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在通常狀況下,氯氣是一種黃綠色氣體,密度比空氣大,易溶于水。在工業上、實驗室中可以制作氯氣,用來研究氯氣的性質,并將其廣泛用于實際生產和生活中。
          (1)在工業上,制取氯氣的主要工藝流程如下:

          ①利用風吹日曬可以從海水中提取粗鹽,該過程主要發生
          物理
          物理
          (“物理”或“化學”)變化。
          ②要除去食鹽水中混有的少量泥沙,可選擇的操作方法是
          過濾
          過濾

          ③氯化鈉溶液在通電條件下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2NaCl+2H2O
          通電
          2NaOH+H2↑+Cl2
          2NaCl+2H2O
          通電
          2NaOH+H2↑+Cl2

          (2)在實驗室中,可以用加熱二氧化錳和濃鹽酸來制取氯氣,可采用如圖裝置制取氯氣并測量產生Cl2的體積。

          ①能采用該氣體發生裝置的理由是
          二氧化錳和濃鹽酸制取氯氣,需要加熱
          二氧化錳和濃鹽酸制取氯氣,需要加熱

          ②該裝置中油層的作用是
          防止氯氣與水反應
          防止氯氣與水反應

          (3)氯氣在常溫下能分別與水、堿類等物質發生反應,并可以產生具有殺菌消毒、漂白(是有色物質褪色)等作用的物質。
          ①氯氣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Cl2+2NaOH=NaCl+NaClO+H2O.氯氣與石灰乳反應可制漂白粉,有關化學方程式為
          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
          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

          ②氯氣和水反應的原理是:Cl2+H2O=HCl+HclO.為了證明把氧氣通入水的過程中,起漂白作用的物質是次氯酸(化學式為HClO),小明同學進行了如圖所示的探究實驗。你認為小明設計的方案能夠達到目的嗎?若能,請說明理由。若不能,請補充實驗幫助小明達到實驗目的(寫出實驗步驟、現象及結論)。
          (4)請計算:吸收14.2g氯氣,需要消耗20%的氫氧化鈉溶液多少克?

          【答案】物理;過濾;2NaCl+2H2O
          通電
          2NaOH+H2↑+Cl2↑;二氧化錳和濃鹽酸制取氯氣,需要加熱;防止氯氣與水反應;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
          【解答】
          【點評】
          聲明:本試題解析著作權屬菁優網所有,未經書面同意,不得復制發布。
          發布:2024/4/20 14:35:0組卷:41引用:1難度:0.5
          相似題
          • 1.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西安市各學校開展全域噴灑低濃度、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鈉的“84”消毒液進行消毒。如圖所示是模擬制備“84”消毒液的流程(Cl2是一種黃綠色的有毒氣體)。請回答下列問題:

            (1)NaOH的俗稱為
             
            (寫一種)。
            (2)步驟Ⅱ中,通常用碳酸鈉溶液除去濾液中的氯化鈣雜質,請寫出有關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3)電解水時,一般在水中加入少量NaOH以增強水的導電性,不能加入NaCl的原因是
             

            發布:2025/1/3 8:0:1組卷:6引用:1難度:0.5
          • 2.如圖是制取與貯存氫氣的一種方法,Mg2Cu是一種貯氫合金,吸氫后生成MgH2和MgCu2合金的混合物(M),MgH2+2HCl═MgCl2+2H2↑,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發布:2024/12/31 8:0:1組卷:48引用:2難度:0.5
          • 3.某種家用的消毒液的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鈉(NaClO),制取NaClO的化學方程式為:Cl2+2NaOH=NaClO+NaCl+H2O,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發布:2025/1/3 8:0:1組卷:71引用:1難度:0.7
          APP開發者:深圳市菁優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網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聯系并提供證據,本網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