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2020年河南師大附中中考地理模擬試卷

          發布:2025/1/5 5:30:5

          一、選擇題(共9小題,每小題0分,滿分0分)

          • 1.在古代,綿陽因靠近綿山得名,資陽因臨近資水(沱江)得名。甲、乙、丙、丁四城市能代表綿陽、資陽位置的是(  )

            組卷:44引用:1難度:0.5
          • 2.“山南水北為陽,山北水南為陰”,是因為我國大多數地區位于(  )

            組卷:76引用:1難度:0.6
          • 3.據太陽直射點移動規律分析,夏至日正午北坡為陽的是(  )

            組卷:55引用:1難度:0.5
          • 4.讀圖完成7~8題。
            圖中①線是我國人口地理分界線,①線兩側(  )

            組卷:5引用:0難度:0.60

          二、解答題(共4小題,滿分0分)

          • 23.同學們利用暑假開展了“穿越中國之旅”的地理研學活動,大家用照片記錄了考察見聞,深刻感受到了祖國地域遼闊,自然環境復雜多樣,人文現象千姿百態。讀圖,回答下列問題。

            四大區域劃分
            (1)我國四大地理區域劃分界線甲、乙、丙的主導因素依次是
             

            A.氣候、降水、地形                 B.地形、氣候、降水
            C.地形、降水、氣候                 D.降水、地形、氣候
            第一站:上海浦東
            (2)隨著浦東新區的開放,上海的經濟地位越來越重要,下列關于上海的敘述正確的是
             

            A.上海的對外交通以公路為主
            B.上海是全國最大的以輕工業為主的城市
            C.上海對長江流域有輻射帶動作用
            D.浦東新區是上海重要的現代化農業基地
            第二站:長春第一汽車制造廠
            (3)長春被稱為我國汽車工業的“搖籃”,當地汽車工業發展的有利條件主要有
             

            ①重工業基礎好  ②氣候優越  ③交通發達  ④礦產資源豐富  ⑤土地資源豐富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⑤D.②④⑤
            第三站:內蒙古朱日和
            (4)在當地能品嘗到圖片中的美食,說明當地的農業以①
             
            為主,下列詩句能反映當地地理環境的是②
             

            ①A.種植業         B.林業             C.游牧業          D.畜牧業
            ②A.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
            B.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C.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
            D.旱地麥浪泛金黃,大地籠罩青紗帳
            第四站:新疆吐魯番
            (5)同學們到達吐魯番盆地后,看到如圖景觀,一直通到葡萄園,這就是著名的灌溉引水工程--③
             
            ,這種引水方法可以大大減少④
             
            ,從而保護地下水。
            ③A.都江堰         B.靈渠             C.自流井          D.坎兒井
            ④A.灌溉           B.蒸發             C.凝結            D.流量
            第五站:西藏拉薩
            (6)同學們帶去的食品袋膨脹“發胖”,出現這種現象主要原因
             

            A.海拔高,氣壓低                     B.光照好,氣壓高
            C.天氣晴朗,降水少                  D.紫外線強,氣溫日較差大

            組卷:146引用:2難度:0.5
          • 24.閱讀圖文資料,完成問題。
                   黃河流域是中華民族古代文明的發祥地之一,6000多年前渭河平原就出現了原始農耕文明,陜西黃陵縣的黃帝陵、延安寶塔山都是令人向往的研學基地。黃土高原的各學校地理研學小組,開展的地理研學活動主題多樣,既有生態環境方向的,又有歷史文化方向的。
            前期設計地理研學主題
            (1)自然方向圍繞黃土高原生態環境問題;人文方向(圖示研學路線①②)分別圍繞
             
             
            主題展開。

            實驗指明資料搜集方向
            (2)黃土高原生態環境問題”研學小組發現:長城以南區域水土流失嚴重,地貌形態千溝萬壑、支離破碎。他們做了如下4組實驗,模擬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獲得了各組實驗數據,其中B組的實驗數據(降水量相同)如表:

            植被覆蓋率(%) 徑流量(mm/30分鐘) 產沙總量(g)
            100 9.77 0.85
            70 27.31 4.34
            40 41.91 57.29
            0 50.83 123.07
            得出結論:
            ?植被是通過減少
             
            來實現減沙的。
            ?為了印證實驗結果,研學小組需要搜集當地的植被覆蓋率、地形坡度、
             
             
            等資料。
            實踐見證水土保持成效
            (3)經現場考察,“黃土高原生態環境問題”研學小組發現黃土高原水土治理取得顯著成效。他們展示了繪制的當地高原生態建設示意圖、拍攝的兩幅梯田圖片。內環式梯田是把支離破碎的土地封閉成凹地,降雨時形成微型湖泊,泥沙也隨雨水淤積,久而久之黃土高原也將趨于平緩。

            得出結論:
            ?高原生態建設示意圖顯示,在坡地不同部位采取了
             
             
            和A處(坡腳)建攔土壩的治理措施。溝谷也建攔土壩,其作用是
             

            ?從水土流失治理效益看,內環式梯田的優勢是
             
             

            組卷:81引用:6難度:0.3
          APP開發者:深圳市菁優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網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聯系并提供證據,本網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