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huì)員
          操作視頻

          閱讀并完成問題。
          甲文:杞人憂天      杞國有人憂天地崩墜,身亡所寄,廢寢食者。
                又有憂彼之所憂者,因往曉之,曰:“天,積氣耳,亡處亡氣。若屈伸呼吸,終日在天中行止,奈何憂崩墜乎?”
                其人曰:“天果積氣,日月星宿,不當(dāng)墜耶?”
                曉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積氣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墜,亦不能有所中傷。”
                其人曰:“奈地壞何?”
                曉之者曰:“地,積塊耳,充塞四虛,亡處亡塊。若躇步鋤蹈,終日在地上行止,奈何憂其壞?”
                其人舍然大喜,曉之者亦舍然大喜。
          乙文:《晏子春秋》節(jié)選
                景公夢見彗星。明日,召晏子而問焉:“寡人聞之,有彗星者必有亡國。夜者,寡人夢見彗星,吾欲召占夢者使占之。”晏子對曰:“君居處無節(jié),衣服無度,不聽正諫,興事無已,賦斂無厭,使民如將不勝,萬民懟怨。茀星又將見夢,奚獨(dú)彗星乎!”
          【注釋】①懟:怨恨。②奚(xī)獨(dú):哪里只是。
          (1)解釋下面句子中加點(diǎn)詞的含義。
          屈伸呼吸

          ②其人然大喜
          同“釋”,解除、消除
          同“釋”,解除、消除

          晏子而問焉
          召見
          召見

          ④賦斂無
          滿足
          滿足

          (2)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
          ①若躇步跐蹈,終日在地上行止,奈何憂其壞?
          ②寡人聞之,有彗星者必有亡國。
          (3)下列關(guān)于甲、乙兩文的表述,錯(cuò)誤的一項(xiàng)是
          B
          B

          A.甲文中的“曉之者”是通過解釋說理的方法,讓杞人打消了顧慮。
          B.乙文中的晏子通過批評警告的方式,提醒景公真正會(huì)導(dǎo)致亡國的原因是茀星而不是彗星。
          C.甲文告訴我們不要毫無根據(jù)地憂慮和擔(dān)心的道理。
          D.甲乙兩文同樣都是面對“因?yàn)椴槐匾蛉狈Ω鶕?jù)的事憂慮”的人。

          【答案】你;同“釋”,解除、消除;召見;滿足;B
          【解答】
          【點(diǎn)評】
          聲明:本試題解析著作權(quán)屬菁優(yōu)網(wǎng)所有,未經(jīng)書面同意,不得復(fù)制發(fā)布。
          發(fā)布:2024/4/20 14:35:0組卷:13引用:2難度:0.5
          相似題
          • 1.閱讀回答各小題。
            賣油翁
            歐陽修
                  陳康肅公堯咨善射,當(dāng)世無雙,公亦以此自矜。嘗射于家圃,有賣油翁釋擔(dān)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見其發(fā)矢十中八九,但微頷之。
                  康肅問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無他,但手熟爾。”康肅忿然曰:“爾安敢輕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蘆置于地,以錢覆其口,徐以杓酌油瀝之,自錢孔入,而錢不濕。因曰:“我亦無他,惟手熟爾。”康肅笑而遣之。
            (乙)      陳康肅公堯咨善射,百發(fā)百中,世以為神,常自號曰“小由基”。及守荊南回,其母馮夫人問:“汝典郡有何異政?”堯咨云:“荊南當(dāng)要沖,日有宴集,堯咨每以弓矢為樂,坐客罔不嘆服。”母曰:“汝父教汝以忠孝輔國家,今汝不務(wù)行仁化而專一技之長,豈汝先父之志邪?”遂杖之。
            (選自《碎金魚》,有改動(dòng))【注釋】①由基:養(yǎng)由基,戰(zhàn)國時(shí)楚國神箭手。②典郡:掌管郡務(wù)。
            (1)下列語句中加點(diǎn)詞解釋有誤的一項(xiàng)是
             

            A.陳康肅公 善:擅長
            B.康肅忿然 忿然:氣憤的樣子
            C.以錢其口 覆:蓋
            D.吾不亦精乎 射:射箭
            (2)下列句中加點(diǎn)的詞意思不相同的一項(xiàng)是
             

            A.守荊南回/魯肅過尋陽
            B.杖之/反溯流逆上矣
            C.汝先父之志邪/孤欲卿治經(jīng)為博士邪
            D.汝父教汝忠孝輔國家/公亦此自矜
            (3)下列句子翻譯有誤的一項(xiàng)是
             

            A.見其發(fā)矢十中八九,但微頷之。
            譯文:(賣油翁)看到陳堯咨射出十支箭能射中八九支,只是對他微微點(diǎn)頭。
            B.嘗射于家圃,有賣油翁釋擔(dān)而立。
            譯文:(陳堯咨)常常在自家園子里射箭,有一個(gè)賣油翁放下?lián)诱局?br />C.翁曰:“以我酌油知之。”
            譯文:賣油翁說:“憑我倒油(的經(jīng)驗(yàn))知道這個(gè)(道理)。”
            D.因曰:“我亦無他,惟手熟爾。”
            譯文:于是(賣油翁)說:“我也沒有別的(奧妙),只是手法技藝熟練罷了。”
            (4)下列對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有誤的一項(xiàng)是
             

