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題。
關于《昆蟲記》的閱讀(作者心語)
在對某個事物說“是”以前,我要觀察,觸摸,而且不是一次,是兩三次,甚至沒完沒了,直到沒有任何懷疑為止。
你們是把昆蟲變成一堆既可怖又可憐的東西,而我則使得人們喜歡他們;你們在酷刑室和碎尸場里工作,而我是在蔚藍的天空下,在鳴蟬的歌聲中觀察;你們用試劑測試蜂房和原生質,而我卻研究本能的最高表現;你們探究死亡,而我卻探究生命。
——法布爾(相關言論)
“他的著作還有兩種缺點:一是嗤笑解剖學家,二是用人類道德于昆蟲界。但倘無解剖,就不能有他那樣精到的觀察,因為觀察的基礎也還是解剖學;農學家根據對于人類的利害,分昆蟲為益蟲和害蟲,是有理可說的,但憑了當時的人類的道德和法律,定昆蟲為善蟲或壞蟲,卻是多余了。有些嚴正的科學者,對于法布爾頗有微詞,實也并非無故。但倘若對這兩點先加警戒,那么,他的大著作《昆蟲記》十卷,讀起來也還是一部很有趣,也很有益的書。”
——魯迅“它融作者畢生的研究成果和人生感悟于一爐,以人性觀察蟲性,將昆蟲世界化作供人類獲取知識、趣味、美感和思想的美文。”
——巴金“這個大科學家像哲學家一般地想,美術家一般地看,文學家一般地感受而且抒寫。”
——羅斯丹(文章呈現)
蟬的歌唱(節選)
法布爾
雷奧米爾承認:蟬的歌唱自己是從未聽過的,活的蟬也沒有見到過。他多見到的蟬都來自阿維尼翁附近,都是浸在各種甜燒酒中的標本,對于解剖學家來說,這些條件已經足夠讓他描述蟬的發音器官了。我們的大師顯然做到了這一點,他以銳利的目光出色地弄清了這只八音盒的奇特結構,以至于后人在講述蟬的歌唱原理時,都會以他的論著為依據。
大師已經把麥子全都收割掉了。弟子們能做的只有撿他遺漏的麥穗,希望能把他們捆成一束。我有幸撿到了很多大師遺漏下來的麥穗:蟬兒們那震耳欲聾的演奏,我聽的遠比我希望聽到的多。所以,對于這個看似已經得出固定結論的話題,我恐怕還有一些新的見解。
凡是對歌聲敏感的動物,聽覺一定靈敏。聽覺是警惕的哨兵,只要一有風吹草動,它就會發現危險。作為杰出的歌唱家,鳥兒就有敏銳的聽覺。枝上樹葉的一陣輕顫,路上行人的一聲輕語,就能讓它立刻噤聲,不安地提防著。而蟬卻遠遠沒有類似的不安表示。
蟬具有相當靈敏的視覺。它依靠大大的復眼能看清左右兩邊發生的事情;而它的三只單眼就像是紅寶石做成的望遠鏡,探測著額頭上方的空間。只要看見有人走近,他就會立刻噤聲,隨即飛走。可是,如果我們避開它的五個視覺器官,就可以說話,吹哨,鼓掌,甚至拿兩塊石頭相互撞擊。要是換做了小鳥,根本不用這么大的聲音,它還沒看見人影早就已停止歌唱,逃之夭夭了。可是蟬卻無動于衷,若無其事地繼續唱歌。
關于這一點,我做過大量實驗。我借用了小鎮的炮,就是那種在節日里鳴放禮炮用的盒子。炮手得知是為了蟬,就非常樂意地把炮裝上火藥,到我家來射擊。一共有兩門炮,都像在最盛大的節日狂歡時那樣裝滿了火藥。大家一致認為這么巨大的炮聲響過后蟬兒們會安靜下來。每個人都仔細觀察了蟬的數量,以及歌聲的音域、節奏。一切都準備好了,大家的耳朵等著聽自己的推斷是否正確。炮響了,真是如雷貫耳……
可是樹上的蟬沒有受到任何驚擾。這支空中樂隊的數量沒有變,節奏沒有變,音域也沒有變。我們六人一致得出結論:爆炸的巨響對蟬的歌唱毫無影響。
(1)閱讀(作者心語)(文章呈現)相關內容,你認為雷奧米爾和法布爾對蟬的研究方法和研究內容有什么不同?請根據選文簡要回答。
(2)仔細閱讀選文的有關段落,完成下面小題。
而它的三只單眼就像是紅寶石做成的望遠鏡,探測著額頭上方的空間。(把三只單眼比作“紅寶石做成的望遠鏡”,有什么作用?)
