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探書齋之心】
          書事
          [唐]王維
          輕陰閣小雨,深院晝慵開。
          坐看蒼苔色,欲上人衣來。
          【注釋】①閣:同“擱”,阻止,延滯,停下來。
          行香子?述懷
          [北宋]蘇軾
                清夜無塵。月色如銀。酒斟時、須滿十分。浮名浮利,虛苦勞神。嘆隙中駒,石中火,夢中身。
                雖抱文章,開口誰親。且陶陶、樂盡天真。幾時歸去,作個閑人。對一張琴,一壺酒,一溪云。
          廬山草堂
          [唐]白居易
                匡廬奇秀,甲天下山。山北峰曰香爐,峰北寺曰遺愛寺。介峰寺間,其境勝絕,又甲廬山。元和十一年秋,太原人白樂天見而愛之,若遠行客過故鄉(xiāng),戀戀不能去。因面峰腋寺,作為草堂。明年春,草堂成。
                樂天既來為主,仰觀山,俯聽泉,傍睨竹樹云石,自辰及酉,應接不暇。俄而物誘氣隨,外適內和,一宿體寧,再宿心恬,三宿后頹然嗒然,不知其然而然。
                自問其故,答曰:是居也,春有錦繡谷花,夏有石門注潤云,秋有虎溪月,冬有爐峰雪。噫!凡今我為是物主,安得不外適內和,體寧心恬哉?
                一旦蹇剝,來佐江郡,郡守以優(yōu)容撫我,廬山以靈勝待我。天與我時地與我所卒獲所好,又何以求焉?
          (節(jié)選自《白居易集?廬山草堂記》,有刪改)
          【注釋】①匡廬;即廬山。②嗒然:物我兩忘的樣子。③蹇(jiǎn)剝:指時運不濟。
          (1)小語和小文做了字詞梳理卡,請你補充完整。
          文言詞句 方法 解釋
          應接不 參考成語:無暇顧及 A
          空閑
          空閑
          竹樹云石 課內遷移:睨之久而不去 B
          斜著眼看
          斜著眼看
          樂天來為主 字源推測法:
          字形像一個吃飽的人張嘴,背著器皿掉過頭去。指吃完轉身
          準備離開。
          C
          已經
          已經
          其境 查閱字典:①勝利;贏(跟“負”或“敗”相對)。②打敗(對方)。③勝過;超過。④優(yōu)美的;美好的。⑤優(yōu)美的地方或境界。⑥(舊讀shēng)能承擔;能擔任。 D
          (2)用“/”給下面的句子斷句。(限斷兩處)
          天與我時地與我所卒獲所好……
          (3)翻譯句子。
          一宿體寧,再宿心恬,三宿后頹然嗒然,不知其然而然。
          (4)小語和小文還對內容展開了討論,請你一同參與。
                小語:我發(fā)現(xiàn),王維的《書事》與《竹里館》有異曲同工之妙。《書事》中的“欲上人衣來”和《竹里館》中的詩句都使用了①
          擬人
          擬人
           的修辭手法,來抒發(fā)人在自然中的心境情懷。
          ??小文:《書事》中,深院青苔②
          清新自然
          清新自然
           (環(huán)境特點),詩人心境③
          幽靜恬淡
          幽靜恬淡

                小語:一個詩人情懷的身影總會在不同的作品中一次又一次地閃現(xiàn)。蘇軾在《記承天寺夜游》中說“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意思是④
          只是少了我們兩個清閑的人罷了
          只是少了我們兩個清閑的人罷了
          。在《行香子?抒懷》也說“作個閑人”。
                小文:但是我覺得兩個“閑人”包含的情感有所不同。《行香子?抒懷》的上片“浮名浮利,虛苦勞神。”強烈地表達了蘇軾⑤
          對官場生活無比厭倦,感到“心形俱悴”,對名利的不屑,從而產生退隱思想
          對官場生活無比厭倦,感到“心形俱悴”,對名利的不屑,從而產生退隱思想
          。而《記承天寺夜游》中的“閑人”則表達了⑥
          作者抑郁不得志的悲涼心境,賞月閑人的自我排遣,不過是被貶閑人的自嘲和豁達情懷罷了
          作者抑郁不得志的悲涼心境,賞月閑人的自我排遣,不過是被貶閑人的自嘲和豁達情懷罷了