            A.面對賣油翁觀射時(shí)不以為然的態(tài)度,康肅在質(zhì)問時(shí)稱呼、語氣的變化淋漓盡致地表現(xiàn)了他傲慢無禮、驕矜暴躁的個(gè)性。
            B.文章善用修辭,作者使用夸張的修辭手法描繪賣油翁自錢孔酌油而錢不濕的情形,突出其高超精湛的技藝。
            C.從康肅的“射箭”到賣油翁的“酌油”,從康肅“自矜”“忿然”到“笑”“遣”,行文跌宕有致,富有戲劇性。
            D.酌油術(shù)表演后,賣油翁以一句“我亦無他”來教訓(xùn)康肅“你亦無他”,舉重若輕,一個(gè)沉穩(wěn)老練、從容自得的長者形象躍然紙上。
            (5)請根據(jù)甲、乙兩文回答以下問題。
            ①乙文中陳堯咨的母親為什么“杖之”?
            ②結(jié)合上面兩篇短文,說說陳堯咨是一個(gè)怎樣的人(寫出三點(diǎn))。

            發(fā)布:2024/12/27 2:30:1組卷:25引用:3難度:0.5
          • 2.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問題。
            【甲】      宋之丁氏,家無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聞而傳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國人道之,聞之于宋君。宋君令人問之于丁氏,丁氏對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聞之若此,不若無聞也。
            【乙】      子禽問曰:“多言有益乎?”墨子曰:“蝦蟆、蛙黽日夜恒鳴口干舌 然而不聽。今觀晨雞,時(shí)夜而鳴,天下振動(dòng)。多言何益?唯其言之時(shí)也。”。
            (選自《墨子?墨子后語》)【注釋】①子禽:春秋時(shí)人,姓陳名亢,字子禽。②墨子:名翟,春秋末期戰(zhàn)國初期宋國人,墨家學(xué)派創(chuàng)始人。③蛙黽(měng):青蛙。黽,蛙的一種。④擗(pǐ):同“敝”,困,疲勞。⑤夜:在黑夜結(jié)束的時(shí)候。
            (1)解釋下列加點(diǎn)字在文中的意思。
            ①宋丁氏   
             

            其家穿井 
             

            ③多言有乎 
             

            時(shí)夜而鳴  
             

            (2)乙文中畫波浪線部分朗讀停頓正確的一項(xiàng)是
             

            A.蝦蟆、蛙黽日/夜恒鳴口干/舌擗然而/不聽
            B.蝦蟆、蛙/黽日夜恒鳴/口干舌擗然/而不聽
            C.蝦蟆、蛙黽日夜/恒鳴口干/舌擗/然而不聽
            D.蝦蟆、蛙黽/日夜恒鳴/口干舌擗/然而不聽
            (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國人道之,聞之于宋君。
            ②多言何益?唯其言之時(shí)也。
            (4)甲、乙兩篇寓言都從說話者的角度告訴我們說話應(yīng)注意的問題,請分別概述。

            發(fā)布:2024/12/27 2:0:1組卷:18引用:4難度:0.5
          • 3.閱讀《愚公移山》,完成下面小題。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萬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陽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九十,面山而居。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謀曰:“吾與汝畢力平險(xiǎn),指通豫南,達(dá)于漢陰,可乎?”雜然相。其妻獻(xiàn)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雜曰:“投諸渤海之尾,隱上之北。”遂率子孫荷擔(dān)者三夫,叩石墾壤,箕畚運(yùn)于渤海之尾。鄰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遺男,始齔,跳往助之。寒暑節(jié),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殘年余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長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徹,曾不若孀妻弱子。雖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孫,孫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孫;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應(yīng)。
                  操蛇之神聞之,懼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誠,命夸娥氏二子負(fù)二山,一厝朔東,一厝雍南。自此,翼之南,漢之陰,無隴斷焉。
            (1)下面句子中加點(diǎn)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xiàng)是
             

            A.年九十 且:將近
            B.山北之塞 懲:受懲罰
            C.雜然相 許:贊同
            D.寒暑節(jié) 易:更替
            (2)下面句中沒有通假字的一項(xiàng)是
             

            A.箕畚運(yùn)于渤海之尾
            B.寒暑易節(jié),始一反焉
            C.甚矣,汝之不惠
            D.無隴斷焉
            (3)下面對選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確的一項(xiàng)是
             

            A.文章首先交代故事背景,指出太行、王屋二山的面積、高度和地理位置,暗示移山的任務(wù)十分艱巨,為下文移山、負(fù)山等情節(jié)做鋪墊。
            B.愚公對移山的堅(jiān)定信心來自他在人與自然關(guān)系問題上的正確認(rèn)識,他懂得人力是無窮的,只要世世代代堅(jiān)持下去,就一定有完成的希望。
            C.文末敘述“操蛇之神”的恐懼心理和天帝被愚公的決心所感動(dòng),山被移走,采用神話結(jié)尾,充滿了浪漫主義的色彩,宣揚(yáng)了輪回報(bào)應(yīng)的封建迷信。
            D.本文是古代寓言中的名篇,文章通過愚公移山的成功,反映了中國古代勞動(dòng)人民改造自然的偉大魄力和堅(jiān)強(qiáng)毅力。

            發(fā)布:2024/12/27 3:30:2組卷:91引用:3難度:0.7
          APP開發(fā)者:深圳市菁優(yōu)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yīng)用名稱:菁優(yōu)網(wǎng) | 應(yīng)用版本:5.0.7 |隱私協(xié)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wù)條款
          本網(wǎng)部分資源來源于會(huì)員上傳,除本網(wǎng)組織的資源外,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quán),請立刻和本網(wǎng)聯(lián)系并提供證據(jù),本網(wǎng)將在三個(gè)工作日內(nèi)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