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浙江省東南部的南麂列島,其海域貝類區系組成復雜,熱帶、亞熱帶和溫帶的貝類(以藻類等浮游生物為食)并存,是中國貝藻混養示范區,有“世界貝藻王國”之稱。長期以來,南麂列島國家級海洋自然保護區不斷加大立法保護與科研監測力度,有效保護了南麂列島的生態環境。據此完成3-5題。
與單一貝類養殖相比,當地貝藻混養有利于( )
【考點】海洋生物資源開發利用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答案】B
【解答】
【點評】
聲明:本試題解析著作權屬菁優網所有,未經書面同意,不得復制發布。
發布:2024/5/27 14:0:0組卷:1引用:0難度:0.5
相似題
-
1.伏爾加河是歐洲最長的河流,大規模開發主要以修筑大型水利樞紐、梯級開發為重點。俄羅斯鱘屬于洄游性魚類,適宜在溫度為18~25℃的半咸水中生活,每年春秋兩季從里海沿伏爾加河上溯產卵,但不同季節洄游距離差異較大。如圖為里海部分水域及伏爾加河主要流經地區示意圖。讀圖,完成10~12題。
近年來,里海的俄羅斯鱘魚數量急劇減少,與此現象無關的是( )A.伏爾加河上游修建水利樞紐 B.里海水位下降,鹽度顯著升高 C.伏爾加河流域生產排放污水 D.河口三角洲水位季節變化增大 發布:2024/11/14 8:0:1組卷:6引用:0難度:0.6 -
2.伏爾加河是歐洲最長的河流,大規模開發主要以修筑大型水利樞紐、梯級開發為重點。俄羅斯鱘魚屬于洄游性魚類,適宜在溫度為18~25℃的半咸水中生活,每年春秋兩季從里海沿伏爾加河上溯產卵,但不同季節洄游距離差異較大。如圖為里海部分水域及伏爾加河主要流經地區示意圖。讀圖,完成15~17題。
近年來,里海的俄羅斯鱘魚數量急劇減少。與此現象無關的是( )A.伏爾加河上游修建水利樞紐 B.河口三角洲水位季節變化增大 C.伏爾加河流域生產排放污水 D.里海水位下降,鹽度顯著升高 發布:2024/11/14 8:0:1組卷:2引用:0難度:0.6 -
3.閱讀圖文資料,回答下列問題。
古人認為海參的藥用價值媲美人參,故名海參。18世紀中國熱帶海參主要來自澳大利亞北部沿海,是當時達官貴人專享的奢侈品。熱帶海參晝伏夜出,夏季水溫高時附在珊瑚礁“夏眠”。每年12月份茫咖撒人從望加錫出發到澳大利亞北部再向東至卡奔塔利亞灣進行海參捕撈并加工成干海參,于4月份開始返回望加錫,再通過華商輸進中國。海參貿易直至19世紀末當地政府禁止海參捕撈而結束。如圖示意茫咖撒人捕撈海參的航線。
(1)分析茫咖撒人12月出發捕撈海參,4月開始返回的合理性。
(2)分析茫咖撒人把海參加工成干海參的目的。
(3)分析海參成為古代奢侈品的原因。
(4)分析望加錫發展遠洋海參捕撈業的有利條件。發布:2024/12/13 21:0:2組卷:11引用:3難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