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2023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開局之年。迎著三月的春風,今年的全國兩會勝利召開。鹽城市某校九(1)班積極開展“追蹤兩會”探究活動,請你一起參與。
          【兩會?我關注】
          民之所盼,我之所呼。人民網開展2023年全國兩會調查,共吸引超過581萬人次參與。經過網友投票選出了十大熱詞。同學們發現網友重點關注了以下一些領域:
          ①提升教師數字素養和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營造識才愛才敬才用才的環境;
          ②持續加強“打虎”“拍蠅”“獵狐”力度,增加行政透明度,為群眾監督創造條件;
          ③拓展鄉村特色產業,拓寬農民增收致富渠道;
          ④暢通和拓寬人民群眾利益表達渠道,不斷豐富人民民主形式。
          (1)結合材料,請你概括對應的4個兩會熱詞。
          【兩會?我分析】
          汶川地震幸存女孩講述遭遇網暴經歷;湖南一名高三學生因高考誓詞激情澎湃,被網友冷嘲熱諷為“瘋癲”……最近,幾起網絡暴力事件引發同學們的關注,在震驚憤怒之余,更加呼吁根治“按鍵傷人”問題。而剛剛結束的兩會,代表委員就整治網絡暴力、營造良好網絡生態提出建議提案,多位代表委員強烈呼吁加快出臺網絡暴力針對性立法。
          (2)有網友認為:只要網絡平臺對“按鍵傷人”者實行禁言、封號等處罰,就能打造清朗文明的網絡空間。請你對這一觀點進行辨析。
          【兩會?我獻策】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落實落細就業優先政策,把促進青年特別是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同學們搜集到大學畢業生就業難的主要原因有:一是從數量上看,隨著高校擴招政策推行,應屆畢業生人數也越來越多;從結構上看,東部就業需求量遠多于西部;高校知識體系重視理論,輕視實踐。二是由于我國產業結構仍存在配置不合理、經濟增長方式不科學的現象,嚴重制約以高素質人才為核心的勞動力市場的發展。三是大學生對自我的角色認知和身份定位不夠明確,對預想的職業期待值高,卻不審視自身不足,擇業時過于挑剔,沒有符合自己要求的職位,寧愿選擇不就業,這種重“擇”輕“就”的觀念又大大降低了就業的機會。
          (3)結合材料,請你向人大代表提出關于解決大學生難就業問題的微議案。(要求:內容表達清晰,學科術語使用規范。)
          關于解決大學生就業難問題的微議案具體建議:
          ①大學生:轉變就業觀念,樹立正確的擇業觀和職業觀;加強學習,提高自身素質。②高校:根據市場需求,合理調整學科、專業,面向社會、面向市場辦學;對教學質量不高,設置不合理的專業,減少招生數量;開設具有專業特點實踐性強的課程;加強對畢業生的就業指導。③國家: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統籌區域發展;完善就業市場和就業政策,推動人才的合理流動;鼓勵大學生投身西部、投身基層,鍛煉成才等。
          ①大學生:轉變就業觀念,樹立正確的擇業觀和職業觀;加強學習,提高自身素質。②高校:根據市場需求,合理調整學科、專業,面向社會、面向市場辦學;對教學質量不高,設置不合理的專業,減少招生數量;開設具有專業特點實踐性強的課程;加強對畢業生的就業指導。③國家: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統籌區域發展;完善就業市場和就業政策,推動人才的合理流動;鼓勵大學生投身西部、投身基層,鍛煉成才等。

          【答案】①大學生:轉變就業觀念,樹立正確的擇業觀和職業觀;加強學習,提高自身素質。②高校:根據市場需求,合理調整學科、專業,面向社會、面向市場辦學;對教學質量不高,設置不合理的專業,減少招生數量;開設具有專業特點實踐性強的課程;加強對畢業生的就業指導。③國家: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統籌區域發展;完善就業市場和就業政策,推動人才的合理流動;鼓勵大學生投身西部、投身基層,鍛煉成才等。
          【解答】
          【點評】
          聲明:本試題解析著作權屬菁優網所有,未經書面同意,不得復制發布。
          發布:2024/4/20 14:35:0組卷:4引用:3難度:0.2
          相似題
          • 1.2021年11月3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在北京隆重舉行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中國新張航空工業集團有限公司顧誦芬院士和清華大學王大中院士獲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黨和國家領導人出席大會并為獲獎代表頒獎。人們向至高榮譽致敬,為潛心科研點贊,為累累碩果喝彩。這表明(  )

            發布:2024/12/29 22:30:4組卷:18引用:1難度:0.8
          • 2.利用APP自動定位,監測附近新冠肺炎感染病例發病點;通過小程序輸入自己和家人乘坐的車次、航班等信息,即可查詢是否曾與新冠肺炎感染患者同行……疫情發生以來,大數據、健康碼、無人機、機器人、測溫儀等眾多科技創新成果紛紛登場,助力疫情防控,提高了抗擊疫情的精準化水平。這表明(  )
            ①我國的科技創新實力已全面領先世界
            ②我國實施科教興國、人才強國戰略成效顯著
            ③創新應成為國家發展進步的中心工作
            ④創新的目的是增進人類福祉,讓生活更美好

            發布:2024/12/28 0:30:2組卷:130引用:2難度:0.8
          • 3.中國載人航天工程30年來,相續突破和掌握天地往返、空間出艙、空間交會對接等載人航天領域關鍵技術,開展了一系列空間科學實驗和技術實驗成功將16名、26人次航天員送入太空,牢牢占據了世界載人航天的重要一席。這(  )
            ①表明科技創新就是一種從無到有、別出心裁的發明創造
            ②得益于我國深入實施的科教興國戰略和創新驅動發展戰略
            ③說明我國自主創新能力顯著增強,創新型強國目標已實現
            ④充分證明航天事業只有掌握關鍵技術才能更好地發展

            發布:2024/12/27 23:30:1組卷:22引用:4難度:0.7
          APP開發者:深圳市菁優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網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聯系并提供證據,本網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