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問題。
          【甲】      宋之丁氏,家無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庇新劧鴤髦撸骸岸∈洗┚靡蝗?。”國人道之,聞之于宋君。宋君令人問之于丁氏,丁氏對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鼻舐勚舸?,不若無聞也。
          【乙】      子禽問曰:“多言有益乎?”墨子曰:“蝦蟆、蛙黽日夜恒鳴口干舌 然而不聽。今觀晨雞,時夜而鳴,天下振動。多言何益?唯其言之時也。”。
          (選自《墨子?墨子后語》)【注釋】①子禽:春秋時人,姓陳名亢,字子禽。②墨子:名翟,春秋末期戰國初期宋國人,墨家學派創始人。③蛙黽(měng):青蛙。黽,蛙的一種。④擗(pǐ):同“敝”,困,疲勞。⑤夜:在黑夜結束的時候。
          (1)解釋下列加點字在文中的意思。
          ①宋丁氏   

          其家穿井 
          等到(到了)
          等到(到了)

          ③多言有乎 
          好處(用處、作用)
          好處(用處、作用)

          夜而鳴  
          按時
          按時

          (2)乙文中畫波浪線部分朗讀停頓正確的一項是
          D
          D

          A.蝦蟆、蛙黽日/夜恒鳴口干/舌擗然而/不聽
          B.蝦蟆、蛙/黽日夜恒鳴/口干舌擗然/而不聽
          C.蝦蟆、蛙黽日夜/恒鳴口干/舌擗/然而不聽
          D.蝦蟆、蛙黽/日夜恒鳴/口干舌擗/然而不聽
          (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①國人道之,聞之于宋君。
          ②多言何益?唯其言之時也。
          (4)甲、乙兩篇寓言都從說話者的角度告訴我們說話應注意的問題,請分別概述。

          【答案】的;等到(到了);好處(用處、作用);按時;D
          【解答】
          【點評】
          聲明:本試題解析著作權屬菁優網所有,未經書面同意,不得復制發布。
          發布:2024/12/27 2:0:1組卷:18引用:4難度:0.5
          相似題
          • 1.閱讀回答各小題。
            賣油翁
            歐陽修
                  陳康肅公堯咨善射,當世無雙,公亦以此自矜。嘗射于家圃,有賣油翁釋擔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見其發矢十中八九,但微頷之。
                  康肅問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無他,但手熟爾?!笨得C忿然曰:“爾安敢輕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蹦巳∫缓J置于地,以錢覆其口,徐以杓酌油瀝之,自錢孔入,而錢不濕。因曰:“我亦無他,惟手熟爾?!笨得C笑而遣之。
            (乙)      陳康肅公堯咨善射,百發百中,世以為神,常自號曰“小由基”。及守荊南回,其母馮夫人問:“汝典郡有何異政?”堯咨云:“荊南當要沖,日有宴集,堯咨每以弓矢為樂,坐客罔不嘆服?!蹦冈唬骸叭旮附倘暌灾倚⑤o國家,今汝不務行仁化而專一技之長,豈汝先父之志邪?”遂杖之。
            (選自《碎金魚》,有改動)【注釋】①由基:養由基,戰國時楚國神箭手。②典郡:掌管郡務。
            (1)下列語句中加點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A.陳康肅公 善:擅長
            B.康肅忿然 忿然:氣憤的樣子
            C.以錢其口 覆:蓋
            D.吾不亦精乎 射:射箭
            (2)下列句中加點的詞意思不相同的一項是
             

            A.守荊南回/魯肅過尋陽
            B.杖之/反溯流逆上矣
            C.汝先父之志邪/孤欲卿治經為博士邪
            D.汝父教汝忠孝輔國家/公亦此自矜
            (3)下列句子翻譯有誤的一項是
             

            A.見其發矢十中八九,但微頷之。
            譯文:(賣油翁)看到陳堯咨射出十支箭能射中八九支,只是對他微微點頭。
            B.嘗射于家圃,有賣油翁釋擔而立。
            譯文:(陳堯咨)常常在自家園子里射箭,有一個賣油翁放下擔子站著。
            C.翁曰:“以我酌油知之?!?br />譯文:賣油翁說:“憑我倒油(的經驗)知道這個(道理)。”
            D.因曰:“我亦無他,惟手熟爾?!?br />譯文:于是(賣油翁)說:“我也沒有別的(奧妙),只是手法技藝熟練罷了?!?br />(4)下列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有誤的一項是
             

            A.面對賣油翁觀射時不以為然的態度,康肅在質問時稱呼、語氣的變化淋漓盡致地表現了他傲慢無禮、驕矜暴躁的個性。
            B.文章善用修辭,作者使用夸張的修辭手法描繪賣油翁自錢孔酌油而錢不濕的情形,突出其高超精湛的技藝。
            C.從康肅的“射箭”到賣油翁的“酌油”,從康肅“自矜”“忿然”到“笑”“遣”,行文跌宕有致,富有戲劇性。
            D.酌油術表演后,賣油翁以一句“我亦無他”來教訓康肅“你亦無他”,舉重若輕,一個沉穩老練、從容自得的長者形象躍然紙上。
            (5)請根據甲、乙兩文回答以下問題。
            ①乙文中陳堯咨的母親為什么“杖之”?
            ②結合上面兩篇短文,說說陳堯咨是一個怎樣的人(寫出三點)。