                小語:不同的詩人也會有相似的志趣,白居易的《廬山草堂》,讓我聯(lián)想到劉禹錫的《陋室銘》,皆以“陋”顯美。來看看我整理的閱讀卡片吧。
          《陋室銘》
          摘抄 旁批
          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 巧用對偶,句式齊整;描繪了陋室環(huán)境的清幽,陋室生活的閑適;表現(xiàn)了劉禹錫高潔雅致的情趣。
          調素琴,閱金經。
          《廬山草堂》
          摘抄 旁批(仿照《陋室銘》的閱讀卡片,補充完整)
          春有錦繡谷花,夏有石門注潤云,秋有虎溪
          月,冬有爐峰雪。
          A
          排比句式;展現(xiàn)了廬山四季景色秀美,風格迥異;表達了白居易沉醉于四季美景之間,外適內和,體寧心恬的心境。
          排比句式;展現(xiàn)了廬山四季景色秀美,風格迥異;表達了白居易沉醉于四季美景之間,外適內和,體寧心恬的心境。
          仰觀山,俯聽泉,傍睨竹樹云石,自辰及酉,
          應接不暇。
          B
          長短句結合;一看一聽,從視覺和聽覺展現(xiàn)了周圍環(huán)境景色秀美,從早到晚,美景不斷;表現(xiàn)了白居易閑居期間閑散恬淡,樂天安命的心情。
          長短句結合;一看一聽,從視覺和聽覺展現(xiàn)了周圍環(huán)境景色秀美,從早到晚,美景不斷;表現(xiàn)了白居易閑居期間閑散恬淡,樂天安命的心情。
          小文:讀王維的詩,蘇軾的詞,白居易的文,我感受到斗室中有天地,映照文人心。

          【答案】空閑;斜著眼看;已經;④;擬人;清新自然;幽靜恬淡;只是少了我們兩個清閑的人罷了;對官場生活無比厭倦,感到“心形俱悴”,對名利的不屑,從而產生退隱思想;作者抑郁不得志的悲涼心境,賞月閑人的自我排遣,不過是被貶閑人的自嘲和豁達情懷罷了;排比句式;展現(xiàn)了廬山四季景色秀美,風格迥異;表達了白居易沉醉于四季美景之間,外適內和,體寧心恬的心境。;長短句結合;一看一聽,從視覺和聽覺展現(xiàn)了周圍環(huán)境景色秀美,從早到晚,美景不斷;表現(xiàn)了白居易閑居期間閑散恬淡,樂天安命的心情。
          【解答】
          【點評】
          聲明:本試題解析著作權屬菁優(yōu)網所有,未經書面同意,不得復制發(fā)布。
          發(fā)布:2024/5/27 14:0:0組卷:35引用:2難度:0.5
          相似題
          • 1.閱讀古詩,完成問題。
            從軍行(其一)
            (唐)王昌齡
            烽火城西百尺樓,黃昏獨上海風秋。
            更吹羌笛關山月,無那金閨萬里愁。
            【注】①海風:從邊地沙漠南海吹來的風。②關山月:樂府曲名,屬橫吹曲,多為傷離別之辭。③無那:無奈,指無法消除。一作“誰解”。④金閨:對女子閨閣的美稱,指家庭。
            ( 1)請賞析第二句中“獨”字妙在何處?
            ( 2)請結合三四兩句中的主要意象,分析詩人情感。

            發(fā)布:2024/12/27 2:30:1組卷:59引用:2難度:0.3
          • 2.閱讀下面這首詞,完成各題。
            賦得古原草送別
            白居易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
            【注釋】①王孫:此指遠游的人。
            (1)下列對詩歌相關內容和寫法的理解與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詩歌以春草起興,想象獨特,巧妙地把眼前春色與離別之情融為一體。
            B.第三聯(lián)中“侵”“接”二字承接“又生”,描繪出了芳草蔓延擴展之勢。
            C.尾聯(lián)點題,芳草青青的古原成為送別的背景,“草”與“送別”自然渾成。
            D.“萋萋”與“離離”相照應,借景抒情,抒發(fā)了詩人的傷春與傷離別之情。
            (2)詩的第二聯(lián)“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以淺近的語言道出了深刻的哲理,成為千古絕句。請簡要分析這句詩蘊含了怎樣的哲理。

            發(fā)布:2024/12/27 3:30:2組卷:2引用:3難度:0.4
          • 3.詩歌閱讀。
            閱讀下面的詩歌,完成各題。
            山館
            余靖
            野館蕭條晚,憑軒對竹扉。
            樹藏秋色老,禽帶夕陽歸。
            遠岫穿云翠,畬田得雨肥。
            淵明誰送酒?殘菊繞墻飛。
            【注釋】①本詩寫于詩人因支持范仲淹改革被貶期間,大約是他晚年所作。②岫 (xiù):峰巒。③畬 (shē)田:開墾過三年的田。
            (1)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恰當的一項是 
             

            A.首聯(lián)“蕭條”一詞 寫出了山館的寂寥冷清,烘托了詩人內心的孤獨凄涼。
            B.頷聯(lián)寫詩人所見傍晚之景:樹因秋色更顯蒼老,倦鳥在暮色中低回歸巢。
            C.尾聯(lián)詩人自比陶潛,陶潛有親友送酒,而自己只有殘菊相伴,內心惆悵不已。
            D.全詩采用由遠及近的順序,生動再現(xiàn)了山館秋景,意蘊悠長,回味無窮。
            (2)請從表現(xiàn)手法的角度賞析頸聯(lián)“遠岫穿云翠,畬田得雨肥”兩句的妙處。

            發(fā)布:2024/12/27 3:30:2組卷:42引用:3難度:0.5
          APP開發(fā)者:深圳市菁優(yōu)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yōu)網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xié)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聯(lián)系并提供證據(jù),本網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