(3)《昆蟲記》如何閱讀?請依據(作者心語)(相關言論)(文章呈現)三部分內容,結合自己的閱讀經驗,提出兩個閱讀角度及相關閱讀方法。
【答案】(1)雷奧米爾用解剖學的方法來研究,重點在于了解蟬的器官、結構的組成;法布爾則用實驗、觀察的方法來研究,重點在于了解器官的運用和具體功能情況。
(2)運用打比方的說明方法,形象地說明了三只單眼不僅美麗而且看得遠,看得清楚。
(3)示例:①作者角度。閱讀方法:跳讀、瀏覽,將閱讀名著與閱讀相關評論、作者介紹、作者創作后記等結合,學習客觀、歷史地評價一本書和它的作者。②科學角度。閱讀方法:跳讀、瀏覽,與科學學習相結合或與自己的生活相結合,重點關注自己感興趣的蟲子、實驗等。③文學角度。閱讀方法:精讀、批注等,關注作品中介紹科學知識時所使用的文學手段,接受美的熏陶。④情感角度。閱讀方法:精讀、批注等,關注作品所表現的人文情懷。
(2)運用打比方的說明方法,形象地說明了三只單眼不僅美麗而且看得遠,看得清楚。
(3)示例:①作者角度。閱讀方法:跳讀、瀏覽,將閱讀名著與閱讀相關評論、作者介紹、作者創作后記等結合,學習客觀、歷史地評價一本書和它的作者。②科學角度。閱讀方法:跳讀、瀏覽,與科學學習相結合或與自己的生活相結合,重點關注自己感興趣的蟲子、實驗等。③文學角度。閱讀方法:精讀、批注等,關注作品中介紹科學知識時所使用的文學手段,接受美的熏陶。④情感角度。閱讀方法:精讀、批注等,關注作品所表現的人文情懷。
【解答】
【點評】
聲明:本試題解析著作權屬菁優網所有,未經書面同意,不得復制發布。
發布:2024/4/20 14:35:0組卷:32引用:2難度:0.9
相似題
-
1.當心生活中的核輻射 ①提起核輻射,你首先想到的是原子彈、氫彈的爆炸,或者核電站泄露……而這些不是離我們很遠嗎?有什么可擔心的?如果你真這樣想,那就大錯特錯了。
②核輻射普遍存在于日常生活中,可以說衣食住行、生老病死都在與它打交道。舉個簡單的例子,你咳嗽了,醫生會給你開一張胸部透視單,看看是支氣管還是肺部發炎了--你不是就將胸膛袒露在X射線前了嗎?如果是做CT檢查,你“吃”進的X射線會更多。這些可都屬于核輻射哦。
③不過你會說,那是生病了啊,如果身體健康總不會與核輻射“親密接觸”了吧,那也未必。如今大小城市都在大興土木,新型樓盤不斷問世,你如果買了一套新房,新房到手必先裝修,而種種裝修材料(如瓷磚、復合地板、大理石等)就含有程度不等的放射性物質,經過釋放而飄浮于室內空氣中,并隨呼吸潛入肺部,播下致病的隱患。特別是通風不良時,可造成居室內放射性污染加重。
④即使你不買房子,可總得喝水呀,而水也并非“至清”之物,照樣存在著遭受核污染的風險。就說礦泉水吧,其中不少水源在流經途中就受到過天然或人為的放射性污染。
⑤再說煤炭,常含有少量的放射性物質。研究分析表明,許多煤炭煙氣中含有鈾、釷、鐳、釙等,可隨空氣和烘烤食物潛入人體。盡管含量很小,但長期集腋成裘式的積累,仍可對健康構成威脅。
⑥至于形形色色的飾品,如夜明珠、化石、奇石、骨藝品等,自古以來就受到人們的喜愛,一些人甚至收藏成癖。可你知道嗎?這些被視為寶貝的東西大多可以產生核輻射,有些產生的核輻射還很強,如用重晶石、瑩石以及含磷物質等加工而成的夜明珠就是代表。另外,有些專家還檢測到放射性偏高的鵝卵石。若擺放于室內,美則美矣,卻將你的健康置于險境之中。前不久,某市環境監測機構為一市民作室內檢測,發現室內放射性超過安全標準近一倍,可墻面、地板等裝飾材料的放射性并未超標。查來查去,“真兇”最終浮出水面,原來是一快作裝飾用的羊頭骨藝術品。房屋主任大吃一驚:想不到藝術品背后隱藏著如此險惡的禍患。究其奧妙,可能是動物吃進了某些含鈾、鐳的東西,致使這些放射性物質沉積于骨骼所致。
⑦金銀首飾為人們所青睞,常將其作為身份尊貴的標志。殊不知,除純金(24K)首飾以外,其他的首飾在制作過程中都摻入了少量鋼、鉻、鎳等材質,特別是那些光彩奪目或廉價合成的首飾制品,材質成分更加復雜。美國專家檢驗了幾千件首飾,有近百件含有放射性物質,如果長期佩戴,很有可能誘發皮膚甚至皮膚癌。
