲/至今汾/晉之俗/往往能歌/其聲謂之御制者/皆是也
            C.莊宗既好/俳優又知音/能度曲/至今汾/晉之俗/往往能歌其聲/謂之御制者皆是也
            D.莊宗既好俳優/又知音/能度曲/至今汾/晉之俗/往往能歌其聲/謂之御制者皆是也/
            (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理解與分析,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甲文將莊宗興衰境況對比后,得出“憂勞興國、逸豫亡身”的道理。
            B.乙文中,莊宗不能理解和接受郭崇韜等人的進諫是其滅亡的重要原因。
            C.甲乙兩段文字的立足點是一致的,揭示了莊宗失敗的原因在于人事。
            D.甲文的語言議論性強,邏輯嚴密;而乙文則史學味濃,故事性強。
            (4)把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①夫禍患常積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豈獨伶人也哉!
            ②今大功始就,封賞未及于一人,而先以伶人為刺史,恐失天下心,不可。

            發布:2024/12/6 16:30:7組卷:18引用:2難度:0.7
          • 2989.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問題。
            離婚
            魯迅
                  莊木三和他的女兒--愛姑--剛從木蓮橋頭跨下航船去,船里面就有許多聲音一齊嗡的叫了起來,其中還有幾個人捏著拳頭打拱;同時,船旁的坐板也空出四人的坐位來了。莊木三一面招呼,一面就坐,將長煙管倚在船邊;愛姑便坐在他左邊,將兩只鉤刀樣的腳正對著八三擺成一個“八”字。
            “木公公上城去?”一個蟹殼臉問。
            “不上城,”木公公有些頹唐似的,“就是到龐莊去走一遭。”
                  合船都沉默了,只是看他們。
            “也還是為了愛姑的事么?”好一會,八三質問了。
            “還是為她。……這真是煩死我了,已經鬧了整三年,打過多少回架,說過多少回和,總是不落局……”
            “這回還是到慰老爺家里去……”
            “還是到他家。他給他們說和也不止一兩回了,我都不依。這回是他家新年會親,連城里的七大人也在……”
            “七大人?”八三的眼睛睜大了。“他老人家也出來說話了么?……那是……其實呢,去年我們將他們的灶都拆掉了,總算已經出了一口惡氣。況且愛姑回到那邊去,其實呢,也沒有什么味兒……”他于是順下眼睛去。
            “我倒并不貪圖回到那邊去,八三哥!”愛姑憤憤地昂起頭,說,“我是賭氣。你想,小畜生姘上了小寡婦,就不要我,事情有這么容易的?‘老畜生’又只知道幫兒子。七大人怎樣?難道和知縣大老爺換帖,就不說人話了么?我倒要對他說說我這幾年的艱難,且看七大人說誰不錯!”八三被說服了,再開不得口。
                  船便在新的靜寂中繼續前進;水聲又很聽得出了,潺潺的。八三開始瞌睡了。前艙中的兩個老女人也低聲哼起佛號來,她們擷著念珠,又都看愛姑,而且互視,努嘴,點頭。
                  愛姑瞪著眼看定篷頂,大半正在懸想將來怎樣鬧得他們家敗人亡。
            “木叔,你老上岸罷,龐莊到了。”
                  他們跨進黑油大門時,便被邀進門房去;大門后已經坐滿著兩桌船夫和長年。當工人搬出年糕湯來時,愛姑不由得越加局促不安起來了,連自己也不明白為什么。“難道和知縣大老爺換帖,就不說人話么?”她想,“知書識理的人是講公道話的。我要細細地對七大人說一說,從十五歲嫁過去做媳婦的時候起……”
                  她喝完年糕湯,知道時機將到。果然,不一會,已經跟著一個長年,和她父親經過大廳,又一彎,跨進客廳的門檻去了。
                  客廳里有許多東西,她不及細看;還有許多客,只見紅青緞子馬掛發閃。在這些中間第一眼就看見一個人,這一定是七大人了。雖然也是團頭團腦,卻比慰老爺們魁梧得多;大的圓臉上長著兩條細眼和漆黑的細胡須;頭頂是禿的,可是那腦殼和臉都很紅潤,油光光地發亮。愛姑很覺得稀奇,但也立刻自己解釋明白了:那一定是擦著豬油的。
            “這就是‘屁塞’,就是古人大殮的時候塞在屁股眼里的。”七大人正拿著一條爛石似的東西,說著,又在自己的鼻子旁擦了兩擦,接著道“可惜是新坑’,倒也可以買得,至遲是漢。你看,這一點是‘水銀浸’……”
            “水銀浸”周圍即刻聚集了幾個頭,一個自然是慰老爺;還有幾位少爺們,因為被威光壓得像癟臭蟲了,愛姑先前竟沒有見。緊挨著門旁的墻壁,正站著“老畜生”和“小畜生”。雖只一瞥,但較之半年前偶然看見的時候,分明都見得蒼老了。
                  接著大家就都從“水銀浸”周圍散開;慰老爺接過“屁塞”,坐下,用指頭摩挲著,轉臉向莊木三說話。
            “就是你們兩個么?”
