薩頓運用類比推理方法提出“控制生物性狀的基因位于染色體上”的假說。摩爾根起初對此假說持懷疑態度。他和其他同事設計果蠅雜交實驗對此進行研究。雜交實驗圖解如圖1,請回答下列問題:

(1)上述果蠅雜交實驗現象支持支持(填“支持”或“不支持”)薩頓的假說。根據同時期其他生物學家發現果蠅體細胞中有4對染色體(3對常染色體,1對性染色體)的事實,摩爾根等人提出以下假設:控制果蠅眼色的基因只位于X染色體上控制果蠅眼色的基因只位于X染色體上,從而使上述遺傳現象得到合理的解釋(不考慮眼色基因位于Y染色體上的情況)。
(2)摩爾根等人通過測交等方法力圖驗證他們提出的假設。如圖2是實驗圖解,是他們完成的測交實驗之一。
說明:測交親本中的紅眼雌果蠅來自雜交實驗的F1。
①上述測交實驗現象并不能充分驗證其假設,其原因是控制眼色的基因無論位于常染色體上還是位于X染色體上,測交實驗結果皆相同控制眼色的基因無論位于常染色體上還是位于X染色體上,測交實驗結果皆相同。
②為充分驗證其假設,需要在上述測交實驗的基礎上再補充設計一個實驗方案。寫出該補充實驗中親本的基因型:XwXw、XWYXwXw、XWY。預期子代的基因型:雌性XWXwXWXw,雄性XwYXwY(提示:控制眼色的等位基因為W、w,親本從上述測交子代中選?。?。
【考點】基因位于染色體上的實驗證據.
【答案】支持;控制果蠅眼色的基因只位于X染色體上;控制眼色的基因無論位于常染色體上還是位于X染色體上,測交實驗結果皆相同;XwXw、XWY;XWXw;XwY
【解答】
【點評】
聲明:本試題解析著作權屬菁優網所有,未經書面同意,不得復制發布。
發布:2024/6/27 10:35:59組卷:15難度:0.6
相似題
-
1.蠶絲生產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已知家蠶(2N=56)為ZW型的性別決定.
請回答下列相關問題.
(1)黃眼(A)對黑眼(a)為顯性,位于10號染色體上,AA個體在胚胎期不能正常發育,即純合致死.取黃眼個體為親本,雜交產生F1,F1隨機交配產生的F2中,黃眼個體占
(2)摩爾根的學生穆勒發現了位于10號染色體上的另一個純合致死基因-亮色繭(B),對暗色繭(b)為顯性.用黃眼暗色繭與黑眼亮色繭個體進行雜交,不考慮交叉互換,F1中各表現型及比例為
(3)雄蠶桑葉利用率高且蠶絲質量好,為了快速篩選出雄蠶,有人提出利用位于Z染色體上的兩個純合致死基因D和E建立平衡致死品系的設想,即選擇基因型為的雌蠶與基因型為ZdeW發布:2024/12/31 8:0:1組卷:28引用:1難度:0.5 -
2.下圖為摩爾根的果蠅雜交實驗。由于F2白眼全為雄性,摩爾根提出控制眼色基因在性染色體上的3種假說。其中一種假說已被證實不正確,下面是3種假說中的另外兩種假說,假說Ⅰ:假設基因在X染色體上,Y染色體上沒有它的等位基因;假說Ⅱ:假設基因在X和Y染色體上都有。為了進一步確定上述兩個假說哪個正確,某同學設計了2組測交實驗:①用F2雌蠅與白眼雄蠅做單對交配;②用白眼雌蠅與野生型純合紅眼雄蠅交配。利用假說—演繹法預期兩個假說相應的實驗結果。回答下列問題:
(1)假說Ⅰ預期的實驗結果:實驗①半數F2產生的子代全部是紅眼,半數F2產生的子代是
(2)假說Ⅱ預期的實驗結果:實驗①
(3)你認為兩組實驗中,最關鍵的是實驗發布:2024/12/31 0:0:1組卷:29難度:0.2 -
3.摩爾根在果蠅野生型個體與白眼突變體雜交實驗中發現F1全為紅眼,F2有白眼雄果蠅,請問最早能判斷白眼基因可能位于X染色體上的最關鍵實驗結果是( )
A.白眼突變體與野生型雜交,F1全部表現為野生型,雌、雄比例為 1:1 B.F1雌性與白眼雄性雜交后代出現白眼且雌雄中比例均為1:1 C.F1雌雄個體交配,后代出現性狀分離,白眼全部是雄性 D.白眼雌性與野生型雄性雜交,后代白眼全部為雄性,野生型全部為雌性 發布:2024/12/31 0:30:1組卷:57引用:11難度: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