⑧你喜歡旅游嗎?特別是乘飛機觀賞大好河山也是人生一大快事。然而,在高空,人們接受的宇宙射線劑量也會增加。
⑨由此可見,核輻射就在我們身邊。而長期遭受輻射,會使人體產生諸多不適,嚴重的可造成人體器官和系統的損傷。諸如白血病、再生障礙性貧血、腫瘤、眼底病變、生殖系統疾病、早衰等就會在不知不覺中纏上你。
⑩當然也不必談輻射而色變,只要我們采取科學的應對措施,就能將其危害削減到最低限度,而不至于影響健康。因為人體對輻射量有一個可以接受的范圍,只要不超過這個范圍就是安全的。
?建議你從生活的細處做起,堵塞核輻射的種種污染途徑。例如,房屋裝修追求環保;謹慎對待收藏品;住房地址要遠離污染嚴重的地方;遭受放射性污染的水不要直接飲用;金銀首飾不宜常戴,常戴的首飾最好先經過放射性物質測定;不要頻繁去高原和極地旅游,盡量減少宇宙射線的輻射等。
(1)生活中的輻射有哪些?
(2)核輻射對人體有哪些危害?
(3)怎樣才能預防生活中的核輻射?
(4)將前三段的順序顛倒一下行嗎?請談一下你的看法。
(5)選文在語言上有什么顯著特點,有怎樣的表達效果?發布:2025/1/27 8:0:8組卷:5引用:1難度:0.3 -
2.閱讀下文,完成各題。
說說低碳生活 ①2009年,首屆世界低碳與生態經濟大會暨技術博覽會在江西南昌召開,大會向世界發出了值得關注的中國低碳信號。其實,在此之前,低碳生活已經悄然走到我們身邊,如今,正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成為一種時尚的生活態度。
②所謂低碳,指的是較低(更低)的溫室氣體(主要是二氧化碳為主)排放。低碳生活指的是在不影響生活質量的前提下,盡量減少生活和工作中耗用的能量,從而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是一種低能量、低消耗、低開支的生活方式,代表著一種更為健康、更為自然的生活態度,意味著人類要負起保護地球的責任和義務。
③那么,如何低碳地享受生活呢?
④要過上低碳生活首先要擺脫自己的電動依賴癥。因為電動電器會在生產和使用的過程中,消耗大量高含碳原材料以及石油,變相增加了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此外,室內設計應以自然通風、采光為原則,減少使用風扇、空調及電燈的幾率。
⑤其次,在交通方面要盡量節省能耗。如果出行到8公里以外的地方,乘坐軌道交通工具可以比乘汽車減少1700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開車出門的朋友,在購物時,要優先考慮使用軌道交通工具。如果迫不得已開車前往,一定要在購物前列好清單,盡可能一次購足。
⑥對于一些不想擠公交、地鐵的開車族來說,要牢記以下幾點:避免冷車啟動、減少怠速時間、盡量避免突然加速、選擇合適擋位、避免低檔跑高速、用粘度最低的潤滑油、定期換機油、高速駕駛時不要開窗、輪胎氣壓要適當。另外,在購車時,要盡量選擇低價格、低油耗、低污染、安全系數不斷提高的小排量車。
⑦再次,要低耗辦公。要盡量多用電子郵件、MSN、QQ等通訊工具,減少打印機和傳真機的使用。在午休和下班后要關閉電腦。離開辦公桌時,要把電腦調至睡眠狀態。筆記本電腦在不使用時要把電池完全放電,盡量不使用外接設備,關閉暫不使用的設備和接口。
⑧辦公室內要多種植一些凈化空氣的植物,如吊蘭、非洲菊等。它們可吸收辦公室內的甲醛,也能分解復印機、打印機排除的苯,并能夠咽下尼古丁。辦公中的廢紙可以集中重復利用或回收循環再用。
⑨最后,低碳還跟飲食息息相關。我們每吃一公斤牛肉所排放的二氧化碳量約36千克,這其中包括屠宰、加工、運輸等過程中眾多的能源。相比之下,吃蔬果消耗的能源則要少得多。而我們日常所喝的碳酸飲料和果汁,從工廠處理、灌裝、運輸到銷售,已經耗費了很多不必要的能源,造成了很多不必要的溫室氣體排放。有些容器甚至是不可降解的,所以很容易造成污染。
⑩讓我們自覺行動起來,珍惜地球資源,保護我們的生存家園吧!
