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下面兩段文字,完成各題。
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人非生①知之②,孰能無惑?惑而不從師,③為惑④,終不解⑤。生⑥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吾從而師之;生乎吾后,其聞道也亦先乎吾,吾從而師之。吾師道也,⑦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⑧存,師之所存也。
嗟乎!師道之不傳也久矣!欲人之無惑也難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遠矣,猶且從師而問焉;今之眾人,其下圣人也亦遠矣,而恥學于師。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為圣,愚人之所以為愚,其皆出于此乎?愛其子,擇師而教之;于其身也,則恥師焉,惑矣。彼童子之師,授之書而習其句讀者,非吾所謂傳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不焉,小學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巫醫樂師百工之人,不恥相師。士大夫之族,曰師曰弟子云者,則群聚而笑之。問之,則曰:“彼與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則足羞,官盛則近諛。”嗚呼!師道之不復可知矣。巫醫樂師百工之人,君子不齒,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歟!
(1)給文中空缺的①②③④⑤⑥⑦⑧八處選填恰當虛詞(則、其、于、也、而、之、焉 乎、矣、以、哉、所、且、者、即、夫)。
(2)翻譯下面的句子。
①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
②小學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
(3)下面對這兩段文字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BB
A.第一段所提出的無論貴賤長幼,有道者皆可為師的擇師標準,打破了門第觀念,很有積極意義。
B.作者認為那些童子師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老師,只是“小學”而已。
C.第二段作者接連用了三個對比,層層深入,從不同側面批判當時士大夫恥于從師的不良風氣。
D.作者對于士大夫看不起“巫醫樂師百工之人”反而還比不上他們,給予了強烈的責備和諷刺。
(4)結合原文請你說說你從中獲得了哪些道理?
【答案】B
【解答】
【點評】
聲明:本試題解析著作權屬菁優網所有,未經書面同意,不得復制發布。
發布:2025/1/3 3:30:1組卷:0難度:0.5
相似題
-
1.你知道文言文中的“之”都有哪些常見的用法,說出其中的三種?
發布:2025/1/3 6:0:1組卷:0引用:1難度:0.5 -
2.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題。
駱統字公緒,會稽烏傷人也。父俊,官至陳相,為袁術所害。統母改適,為華歆小妻,統時八歲,遂與親客歸會稽。其母送之,拜辭上車,面而不顧,其母泣涕于后。御者曰:“夫人猶在也。”統曰:“不欲增母思,故不顧耳?!笔逻m母甚謹。時饑荒,鄉里及遠方客多有困乏,統為之飲食衰少。其姊仁愛有行,寡歸無子,見統甚哀之,數問其故。統曰:“士大夫糟糠不足,我何心獨飽!”姊曰:“誠如是,何不告我,而自苦若此?”乃自以私粟與統,又以告母,母亦賢之,遂使分施,由是顯名。
以隨陸遜破蜀軍于宜都,遷偏將軍。黃武初,曹仁攻濡須,使別將常雕等襲中洲,統與嚴圭共拒破之,封新陽亭侯,后為濡須督。數陳便宜,前后書數十上,所言皆善,文多故不悉載。年三十六,黃武七年卒。
(1)下列句中的“之”與“見統甚哀之”中的“之”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孰視之
B.何陋之有
C.輟耕之壟上
D.公將鼓之
(2)下列對人物的分析評價有錯誤的一項是
A.為了不讓母親擔憂,八歲的駱統在與母親分別時強忍著不回頭,可見他年少懂事。
B.駱統十分孝順,盡管母親改嫁,但他侍奉母親一如既往。
C.駱統總是為他人著想,把自己的糧食分施給別人,因此聲名顯揚。
D.駱統參與軍事行動,先后打了兩次勝仗,多有戰功,顯示了較高的軍事才能。
(3)把文言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①統為之飲食衰少。
②誠如是,何不告我,而自苦若此?發布:2025/1/3 7:0:1組卷:2引用:1難度:0.5 -
3.下列各句中“為”的用法,與其他三項不同的是( ?。?/h2>
A.公為我獻之。 B.至丹以荊卿為計。 C.視為止,行為遲。 D.若屬皆且為所虜。 發布:2025/1/3 7:30:1組卷:2引用:1難度: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