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2023-2024學年湖南省益陽市安化縣梅城鎮田心學校八年級(上)月考道德與法治試卷(10月份)

          發布:2024/9/9 14:0:8

          一、單選題(共14小題,共42分)

          • 1.如果說個人是一滴水,那么社會就是容納億萬滴水的浩瀚海洋。下列說法符合這一觀點的是(  )

            組卷:3引用:4難度:0.5
          • 2.在公司工作,扮演了員工的角色;回到家照顧父母,扮演了子女的角色;和朋友聚會,扮演了朋友的角色。這說明(  )

            組卷:9引用:4難度:0.7
          • 3.個人是社會的有機組成部分,下列選項不能體現個人和社會之間關系的是(  )

            組卷:13引用:7難度:0.7
          • 4.小明在家里是父母的兒子,在學校是老師的學生,在社區是居民,在商場是消費者。這表明(  )
            ①一個人往往同時具有多重社會身份
            ②人因不同的社會關系而具有不同的身份
            ③社會身份與血緣關系無關
            ④每個人都是社會關系網上的一個“結點”

            組卷:17引用:7難度:0.6
          • 5.人的成長離不開社會。以下同學的行為屬于積極融入社會的有(  )
            ①小安陪爺爺看“馬派皮影戲”的非遺演出
            ②周末,小美與同學到延喬路用鮮花祭奠英烈
            ③小玉拒絕與他人交往,總是獨自在家玩游戲
            ④節假日,小海在包公祠當志愿講解員

            組卷:17引用:5難度:0.8

          二、解答題(共3大題,共58分)

          • 16.閱讀新聞,回答問題。
            4月24日是“中國航天日”,科普專家系列節目“筑夢二十載向蒼穹——致敬中國航天員首飛太空20周年”在線上播出。節目邀請航天專家進行科普演講。航天專家指出,航天事業體現國家意志,具有強大的組織力和執行力,一旦確定目標,就會堅定不移地執行;因為精度要求高,航天團隊多年來潛心研究,攻克技術難關,取得重大突破,以航天夢助力中國夢實現。
            (1)材料表明我國深入落實哪一項戰略?
            (2)線上科普節目的播出,發揮了網絡在推動社會進步過程中的什么作用?
            (3)實現中國夢必須弘揚中國精神。航天團隊以實際行動弘揚了怎樣的中國精神?

            組卷:13引用:2難度:0.3
          • 17.2023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開局之年。迎著三月的春風,今年的全國兩會勝利召開。鹽城市某校九(1)班積極開展“追蹤兩會”探究活動,請你一起參與。
            【兩會?我關注】
            民之所盼,我之所呼。人民網開展2023年全國兩會調查,共吸引超過581萬人次參與。經過網友投票選出了十大熱詞。同學們發現網友重點關注了以下一些領域:
            ①提升教師數字素養和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營造識才愛才敬才用才的環境;
            ②持續加強“打虎”“拍蠅”“獵狐”力度,增加行政透明度,為群眾監督創造條件;
            ③拓展鄉村特色產業,拓寬農民增收致富渠道;
            ④暢通和拓寬人民群眾利益表達渠道,不斷豐富人民民主形式。
            (1)結合材料,請你概括對應的4個兩會熱詞。
            【兩會?我分析】
            汶川地震幸存女孩講述遭遇網暴經歷;湖南一名高三學生因高考誓詞激情澎湃,被網友冷嘲熱諷為“瘋癲”……最近,幾起網絡暴力事件引發同學們的關注,在震驚憤怒之余,更加呼吁根治“按鍵傷人”問題。而剛剛結束的兩會,代表委員就整治網絡暴力、營造良好網絡生態提出建議提案,多位代表委員強烈呼吁加快出臺網絡暴力針對性立法。
            (2)有網友認為:只要網絡平臺對“按鍵傷人”者實行禁言、封號等處罰,就能打造清朗文明的網絡空間。請你對這一觀點進行辨析。
            【兩會?我獻策】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落實落細就業優先政策,把促進青年特別是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同學們搜集到大學畢業生就業難的主要原因有:一是從數量上看,隨著高校擴招政策推行,應屆畢業生人數也越來越多;從結構上看,東部就業需求量遠多于西部;高校知識體系重視理論,輕視實踐。二是由于我國產業結構仍存在配置不合理、經濟增長方式不科學的現象,嚴重制約以高素質人才為核心的勞動力市場的發展。三是大學生對自我的角色認知和身份定位不夠明確,對預想的職業期待值高,卻不審視自身不足,擇業時過于挑剔,沒有符合自己要求的職位,寧愿選擇不就業,這種重“擇”輕“就”的觀念又大大降低了就業的機會。
            (3)結合材料,請你向人大代表提出關于解決大學生難就業問題的微議案。(要求:內容表達清晰,學科術語使用規范。)
            關于解決大學生就業難問題的微議案具體建議:
             

            組卷:4引用:3難度:0.2
          APP開發者:深圳市菁優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網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聯系并提供證據,本網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