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使用傳統的壓強計(如圖甲所示)中,由于在實驗的過程中需要改變深度、金屬盒的方向、液體的密度等原因,要做多次實驗,還要準確記錄每次U形管兩側的高度差。又由于標注的刻度分度值大,讀數誤差較大,導致不利于得出正確的實驗結論。為了解決這些問題,某項目化學習小組的同學對傳統壓強計進行了項目化創新設計與改進,把四個用橡皮膜包著的金屬盒固定在長方體物體A、B、C、D上(如圖乙所示,BD在同一深度),通過橡皮管將金屬盒分別連接到四個裝有相同的紅色液體的U形管a、b、c、d位置上,且U形管事先被固定在豎直放置的支架上。最后將長方體浸入盛水容器中,大家一起制定了如表的項目成果評價表。
項目成果評價表
指標 | 待改進 | 良好 | 優秀 |
實驗次數 | 2次以上(3分) | 2次(5分) | 1次(10分) |
U形管左右液面高度差 | 不符合規律 (3分) |
符合規律但誤差明顯 (10分) |
符合規律且誤差小 (20分) |

(1)①設計產品1:項目化學習小組設計的改進模型如圖乙(支架、導管已省略),該裝置浸沒在水中時,液面高度差大小關系是
③>②=④>①;
③>②=④>①;
(填序號)。②設計產品2:項目化學習小組繼續研究液體密度對液體壓強的影響,第二項改進如圖丙。將兩個金屬盒分別放入液面相同深處,測得兩U形管高度差分別為10厘米和12厘米,請計算此鹽水的密度。
③設計產品3:學習小組發現,經過上述的實驗改進,并不能使U形管內的液面高度差更明顯,于是提出了使用更細的U形管以提高壓強計的精度,你覺得這個說法正確嗎,請簡要說明理由。
(2)評價產品:根據評價表,評價本作品的得分并簡要說明理由。
【考點】探究液體壓強的特點.
【答案】③>②=④>①;
【解答】
【點評】
聲明:本試題解析著作權屬菁優網所有,未經書面同意,不得復制發布。
發布:2024/7/8 8:0:10組卷:98引用:1難度:0.5
相似題
-
1.如圖所示,用微小壓強計探究液體內部壓強的特點。(ρ鹽水>ρ水)
(1)實驗中,將液體內部的壓強大小轉換為用U形管兩側液面的來表示。
(2)將探頭放在圖乙所示液體內部的A、B位置,觀察到U形管兩側液面的高度差hB>hA,經過多次實驗觀察到同樣的現象,這說明同種液體內部的壓強隨的增加而增大。
(3)將探頭放在圖乙中所示液體內部等深的B、C位置,觀察到U形管兩側液面的高度差hBhC(選填“<””=”或“>”),這是為了研究液體壓強與液體關系。
(4)由以上實驗可知圖乙所示液體內部A,B,C,D四個位置壓強最大的是位置。發布:2024/7/30 8:0:9組卷:7引用:1難度:0.5 -
2.兩個燒杯中分別裝有清水和鹽水,小金想利用壓強計進行區分,其操作如下:
?(1)當壓強計的金屬盒在空氣中時,小金觀察到U形管兩邊的液面如圖a所示。為了使U形管兩邊的液面相平,小金接下來的操作是 。(填序號)
①用手按壓幾下橡皮膜;②拆除軟管重新安裝;③向U形管內加適量水。
(2)小金對壓強計進行檢查如圖所示,當用手指按壓(不論輕壓還是重壓)橡皮膜時,發現U形管兩邊液柱的高度幾乎不變化,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是 。
(3)壓強計調節正常后,小金將金屬盒先后浸入到兩杯液體中,如圖c和d,他發現圖d中U形管兩邊的液柱高度差比圖c中大,于是認為圖d杯子中盛的是鹽水。老師卻說小金的實驗操作是錯誤的,理由 。發布:2024/7/31 8:0:9組卷:0引用:1難度:0.5 -
3.為了探究“影響液體內部壓強大小的因素”,同學們進行如圖所示的操作進行探究。甲裝置U形管內裝有已染色的水,實驗裝置經測試可以正常使用。
(1)如圖甲,若在使用壓強計前,將橡皮膜置于空氣中,發現U形管內液面已有高度差,此時裝置是否漏氣?。
(2)調節好壓強計,小東同學按照圖乙、丙、丁所示進行實驗,比較丙、丁兩圖可知,液體內部壓強與液體的 有關。
(3)在圖丙中保持探頭的位置不變,改變探頭的方向,U形管兩液面的高度差將 。
(4)小東同學提出若U形管左右兩側液面的高度差較小,測量時會導致較大誤差,下面操作能增大U形管左右兩側液面高度差的操作是 。
A.將U形管換成更粗的
B.將U形管換成更細的
C.U形管中換用密度更大的液體
D.U形管中換用密度更小的液體發布:2024/8/7 8:0:9組卷:6引用:1難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