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洋洋同學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及應用”的活動中,選用了焦距未知的凸透鏡

          (1)將凸透鏡安裝在光具座上,用平行光作光源,移動光屏,在光屏上得到一個最小最亮的光斑,如圖甲所示,則該凸透鏡的焦距為
          10.0
          10.0
          cm。
          (2)小明將蠟燭、凸透鏡和光屏的中心調到同一高度后,在水平桌面上無論怎樣移動光屏,都不能承接到燭焰的像。原因可能是
          蠟燭在凸透鏡的一倍焦距之內
          蠟燭在凸透鏡的一倍焦距之內
          。
          (3)如圖乙所示,將點燃的蠟燭移到標尺10cm處,再移動光屏,直接在光屏上得到一個清晰的像為止,生活中
          照相機
          照相機
          就是利用這一成像原理來工作的。如果將圖乙中光屏和蠟燭對調位置,實驗小組同學發現其實也能成清晰的像,那么這個像的特征應該是一個
          放大
          放大
          的實像(選填“放大”或“縮小”)的實像。
          (4)若保持凸透鏡位置不變,將蠟燭移動到標尺35cm處,移動光屏會在光屏上得到一個倒立
          放大
          放大
          (填“放大”或“縮小”)的實像。
          (5)如果用不透明紙板將凸透鏡上半部分遮住,結果
          D
          D

          A.像變模糊 B.不能成像 C.成一半的像 D.仍能成完整的像,但亮度變暗

          【答案】10.0;蠟燭在凸透鏡的一倍焦距之內;照相機;放大;放大;D
          【解答】
          【點評】
          聲明:本試題解析著作權屬菁優網所有,未經書面同意,不得復制發布。
          發布:2024/6/27 10:35:59組卷:38難度:0.5
          相似題
          • 1.小明在做“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的實驗中時,凸透鏡的位置固定不動,在圖甲所示位置時,蠟燭恰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

            (1)實驗前,應在光具座上調節燭焰、凸透鏡、光屏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上,目的是
            。
            (2)為了確定凸透鏡的焦距,小明讓一束平行光經過凸透鏡,在光屏上得到一個最小、最亮的光斑,如圖乙所示,可確定出焦距f=
            cm。
            (3)圖甲中燭焰在光屏上所成的是
            (選填“放大”、“縮小”或“等大”)的
            (選填“虛”或“實”)像。
            (4)當蠟燭在30cm處時,光屏應在
            cm處才能得到
            (選填“放大”、“縮小”或“等大”)、
            (選填“正立”、“倒立”)的實像。
            (5)若圖甲中將燭焰向右移動一小段距離,則應將光屏向
            (選填“左”或“右”)移動適當距離可再次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此時像的大小比原來的像要
            (選填“大”或“小”)些。
            (6)圖甲中保持透鏡、光屏位置不變,將蠟燭左移,應在透鏡和蠟燭之間加
            (選填“凸透鏡”或“凹透鏡”),才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
            (7)凸透鏡成虛像時,像與物在
            (選填“同”或“異”)側,且像是
            (選填“倒立”或“正立”)的。
            (8)若圖甲中保持蠟燭和光屏的位置不變,將凸透鏡移動到
            cm刻度處,光屏上會再次出現一個清晰的像。

            發布:2024/10/12 18:0:1組卷:599引用:1難度:0.5
          • 2.小亮的爺爺要用放大鏡才能看清報紙,放大鏡是用凸透鏡制成。
            (1)如圖甲所示,小亮透過放大鏡觀察周圍,發現鐘表竟然呈現了
            的樣子;隨著他遠離鐘表,如圖乙所示,又觀察到鐘表倒立、縮小的樣子。由此,他想和同學們一起分組探究凸透鏡的成像情況與
            有何關系?
            (2)他們將蠟燭、凸透鏡和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點燃蠟燭后,調整蠟燭、凸透鏡和光屏的高度,使燭焰、凸透鏡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這樣做的目的是使像呈現在

            (3)表一和表二是兩個小組的實驗記錄表,由表一中的實驗信息可初步得出:當物體到凸透鏡的距離
            時,成倒立、縮小的實像。
            為使該結論更嚴謹,要盡可能多的采集表二中的
            (選填序號)分析。
            表一:
            實驗序號 凸透鏡焦距 像的性質 物距u/cm 像距v/cm
            1 f=10cm 倒立、縮小的實像 40 13
            2 倒立、縮小的實像 30 15
            3 倒立、等大的實像 20 20
            表二:
            實驗序號 凸透鏡焦距 像的性質 物距u/cm 像距v/cm
            4 f=10cm 倒立、縮小的實像 22 18
            5 倒立、等大的實像 20 20
            6 倒立、放大的實像 16 26
            (4)小亮不斷減小蠟燭與凸透鏡的距離,當蠟燭在某一位置時,他發現無論怎樣調節都不能在光屏上觀察到像,如圖丙所示。別的小組的同學提醒他,根據光的傳播方向,可以按照
            (選填“A”或“B”)的做法繼續觀察。
            ?

            發布:2024/10/4 20:0:1組卷:206引用:1難度:0.5
          • 3.小林同學利用圖示裝置來研究凸透鏡成像,
            (1)實驗前,應調整燭焰、凸透鏡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在同一高度的目的是


            (2)如圖1所示,當凸透鏡位于光具座上A處時,恰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保持蠟燭和光屏位置不變的情況下,將凸透鏡右移到B處(圖中未標出)。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此時所成的像是倒立
            的實像。
            (3)實驗過程中蠟燭燃燒一段時間后,若仍使燭焰的像位于光屏中央,蠟燭和凸透鏡不動,則光屏應
            (填“向上或“向下”)移動
            (4)在上述探究活動中,若已知蠟燭與光屏間的距離為L,與凸透鏡第一次所在位置A間的距離為L0,如圖2所示,則該透鏡兩倍焦距2f
            L0(選填“>”、“<”或“=”)透鏡先后兩次所在位置A、B之間的距離s=
            (用L0,L表示)

            發布:2024/9/19 16:0:9組卷:157引用:4難度:0.5
          APP開發者:深圳市菁優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網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聯系并提供證據,本網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