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藝術“小傳人”
2013年5月31日,南京市棲霞區某小學校園里熱鬧非凡,一場由該校學生主辦的民間藝術展演拉開帷幕。四條“小彩龍”在校園里穿梭游行,翻騰舞動。原來,同學們想在六一兒童節來臨之際,向他們的師傅匯報學習成果,也向全校師生展示民間文化藝術。
二十世紀九十年代,“棲霞龍舞”這一民間藝術后繼乏人。為了進一步弘揚和傳承這項民間藝術,七十歲的“棲霞龍舞”傳承人薛友新走進小學校園,給孩子們當龍舞教練,義務教學排演。一開始就有五十多名同學報名。
“只在電視里看過舞龍,還沒見過真正的舞龍,我是龍的傳人,當然也要學會舞龍。”學生杜朕是“龍頭”,在舞龍時他要一邊做動作一邊喊口號:“龍出水、龍回首、滾龍、大擺尾……”一套表演結束后,杜朕已滿頭大汗,不過,他說:“參加舞龍既能傳承傳統文化,又能鍛煉身體,我覺得挺好的。我爺爺奶奶、爸爸媽媽都很支持我。”
面對民間藝術的衰落,你能從這些同學身上學到什么呢?我們還能做些什么呢?
【考點】保護民間藝術.
【答案】我要學習這位同學,學習民間藝術,傳承傳統文化的精神。今后我要做:①做民間藝術宣傳小使者,讓人們了解民間藝術;②學習民間藝術、傳承民間藝術;③不斷豐富民間藝術的內涵,讓更多的人喜愛并傳承民間藝術。
【解答】
【點評】
聲明:本試題解析著作權屬菁優網所有,未經書面同意,不得復制發布。
發布:2024/9/15 1:0:9組卷:1引用:2難度:0.5
相似題
-
1.對于民間藝術的保護,我們少年兒童不能貢獻力量。
發布:2025/5/21 9:30:1組卷:3引用:17難度:0.4 -
2.對優秀民間藝術的保護,我們也可以做一定的貢獻的。
發布:2025/5/21 7:30:1組卷:2引用:3難度:0.5 -
3.江蘇無錫當地藝人,取惠山東北坡山腳下離地面約一公尺以下黑泥所制,其泥質細膩柔軟,搓而不紋,彎而不斷,干而不裂,可塑性佳,適合“捏塑”之用。惠山泥人以其造型飽滿,線條流暢,色彩鮮艷,形態簡練而蜚聲中外,惠山泥人發展歷史悠久,具有極高的文化內涵。其中最有名氣和最具代表性的當推“大阿福”,“大阿福”體態飽滿,憨態可掬,懷抱異獸,赤足盤膝,給人一種健康、美好、幸福的感受。雖然現在的惠山泥人有著不小的市場,但是就整個泥人藝術來說,其前景不容樂觀。由于保護不力,老藝人們日漸凋零,傳統的手工作坊漸漸被模具加工廠所代替,以致惠山泥人出現了魚龍混雜的情況。而且,最具代表性的無錫泥人處境甚憂。
(1)面對民間藝術的衰落,你有怎樣的感受?有人說這些東西消失就消失了,沒有多大關系,你怎么看?
(2)我們能為民間藝術的保護做些什么?發布:2025/5/21 7:30:1組卷:4引用:4難度: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