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閱讀論述性文章,完成各題。
          談讀書
          培根
                讀書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長才。其怡情也,最見于獨處幽居之時;其傅彩也,最見于高談闊論之中;其長才也,最見于處世判事之際。練達之士雖能分別處理細事或一一判別枝節,然縱觀統籌,全局策劃,則非好學深思者莫屬。讀書費時過多易惰,文采藻飾太盛則矯,全憑條文斷事乃學究故態。讀書補天然之不足,經驗又補讀書之不足,蓋天生才干猶如自然花草,讀書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而書中所示,如不以經驗范之,則又大而無當。狡黠者鄙讀書,無知者羨讀書,惟明智之士用讀書,然書并不以用處告人,用書之智不在書中,而在書外,全憑觀察得之。讀書時不可存心詰難作者,不可盡信書上所言,亦不可尋章摘句,而應推敲細思。書有可淺嘗者,有可吞食者,少數則需咀嚼消化。換言之,有只須讀其部分者,有只須大體涉獵者,少數則須全讀,讀時須全神貫注,孜孜不倦。書亦可請人代讀,取其所作摘要,但只限題材較次或價值不高者,否則書經提煉猶如水經蒸餾,味同嚼蠟矣。讀書使人充實,討論使人機智,作文使人準確。因此不常作文者須記憶特強,不常討論者須天資聰穎,不常讀書者須欺世有術,始能無知而顯有知。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秀,數學使人周密,科學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莊重,邏輯修辭之學使人善辯;凡有所學,皆成性格。人之才智但有滯礙,無不可讀適當之書使之順暢,一如身體百病,皆可借相宜之運動除之。滾球利睪腎,射箭利胸肺,漫步利腸胃,騎術利頭腦,諸如此類。如智力不集中,可令讀數學,蓋演題須全神貫注,稍有分散即須重演;如不能辨異,可令讀經院哲學,蓋此輩皆吹毛求疵之人;如不善求同,不善以一物闡證另一物,可令讀律師之案卷。如此頭腦中凡有缺陷,皆有特藥可醫。
          (1)給文段劃分層次,并概括每層的大意。
          (2)作者論述了讀書的重要,為什么又說“不可盡信書上所言”?
          (3)畫直線的句子用了什么論證方法?用自己的話概括出這層的論點來。

          【考點】論證結構;比喻論證;概括論據
          【答案】(1)第一層,從開頭到“全憑觀察得之”,闡述讀書的目的。第二層,從“讀書時不可存心詰難作者”到“始能無知而顯有知”,闡述讀書的方法。第三層,從“讀史使人明智”到結尾闡述讀書的作用。
          (2)書上的內容,也許對,也許錯;對讀者來說也許有用,也許無用。不加分析,全盤吸收,效果不會好。
          (3)比喻論證;人的精神上的缺陷,可以用讀書來彌補。
          【解答】
          【點評】
          聲明:本試題解析著作權屬菁優網所有,未經書面同意,不得復制發布。
          發布:2024/5/27 14:0:0組卷:26引用:1難度:0.4
          相似題
          • 1.《魚我所欲也》整體感知。
            第一部分:(從
             
             
            ),由設喻引出
             
            的論點,說明
             
            是人的“本心”。
            第一層:(從
             
             
            ),以
             
            為喻,引出
             
            的論點。
            第二層:(從
             
             
            ),對論點“舍生取義”是人的“本心”進行進一步論證。先正面論證,再反面分析闡發此觀點。
            第三層:
             
            ,作者得出結論:
             
            。
            第二部分:(從
             
            至結尾),人應該保有本心,不能“見利忘義”,否則就是失掉了人所固有的“羞惡之心”。
            第一層:(從
             
             
            ),從
             
            論證不能見利忘義。
            第二層:(從
             
             
            ),從
             
            論證不能見利忘義。
            第三層:(最后一句),與第一部分結尾相呼應,人應該保有本心。

            發布:2024/12/27 0:30:2組卷:29引用:2難度:0.4
          • 2.課堂探究。
            探究一 課文《魚我所欲也》開篇是怎樣提出中心論點的?
            探究二 論點提出以后,文章是怎樣圍繞論點進行逐層論述的?

            發布:2024/12/27 1:0:4組卷:20引用:2難度:0.6
          • 3.閱讀《涵養守護生態的政德》一文,完成問題。
                  ①歸有光在《吳山圖記》中,記述了好友魏用晦為官的事跡?!熬疄榭h有惠愛,百姓扳留之不能得,而君亦不忍于其民;由是好事者繪《吳山圖記》以為贈。”由此,《吳山圖記》所顯示的就不僅是山水之美,還體現出魏用晦之政績卓越。再讀《吳山圖記》,有段話值得細細思量:“夫令之于民誠重矣。令誠賢也,其地之山川草木,亦被其澤而有榮也;令誠不賢也,其地之山川草木,亦被其殃而有辱也?!边@告訴我們,一個真心為民的為官者,山川草木能受其恩澤,生態環境也能得到改善。
                  ②在我國歷史上,流傳著許多為官者澤被山水的動人故事。據史料記載:西晉文學家潘岳擔任河陽縣令期間,針對縣里土地貧瘠、植被稀少的現狀,發動百姓栽種桃李,日子一長,果樹連成了片,春天花如云霞,秋末碩果累累。人們給河陽起了個富有詩意的名字,叫作“花縣”。
                  ③“天育物有時,地生財有限?!惫胖疄楣僬叨鳚缮酱ú菽?、江河湖海,具有樸素的生態文明理念,堪稱造福子孫的德政工程,值得今人學習。
                  ④生態興則文明興。今天,我們黨提出“山水林田湖草是一個生命共同體”“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藍天也是幸?!薄焉鷳B文明建設納入“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可以說,建設美麗中國,不僅是一種生態文明思想,也是為官者應當秉持的政德。
                  ⑤我們黨的很多領導干部一直重視山川草木,始終堅持綠色發展,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還記得“焦桐”嗎?那是焦裕祿治理蘭考的見證,正是“焦桐”改善了當地的鹽堿地。還記得“谷樹”嗎?那是谷文昌栽下的木麻黃,他帶領百姓植樹造林8.2萬多畝,為改變東山千百年來惡性循環的生態環境作出了貢獻。還記得“大涼山林場”嗎?這片林場因楊善洲聞名全國,他辛勤耕耘22年,植樹造林數萬畝,被人們稱為“草帽書記”。
                  ⑥然而,也有少數人缺乏生態文明觀念,沒有用心盡責地處理破壞山川草木的事。去年,中央紀委專門通報曝光了六起生態環境損害責任追究典型問題,有的對企業長期違規排放污染地下水問題查處不力,有的對渣土場胡亂傾倒渣土、污染環境不及時處置。這些案例啟示我們:生態文明,連接著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為官一任就要惠澤一方生態。
                  ⑦山川草木皆有情。堅持自然生態和政治生態一起抓,才能興盛一方水土,造福子孫后代。
            (選自《人民日報》,2019年02月22日05版,有刪改)(1)請簡要概述全文的論述層次。
            (2)第⑤段用了什么論證方法?有何作用?
            (3)請結合全文說說怎樣才能“守護生態”。

            發布:2024/12/26 21:0:8組卷:2引用:2難度:0.3
          APP開發者:深圳市菁優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網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聯系并提供證據,本網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