            “是的。”
            “你的兒子一個也沒有來?”
            “他們沒有工夫。”
            “本來新年正月又何必來勞動你們。但是,還是只為那件事……我想,你們也鬧得夠了。我想,冤仇是宜解不宜結的。愛姑既然丈夫不對,公婆不喜歡……也還是照先前說過那樣:走散的好。我沒有這么大面子,說不通。七大人是最愛講公道話的,你們也知道。現在七大人的意思也這樣:和我一樣。可是七大人說,兩面都認點晦氣罷,叫施家再添十塊錢:九十元!”
                  七大人睜起細眼,看著莊木三,點點頭。
                  愛姑覺得事情有些危急了,她很怪平時沿海的居民對他都有幾分懼怕的自己的父親,為什么在這里竟說不出話。她以為這是大可不必的;她自從聽到七大人的一段議論之后,雖不很懂,但不知怎的總覺得他其實是和藹近人,并不如先前自己所揣想那樣的可怕。
            “七大人是知書識理,頂明白的;”她勇敢起來了。“不像我們鄉下人。我是有冤無處訴;倒正要找七大人講講。自從我嫁過去,真是低頭進,低頭出,一禮不缺……”
                  七大人對她看了一眼。
            “我知道那是有緣故的。這也逃不出七大人的明鑒;知書識理的人什么都知道我一定要給他們一個顏色看,就是打官司也不要緊。縣里不行,還有府里呢……”
            “那些事是七大人都知道的。”慰老爺仰起臉來說。“愛姑,你要是不轉頭,沒有什么便宜的。打官司打到府里,難道官府就不會問問七大人么?那時候是,‘公事公辦’,你簡直……”
            “那我就拼出一條命,大家家敗人亡。”
            “那倒并不是拼命的事,”七大人這才慢慢地說了。“年紀青青。一個人總要和氣些:‘和氣生財’,對不對?我一添就是十塊,那簡直已經是‘天外道理’了。要不然,公婆說‘走!’就得走。莫說府里,就是上海北京,就是外洋,都這樣。你要不信,他就是剛從北京洋學堂里回來的,自己問他去。”于是轉臉向著一個尖下巴的少爺道,“對不對?”
            “的的確確。”尖下巴少爺趕忙挺直了身子,必恭必敬地低聲說。
                  愛姑覺得自己是完全孤立了;爹不說話,弟兄不敢來,慰老爺是原本幫他們的,七大人又不可靠,連尖下巴少爺也低聲下氣地像一個癟臭蟲,還打“順風鑼”。但她在糊里糊涂的腦中,還仿佛決定要作一回最后的奮斗。
            “怎么連七大人……”她滿眼發了驚疑和失望的光。她打了一個寒噤,連忙住口,因為她看見七大人忽然兩眼向上一翻,圓臉一仰,細長胡子圍著的嘴里同時發出一種高大搖曳的聲音來了。
            “來--兮!”七大人說。
                  她覺得心臟一停,接著便突突地亂跳,似乎大勢已去,局面都變了。
                  立刻進來一個藍袍子黑背心的男人,對七大人站定,垂手挺腰,像一根木棍。
                  全客廳里是“鴉雀無聲”。七大人將嘴一動但誰也聽不清說什么。然而那男人,卻已經聽到了,而且這命令的力量仿佛又已鉆進了他的骨髓里,將身子牽了兩牽,“毛骨聳然”似的;一面答應道:
            “是。”他倒退了幾步,才翻身走出去。
                  愛姑這時才又知道七大人實在威嚴,先前都是自己的誤解,所以太放肆太粗鹵了。她非常后悔,不由的自己說:
            “我本來是專聽七大人吩咐。”
                  全客廳“鴉雀無聲”。她的話雖然微細得如絲,慰老爺卻像聽到霹靂似的了;他跳了起來。
            “對呀!七大人也真公平;愛姑也真明白!他夸贊著,便向莊木三,“老木,那你自然是沒有什么說的了,她自己已經答應。我想你紅綠帖是一定已經帶來了的,我通知過你。那么,大家都拿出來……”
