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人教部編版四年級下冊道德與法治課后練習(10)

          發布:2024/9/15 1:0:9

          • 1.農歷九月九日是重陽節,又被稱為“雙九節”“老人節”。古人認為這是個值得慶賀的吉利日子,并且從很早就開始過此節日。1989 年,我國把每年的農歷九月九日定為“老人節”。九九重陽,因為與“久久”諧音,包含有生命長久、健康長壽的寓意。慶祝重陽節的活動一般包括出游賞景、登高遠眺、觀賞菊花、插茱萸、吃重陽糕、飲菊花酒等。這些活動綜合而成為“登高會”,也叫“茱萸會”,因此重陽節也被稱為“茱萸會”。為了保護和延續這個風俗,2006年5月20日,重陽節被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你能說說把重陽節定為“老人節”、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這些措施對保護重陽節風俗有什么意義嗎?

            組卷:1引用:3難度:0.8
          • 2.民間藝術由勞動者創造,用來滿足生活和審美的需求,表達人們的美好愿望。

            我家住在河南省沁陽市,人們在婚喪嫁娶、開業慶典、生日祝壽等活動上會請嗩吶班吹奏。我們這里很多人的嗩吶技藝很高趣。

            我家住在甘肅省慶陽市,這里的香包制作技藝精湛。人們常常把香包掛在門庭或者送給親友,以此表達祥和平安的美好祝愿。

            我家來自東北,這里的“二人轉”很受老百姓歡迎。聽爺爺說,以前沒有電視的時候,人們會聚集到廣場去觀賞“二人轉”,這豐富了他們的閑暇生活。
            這些民間藝術滿足了人們哪些需求,或表達了人們哪些愿望?你們那里有哪些民間藝術呢?

            組卷:0引用:1難度:0.8

          • 5.面對一些民間藝術衰落的現狀,我們只有找出原因,才能更好地繼承和發展它們。

            我叫“春聯”,曾經家家戶戶過年時都會把我粘貼在門面上或門框上。因為我對仗工整,辭藻優美,既是中國書法藝術的體現,也是中國人美好生活愿望的表達。
            然而,隨著時代的變化,我逐漸被人們冷落,尤其是在大城市中,不少年輕人覺得我土氣,過年時不再用我。而且,現在會寫毛筆字的人也越來越少了。

            議一議春聯衰落的原因。請了解一下你家鄉的某些民間藝術衰落的原因,想一想我們該如何保護它們。

            組卷:0引用:1難度:0.5
          • 6.民間藝術“小傳人”
            2013年5月31日,南京市棲霞區某小學校園里熱鬧非凡,一場由該校學生主辦的民間藝術展演拉開帷幕。四條“小彩龍”在校園里穿梭游行,翻騰舞動。原來,同學們想在六一兒童節來臨之際,向他們的師傅匯報學習成果,也向全校師生展示民間文化藝術。
            二十世紀九十年代,“棲霞龍舞”這一民間藝術后繼乏人。為了進一步弘揚和傳承這項民間藝術,七十歲的“棲霞龍舞”傳承人薛友新走進小學校園,給孩子們當龍舞教練,義務教學排演。一開始就有五十多名同學報名。
            “只在電視里看過舞龍,還沒見過真正的舞龍,我是龍的傳人,當然也要學會舞龍。”學生杜朕是“龍頭”,在舞龍時他要一邊做動作一邊喊口號:“龍出水、龍回首、滾龍、大擺尾……”一套表演結束后,杜朕已滿頭大汗,不過,他說:“參加舞龍既能傳承傳統文化,又能鍛煉身體,我覺得挺好的。我爺爺奶奶、爸爸媽媽都很支持我。”
            面對民間藝術的衰落,你能從這些同學身上學到什么呢?我們還能做些什么呢?

            組卷:1引用:2難度:0.5
          APP開發者:深圳市菁優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網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聯系并提供證據,本網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