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時期 | 童年 | 少年 | 青年 | 老年 |
相關法律或公約 | 兒童權利公約 | 義務教育法 | 婚姻法、勞動法 | 老年人權益保障法 |
材料二:2020年5月28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高票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引起了全社會的普遍關注(見漫畫)。該法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被稱為“社會生活百科全書”,是民事權利的宣言書和保障書。其中“最有利于未成年人”的理念貫穿整部法典始終,涉及監護、收養、遺囑繼承等各個方面。

(2)結合材料二中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談談法律具有什么作用?
(3)伴隨著我國法律體系的不斷完善,作為青少年應該怎樣做到與法同行?
【答案】(1)法律就在我們身邊,法律已經深深地嵌入到我們的生活當中,滲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法律與我們每個人如影隨形,相伴一生。《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2)①法律具有規范作用,規定我們應該享有的權利,應該履行的義務,也為我們評判、預測自己和他人的行為提供了準繩,指引、教育人向善。②法律具有保護作用,法律通過解決糾紛和制裁違法犯罪,懲惡揚善、伸張正義,維護我們的合法權益。③《民法典》是民事權利的宣言書,規定著公民享有的民事權利,是全體社會成員都必須遵循的規范,同時,也是保護公民合法權益的寶典。
(3)①要樹立法律意識。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要經常想一想,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如果違背了法律,會有什么后果。②遵守各種法律法規。遇到問題需要解決,應當通過法治方式,表達自身合法的訴求和愿望。在實現自身利益的過程中,還要自覺維護他人和集體的合法權益。③養成尊法學法守法用法的習慣,逐步成長為社會主義法治的忠實崇尚者、自覺遵守者、堅定捍衛者。④增強法治意識,依法辦事,成為法治中國建設參與者和推動者。
(2)①法律具有規范作用,規定我們應該享有的權利,應該履行的義務,也為我們評判、預測自己和他人的行為提供了準繩,指引、教育人向善。②法律具有保護作用,法律通過解決糾紛和制裁違法犯罪,懲惡揚善、伸張正義,維護我們的合法權益。③《民法典》是民事權利的宣言書,規定著公民享有的民事權利,是全體社會成員都必須遵循的規范,同時,也是保護公民合法權益的寶典。
(3)①要樹立法律意識。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要經常想一想,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如果違背了法律,會有什么后果。②遵守各種法律法規。遇到問題需要解決,應當通過法治方式,表達自身合法的訴求和愿望。在實現自身利益的過程中,還要自覺維護他人和集體的合法權益。③養成尊法學法守法用法的習慣,逐步成長為社會主義法治的忠實崇尚者、自覺遵守者、堅定捍衛者。④增強法治意識,依法辦事,成為法治中國建設參與者和推動者。
【解答】
【點評】
聲明:本試題解析著作權屬菁優網所有,未經書面同意,不得復制發布。
發布:2024/5/20 8:0:9組卷:0引用:1難度: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