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圖文資料,完成問題。
黃河流域是中華民族古代文明的發祥地之一,6000多年前渭河平原就出現了原始農耕文明,陜西黃陵縣的黃帝陵、延安寶塔山都是令人向往的研學基地。黃土高原的各學校地理研學小組,開展的地理研學活動主題多樣,既有生態環境方向的,又有歷史文化方向的。
前期設計地理研學主題
(1)自然方向圍繞黃土高原生態環境問題;人文方向(圖示研學路線①②)分別圍繞紅色革命紅色革命、華夏古文明華夏古文明主題展開。

實驗指明資料搜集方向
(2)黃土高原生態環境問題”研學小組發現:長城以南區域水土流失嚴重,地貌形態千溝萬壑、支離破碎。他們做了如下4組實驗,模擬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獲得了各組實驗數據,其中B組的實驗數據(降水量相同)如表:

植被覆蓋率(%) | 徑流量(mm/30分鐘) | 產沙總量(g) |
100 | 9.77 | 0.85 |
70 | 27.31 | 4.34 |
40 | 41.91 | 57.29 |
0 | 50.83 | 123.07 |
?植被是通過減少
徑流量
徑流量
來實現減沙的。?為了印證實驗結果,研學小組需要搜集當地的植被覆蓋率、地形坡度、
土質
土質
、降水強度
降水強度
等資料。實踐見證水土保持成效
(3)經現場考察,“黃土高原生態環境問題”研學小組發現黃土高原水土治理取得顯著成效。他們展示了繪制的當地高原生態建設示意圖、拍攝的兩幅梯田圖片。內環式梯田是把支離破碎的土地封閉成凹地,降雨時形成微型湖泊,泥沙也隨雨水淤積,久而久之黃土高原也將趨于平緩。

得出結論:
?高原生態建設示意圖顯示,在坡地不同部位采取了
緩坡修筑梯田
緩坡修筑梯田
、陡坡植樹種草
陡坡植樹種草
和A處(坡腳)建攔土壩的治理措施。溝谷也建攔土壩,其作用是攔截坡地流失的表土,形成肥沃的田地
攔截坡地流失的表土,形成肥沃的田地
。?從水土流失治理效益看,內環式梯田的優勢是
儲蓄水源
儲蓄水源
、截留泥沙
截留泥沙
。【考點】黃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成因、危害和治理;渭河平原.
【答案】紅色革命;華夏古文明;徑流量;土質;降水強度;緩坡修筑梯田;陡坡植樹種草;攔截坡地流失的表土,形成肥沃的田地;儲蓄水源;截留泥沙
【解答】
【點評】
聲明:本試題解析著作權屬菁優網所有,未經書面同意,不得復制發布。
發布:2024/6/27 10:35:59組卷:81引用:6難度:0.3
相似題
-
1.黃土高原的地表形態是( )
A.溝壑縱橫 B.沼澤遍布 C.平坦寬闊 D.冰川廣布 發布:2024/12/26 13:30:2組卷:57引用:2難度:0.7 -
2.讀我國某區域略圖(圖1)和延安氣候資料圖(圖2),完成下列問題。
(1)甲是
(2)描述延安的冬季氣候特征。
(3)黃土高原水土流失嚴重,原因是
(4)水稻喜高溫、需水量大,單位面積產量高。為提高糧食產量,有人建議在延安農村大規模修梯田種植水稻,專家表示反對。請你說明反對的理由。發布:2024/12/26 10:30:2組卷:113引用:6難度:0.1 -
3.讀黃土高原略圖(如圖),回答相關問題.
(1)黃土高原是世界上
(2)黃土高原的地表形態是
(3)為實現該地區經濟與環境的可持續發展,國家采取的治理該地區生態環境問題的措施有哪些?
(4)為適應黃土高原獨特的自然環境,該地區形成的傳統民居是發布:2024/12/26 10:0:1組卷:21引用:2難度:0.3
相關試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