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默寫。
          (1)
          沉舟側(cè)畔千帆過
          沉舟側(cè)畔千帆過
          ,病樹前頭萬木春。(劉禹錫《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2)水何澹澹,
          山島竦峙
          山島竦峙
          。(曹操《觀滄海》)
          (3)
          不畏浮云遮望眼
          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緣身在最高層。(王安石《登飛來峰》)
          (4)潮平兩岸闊,
          風(fēng)正一帆懸
          風(fēng)正一帆懸
          。(王灣《次北固山下》)
          (5)
          茍全性命于亂世
          茍全性命于亂世
          ,不求聞達于諸侯。(諸葛亮《出師表》)
          (6)紛紛暮雪下轅門,
          風(fēng)掣紅旗凍不翻
          風(fēng)掣紅旗凍不翻
          。(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7)
          何當(dāng)共剪西窗燭
          何當(dāng)共剪西窗燭
          ,卻話巴山夜雨時。(李商隱《夜雨寄北》)
          (8)范仲淹《漁家傲?秋思》中“
          濁酒一杯家萬里
          濁酒一杯家萬里
          燕然未勒歸無計
          燕然未勒歸無計
          ”兩句,寫戍邊將士滿懷思鄉(xiāng)的愁苦,但未獲勝利仍然不得還鄉(xiāng)。
          (9)孟子在《魚我所欲也》中說,雖然一點食物即可關(guān)乎生死,但若“
          呼爾而與之
          呼爾而與之
          ”,饑餓的路人也不會接受:若“
          蹴爾而與之
          蹴爾而與之
          ”,即便是乞丐也會拒絕。
          (10)《滿江紅》中秋瑾化用白居易《琵琶行》“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濕”兩句,來表達自己對前途的擔(dān)心和憂慮的句子是“
          莽紅塵何處覓知音
          莽紅塵何處覓知音
          青衫濕
          青衫濕
          !”
          (11)王維《使至塞上》通過寫景來交代行蹤,暗示了詩人內(nèi)心激憤抑郁之情的詩句是:
          征蓬出漢塞
          征蓬出漢塞
          歸雁入胡天
          歸雁入胡天

          【答案】沉舟側(cè)畔千帆過;山島竦峙;不畏浮云遮望眼;風(fēng)正一帆懸;茍全性命于亂世;風(fēng)掣紅旗凍不翻;何當(dāng)共剪西窗燭;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呼爾而與之;蹴爾而與之;莽紅塵何處覓知音;青衫濕;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
          【解答】
          【點評】
          聲明:本試題解析著作權(quán)屬菁優(yōu)網(wǎng)所有,未經(jīng)書面同意,不得復(fù)制發(fā)布。
          發(fā)布:2024/5/27 14:0:0組卷:8引用:2難度:0.7
          相似題
          • 1.《迢迢牽牛星》中描寫織女美麗而勤勞的詩句是
             
             

            發(fā)布:2025/3/13 3:30:1組卷:29引用:1難度:0.0
          • 2.默寫古詩《竹石》。
             

            發(fā)布:2025/3/1 13:30:1組卷:9引用:2難度:0.9
          • 3.《十五夜望月》中與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有異曲同工之妙,描繪月光皎潔的詩句是
             
             

            發(fā)布:2025/3/13 4:0:1組卷:33引用:2難度:0.0
          APP開發(fā)者:深圳市菁優(yōu)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yīng)用名稱:菁優(yōu)網(wǎng) | 應(yīng)用版本:5.0.7 |隱私協(xié)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wù)條款
          本網(wǎng)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wǎng)組織的資源外,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quán),請立刻和本網(wǎng)聯(lián)系并提供證據(jù),本網(wǎng)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