                  愛姑見她爹便伸手到肚兜里去掏東西;木棍似的那男人也進來了,將小烏龜模樣的一個漆黑的扁的小東西遞給七大人。愛姑怕事情有變故,連忙去看莊木三,見他已經在茶幾上打開一個藍布包裹,取出洋錢來。
            “呃啾”的一聲響,愛姑明知道是七大人打噴嚏了,但不由得轉過眼去看。只見七大人張著嘴,仍舊在那里皺鼻子,一只手的兩個指頭卻撮著一件東西,就是那“古人大殮的時候塞在屁股眼里的”,在鼻子旁邊摩擦著。
                  好容易,莊木三點清了洋錢;兩方面各將紅綠帖子收起,大家的腰骨都似乎直得多,原先收緊著的臉相也寬懈下來,全客廳頓然見得一團和氣了。
            “好!事情是圓功了。”慰老爺看見兩面都顯出告別的神氣,便吐一口氣,說。“那么,嗡,再沒有什么別的了。恭喜大吉,總算解了一個結。你們要走了么?不要走,在我們家里喝了新年喜酒去:這是難得的。”
            “我們不喝了。存著,明年再來喝罷。”愛姑說。
            “謝謝慰老爺。我們不喝了。我們還有事情……”莊木三,“老畜生”和“小畜生”,都說著,恭恭敬敬地退出去。
            “唔?怎么?不喝一點去么?”慰老爺還注視著走在最后的愛姑,說。“是的,不喝了。謝謝慰老爺。”
            一九二五年十一月六日
            (選自《彷徨》,有刪改)
            (1)下列對本文相關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小說開頭寫愛姑上船之后的坐姿,“將兩只鉤刀樣的腳正對著八三擺成一個八字”,從這個小細節可以推想愛姑的性格是偏向于潑辣的。
            B.小說寫到兩個哼著佛號擷著念珠的老女人,從作者對其一系列細微的動作描寫中,可以看出她們雖然念佛,但對愛姑的遭遇卻是冷漠、缺少同情的。
            C.開頭寫到八三“被說服了,再開不得口”,其實并非是真被愛姑的理由說服,更可能是聽到七大人“也出來說話了”,感覺不便多言;另外也不愿再當眾掃愛姑的興。
            D.小說中的愛姑比《祝福》中祥林嫂的反抗性要更徹底,她三年來堅持為自己的命運而努力抗爭,是一個已經自我覺醒的女性。魯迅對其是同情兼贊賞的。
            (2)下列對本文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小說主要通過對話來推動情節發展,比如開頭所交代的“愛姑的事”,主要是通過乘客同莊家父女的對話顯現的;同時,對話中也顯現出乘客們對此事的不同態度。
            B.小說語言簡潔,形神畢現。無論是航船上的乘客,還是慰老爺客廳中的老爺少爺,魯迅基本都是只用寥寥數筆,就勾勒出人物形象。
            C.魯迅在刻畫人物時喜歡借用道具。小說中的七大人,一出場作者便寫他摩挲、把玩、談論“屁塞”,正是“屁塞”這個道具寫出七大人的威嚴、能主持公道。
            D.魯迅小說內涵豐富,令人玩味。愛姑的離婚大戰明明是以失敗告終,但慰老爺卻用“恭喜大吉”來作結束語,揭示了慰老爺、七大人“講公道話”的實質。
            (3)請分析小說中“藍袍子黑背心”的男人在文中的作用。
            (4)魯迅寫《彷徨》時說:戰斗的意氣卻冷得不少。”請結合小說中愛姑這個人物形象簡要分析這一特點。

            發布:2024/12/6 16:30:7組卷:32引用:4難度:0.4
          login
          APP開發者:深圳市菁優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網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聯系并提供證據,本網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