選自《中國能源信息網》有改動
(1)下列說法與原文表述的意思相符的一項是
A.第①段從首屆世界低碳與生態經濟大會暨技術博覽會說起,說明低碳話題已引起中國足夠的重視,并開始形成國際影響力。
B.第⑥段單獨提到開車族,這足以說明車輛的碳排放量是最高的,只要大幅度降低車輛出行數量,就能實現低碳生活方式。
C.社會如果要實現低碳生活,我們就要少吃甚至不吃牛肉,多吃蔬果。
D.文章分別從電器、交通、辦公、飲食四個方面介紹低碳生活。
(2)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
A.第③段的作用是以反問引人深思,并與第⑩段發出號召相呼應。
B.第⑤段運用了列數字、作比較的說明方法,說明如何低碳出行。
C.第⑥段中,可以刪去“一些不想擠公交、地鐵的”,這樣語言更簡潔準確。
D.第⑨段運用了舉例子、列數字、作比較的方式說明低碳與飲食息息相關。
(3)請根據上文的知識和內容,結合鏈接材料,圍繞“低碳生活,我們可以做什么”的話題,談談你的看法,并提出兩點具體可行的建議。
【鏈接材料】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習近平發布:2024/12/28 8:0:1組卷:41引用:2難度:0.6 -
3.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題。
漫話溜索
①在我國云南、貴州、四川山高谷深、水勢險急處,往往可見以鐵索、藤索或篾索聯系兩岸的橋,這種橋,即所謂“溜索”,因它以鐵索、藤索或篾連系兩岸,也稱“索橋”。
②橫斷山河谷,水流湍急,岸壁陡峭,雨季河水猛漲,船和竹筏都難以渡江。于是,各式各樣的索橋便成了這里的重要交通工具。
③溜索,古人稱“撞”。《茂州志》中“懸撞度索”和《蜀中廣記》中“度索尋撞之橋”等記載,都是先民們對溜索的描述。
④最原始的溜索是如何建造的,直到如今,在怒江沿岸的各族群眾中還有種種傳說。流傳較廣的一個傳說是:當初,沿江種族民眾在兩岸各選一個臂力很好的精壯男子,在釣魚線上各拴一石頭,兩岸對拋,一旦拴著石頭的兩條釣魚線在江中相鉤連纏繞,就由其中一方把釣魚線徐徐拉上岸,一方面固定鉤連,一方面在魚線上拴好又粗又結實的藤繩,再由另一方徐徐拉動,最后藤繩橫貫兩岸,并被固定在兩岸的溜柱上,用木棍絞緊,即成溜索。這個傳說反映了怒江沿岸各族人民不畏艱難險阻征服自然的氣概和智慧,也說明了溜索對怒江沿岸各族人民日常生活的重要性。
⑤解放前,怒江上沒有橋梁,洪水季節,兩岸人民相互往來和運輸物資無一不靠溜索。那時的溜索,一般是用兩根一頭高一頭低的竹篾索或藤索組成,再架上底兜,過溜時,人、馬都得捆在底兜上,離岸時用力推一下,靠“滑梆”在溜索上滑行,有時,還得手腳并用,沿索攀援。常常有人因滑梆和溜索出事墜入江中。解放后,人民政府關心兩岸人民群眾的出行安全,首先將竹溜、藤溜換成了鋼絲溜,有些溜索還配上了滑輪。與此同時,還沿江修通了公路,架起了不少吊橋,交通變得安全方便多了。
⑥如今在怒江、瀾滄江、金沙江上,每隔一段都有一對鋼質的溜索,一根溜過去,一根溜過來,都有坡度,過溜進既省力,又迅速。在怒江、瀾滄江、金沙江沿岸的各族群眾中,十來歲的小孩大多會過溜。有些靠近村莊的溜索,逢年過節,人們還把它當作游戲的工具,你溜過來,我溜過去,歡聲笑語,別有一番風趣。
(1)文章具體說明了哪些內容?
(2)文章引用怒江沿岸的傳說,有什么作用?
(3)請結合文章內容,說說第⑤段畫線句中“無一不”的表達作用。
(4)隨著社會的發展,你認為溜索在將來還有無保留的必要?請說說理由。發布:2024/12/19 17:0:2組卷:225引用:3難度: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