            發布:2024/12/27 2:30:1組卷:25引用:3難度:0.5
          • 2.閱讀《愚公移山》,完成下面小題。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萬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陽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九十,面山而居。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謀曰:“吾與汝畢力平險,指通豫南,達于漢陰,可乎?”雜然相。其妻獻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雜曰:“投諸渤海之尾,隱上之北?!彼炻首訉O荷擔者三夫,叩石墾壤,箕畚運于渤海之尾。鄰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遺男,始齔,跳往助之。寒暑節,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殘年余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長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徹,曾不若孀妻弱子。雖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孫,孫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孫;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應。
                  操蛇之神聞之,懼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誠,命夸娥氏二子負二山,一厝朔東,一厝雍南。自此,翼之南,漢之陰,無隴斷焉。
            (1)下面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年九十 且:將近
            B.山北之塞 懲:受懲罰
            C.雜然相 許:贊同
            D.寒暑 易:更替
            (2)下面句中沒有通假字的一項是
             

            A.箕畚運于渤海之尾
            B.寒暑易節,始一反焉
            C.甚矣,汝之不惠
            D.無隴斷焉
            (3)下面對選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章首先交代故事背景,指出太行、王屋二山的面積、高度和地理位置,暗示移山的任務十分艱巨,為下文移山、負山等情節做鋪墊。
            B.愚公對移山的堅定信心來自他在人與自然關系問題上的正確認識,他懂得人力是無窮的,只要世世代代堅持下去,就一定有完成的希望。
            C.文末敘述“操蛇之神”的恐懼心理和天帝被愚公的決心所感動,山被移走,采用神話結尾,充滿了浪漫主義的色彩,宣揚了輪回報應的封建迷信。
            D.本文是古代寓言中的名篇,文章通過愚公移山的成功,反映了中國古代勞動人民改造自然的偉大魄力和堅強毅力。

            發布:2024/12/27 3:30:2組卷:86引用:3難度:0.7
          • 3.閱讀下列文言文,回答以下各題。
            愚公移山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萬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陽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懲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謀曰:“吾與汝畢力平險,指通豫南,達于漢陰,可乎?”雜然相許。其妻獻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雜曰:“投諸渤海之尾,隱土之北?!彼炻首訉O荷擔者三夫,叩石墾壤,箕畚運于渤海之尾。【甲】鄰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遺男,始齔,跳往助之。寒暑易節,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殘年余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長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徹,曾不若孀妻弱子。雖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孫,孫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孫;【乙】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應。
                  操蛇之神聞之,懼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誠,命夸娥氏二子負二山,一厝朔東,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漢之陰,無隴斷焉。
            (1)下列選項中加點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項是
             

            A.年九十 偷安 得過 益堅
            B.寒暑 以小 移風 近人
            C.懼其不 死而后 贊嘆不 壯心不
            D.山之一 之地 輕于鴻 九牛一
            (2)翻譯文中兩處畫線語句,并依據上下文對其作出進一步理解,有誤的一項是
             

            【甲】鄰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遺男,始齔,跳往助之。
            翻譯:鄰居京城氏的孀妻有個遺腹子,剛剛換牙的年紀,蹦蹦跳跳地去幫助他。
            理解:愚公在移山的過程中,得到了很多人的幫助,連換牙的兒童都貢獻自己的力量,可見愚公移山的行為得到了所有人的支持。
            【乙】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翻譯:子子孫孫無窮無盡,可是山卻不會增高加大,還怕挖不平嗎?
            理解:愚公肯定了人力的無窮無盡,而山只能是越挖越少。這是對人力和自然發展變化
            關系的深刻認識,令人信服,智叟也啞口無言。
            (3)結合上文愚公移山的做法和【鏈接材料】的內容,談談自己的感悟。
            【鏈接材料】
                  臣聞鯀障洪水,九年無功。禹得《洪范》五行之書,知水趨下之性,乃因水之流,疏決就下,而水患乃息。然則以大禹之神功,不能障塞其流,但能因勢而疏決爾。今欲逆水之性,障而塞之,奪洪河之正流,斡以人力而回注,此大禹之所不能,此其必不可者四也。
            --《歐陽修集?奏議卷十三》【注】:①鯀:鯀(gǔn),大禹的父親,有崇部落的首領,曾經治理洪水長達九年;②斡:(wò)旋轉。

            發布:2024/12/20 20:30:1組卷:48引用:2難度:0.5
          APP開發者:深圳市菁優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網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聯系并提供證據,本網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