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電能在生產、生活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某學習小組的同學利用已經學習的氧化還原反應知識與電流的產生進行探究。
(1)【引發思考】氧化還原反應的發生的本質是 電子的轉移電子的轉移。
(2)【提出問題】可否讓氧化還原反應中某些帶電粒子的移動產生電流?
【查閱資料】
①導線中的電流是由于電子的定向移動產生的。
②2019版人教版化學教材必修二P36有下描述:利用反應Zn+H2SO4=ZnSO4+H2↑(用單線橋分析此反應并標出電子轉移方向和數目:
)。通過如圖1特定裝置使氧化反應與還原反應分別在兩個不同的區域進行,可以使電子通過導體發生定向移動,形成電流。
(3)如圖1所示,插入稀硫酸的鋅片和銅片用導線連接時,由于鋅比銅活潑,與稀硫酸作用容易失去電子,被氧化成鋅離子而進入溶液;鋅片區域:(氧化反應)Zn-2e-=Zn2+;電子由鋅片通過導線流向銅片,溶液中的氫離子從銅片獲得電子,被還原成氫原子,氫原子結合成氫分子從銅片上放出:銅片區域:(還原反應) 2H++2e-=H2↑2H++2e-=H2↑。

(4)【實驗探究】利用鐵和硫酸銅溶液的反應(Fe+CuSO4=FeSO4+Cu)產生電流。
第一步:按圖2裝置組成實驗裝置,用導線將銅片與電流表紅色接線柱相連接,用導線將 鐵鐵片與電流表黑色接線柱相連接;

第二步:向燒杯中加入硫酸銅溶液;
第三步:觀察到電流表指針偏轉,鐵鐵片逐漸溶解,溶液由藍色逐漸變為 綠綠色。
(5)【交流反思】兩個金屬片區域發生的反應式分別為①(氧化反應):Fe-2e-=Fe2+Fe-2e-=Fe2+,②(還原反應):Cu2++2e-=CuCu2++2e-=Cu。


【考點】探究原電池及其工作原理.
【答案】電子的轉移;
;2H++2e-=H2↑;鐵;鐵;綠;Fe-2e-=Fe2+;Cu2++2e-=Cu

【解答】
【點評】
聲明:本試題解析著作權屬菁優網所有,未經書面同意,不得復制發布。
發布:2024/6/27 10:35:59組卷:28難度:0.7
相似題
-
1.實驗小組探究鋁片做電極材料時的原電池反應,設計下表中裝置進行實驗并記錄。
【實驗1】裝置 實驗現象 左側裝置電流計指針向右偏轉,燈泡亮
右側裝置電流計指針向右偏轉,鎂條、鋁條表面產生無色氣泡
【實驗2】將實驗1中的電解質溶液換為NaOH溶液進行實驗2。
(2)該小組同學認為,此時原電池的總反應為2Al+2NaOH+6H2O=2Na[Al(OH)4]+3H2↑,據此推測應該出現的實驗現象為
實驗2實際獲得的現象如下:裝置 實驗現象 ⅰ.電流計指針迅速向右偏轉,鎂條表面無氣泡,鋁條表面有氣泡
ⅱ.電流計指針逐漸向零刻度恢復,經零刻度后繼續向左偏轉。鎂條表面開始時無明顯現象,一段時間后有少量氣泡逸出,鋁條表面持續有氣泡逸出
(4)ⅱ中“電流計指針逐漸向零刻度恢復”的原因是
【實驗3和實驗4】
為了排除Mg條的干擾,同學們重新設計裝置并進行實驗3和實驗4,獲得的實驗現象如下:編號 裝置 實驗現象 實驗3 電流計指針向左偏轉。鋁條表面有氣泡逸出,銅片沒有明顯現象;約10分鐘后,銅片表面有少量氣泡產生,鋁條表面氣泡略有減少。 實驗4
煮沸冷卻后的溶液電流計指針向左偏轉。鋁條表面有氣泡逸出,銅片沒有明顯現象:約3分鐘后,銅片表面有少量氣泡產生,鋁條表面氣泡略有減少。
A.上述兩裝置中,開始時銅片表面得電子的物質是O2
B.銅片表面開始產生氣泡的時間長短與溶液中溶解氧的多少有關
C.銅片表面產生的氣泡為H2
D.由“鋁條表面氣泡略有減少”能推測H+在銅片表面得電子
(6)由實驗1~實驗4可推知,鋁片做電極材料時的原電池反應與發布:2024/9/20 0:0:11組卷:119難度:0.5 -
2.某化學興趣小組為了探索Al電極在原電池中的作用,設計并進行了以下一系列實驗,實驗結果記錄如表。
編號 電極材料 電解質溶液 電流計指針偏轉方向 ① Mg Al 稀鹽酸 偏向Al ② Al Cu 稀鹽酸 偏向Cu ③ Mg Al NaOH溶液 偏向Mg
(1)實驗1、2的Al所作的電極是否相同?
(2)寫出實驗2中的電極反應式和電池總反應方程式。鋁電極 銅電極 電池總反應
(4)實驗3的結果引起了興趣小組的重視,他們以Al、Zn為電極材料,濃硝酸為電解質溶液組成了一套裝置,請結合實驗3的結果推斷電流計指針的偏轉方向應為
(5)根據實驗結果總結:在原電池中金屬鋁作正極還是負極受到哪些因素的影響?發布:2024/6/27 10:35:59組卷:21引用:1難度:0.5 -
3.某化學興趣小組對原電池中鹽橋的作用進行探究,并設計了以下實驗裝置:
(1)以上四個裝置中,能發揮鹽橋作用的是
(2)若以A、B為電源,分別電解等濃度、等體積的NaCl溶液,當消耗等質量Zn時,產生的H2
(3)如果C裝置中U形銅導體在插入溶液前是粗細均勻的,插入足夠長時間后,仔細比較兩端的變化是
(4)D裝置充分作用后,左側溶液中的濃度SO2-4的濃度.SO2-4發布:2024/12/11 8:0:1組卷:25引用:0難度: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