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圖文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一:三江源地區位于青海省南部,平均海拔3500~4800米,生態環境脆弱,是長江、黃河和瀾滄江源頭匯水區,被譽為“中華水塔”。該地區是世界上高海拔生物多樣性最集中的地區之一,成為我國最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20世紀以來,氣候變化和人類活動等因素使三江源地區生態環境出現一定退化現象。2000年我國設立三江源國家級自然保護區,2021年10月,三江源被列為我國首批國家公園。
材料二:三江源地區簡圖

材料三:1980年至2010年間三江源地區草地在各種土地利用類型中所占比例的變化。
1980年 | 1995年 | 2010年 | |
低覆蓋度草地 | 36.78% | 42.98% | 36.97% |
中覆蓋度草地 | 25.30% | 23.92% | 24.68% |
高覆蓋度草地 | 5.44% | 3.82% | 5.67% |
(2)描述1980年至1995年間三江源地區草地的變化情況,并說明產生這種變化的人為原因。
(3)說明設立三江源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在生態安全中發揮的作用。
【答案】(1)海拔高,氣溫低,環境極端;熱量不足,生物生長緩慢;海拔高,環境相對封閉。
(2)低覆蓋度草地占比增加,中高覆蓋度草地比減少;主要原因為過度農墾、過度放牧所導致。
(3)濕地面積廣大,生物多樣性增加,調節氣候,涵養水源能力增強,生態環境日益改善。
(2)低覆蓋度草地占比增加,中高覆蓋度草地比減少;主要原因為過度農墾、過度放牧所導致。
(3)濕地面積廣大,生物多樣性增加,調節氣候,涵養水源能力增強,生態環境日益改善。
【解答】
【點評】
聲明:本試題解析著作權屬菁優網所有,未經書面同意,不得復制發布。
發布:2024/7/12 8:0:9組卷:4引用:3難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