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閱讀下面的詩文,完成問題。
          江城子?密州出獵
          蘇軾
                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持節云中,何日遣馮唐?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記承天寺夜游
          蘇軾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1)請給下列句中的加點字標注讀音。
          ①左牽黃,右
          qíng
          qíng

          衣欲睡
          jiě
          jiě

          (2)下列句中加點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C
          C

          A.欣然起 之有效
          B.遂承天寺尋張懷民 高無上
          C.懷民亦未 忘食
          D.相與于中庭 穿楊
          (3)完成下列語句的翻譯。
          ①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翻譯:
          庭院中的月光如積水般澄澈
          庭院中的月光如積水般澄澈
          仿佛有藻、荇交錯其中
          仿佛有藻、荇交錯其中
          ,大概是竹子和柏樹的影子吧。
          ②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翻譯:
          只是缺少像我倆這樣的閑人罷了
          只是缺少像我倆這樣的閑人罷了

          (4)同一作者,不同時期創作的作品抒發的情感也不相同。《江城子?密州出獵》通過描繪出獵的壯觀場面,借歷史典故表達了蘇軾
          渴望得到重用、報效朝廷、殺敵為國
          渴望得到重用、報效朝廷、殺敵為國
          的雄心壯志;面蘇軾被貶黃州期間所作的《記承天寺夜游》抒發的微妙又復雜的情感是
          漫步的悠閑、賞月的欣喜、貶謫的悲涼、人生的感慨
          漫步的悠閑、賞月的欣喜、貶謫的悲涼、人生的感慨

          【答案】qíng;jiě;C;庭院中的月光如積水般澄澈;仿佛有藻、荇交錯其中;只是缺少像我倆這樣的閑人罷了;渴望得到重用、報效朝廷、殺敵為國;漫步的悠閑、賞月的欣喜、貶謫的悲涼、人生的感慨
          【解答】
          【點評】
          聲明:本試題解析著作權屬菁優網所有,未經書面同意,不得復制發布。
          發布:2024/6/27 10:35:59組卷:24引用:4難度:0.6
          相似題
          • 1.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

            發布:2025/1/2 23:0:3組卷:34引用:1難度:0.7
          • 2.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

            發布:2024/12/27 0:30:2組卷:54引用:4難度:0.8
          • 3.文言文閱讀。
            魚我所欲也
            《孟子》
                  ①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為茍得也。死亦我所惡,所惡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惡莫甚于死者,則凡可以避患者何不為也!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則可以避患而有不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惡有甚于死者。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
                  ②一簞食,一豆羹,得之則生,弗得則死。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
                  ③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萬鐘于我何加焉!為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我歟?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宮室之美為之;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妻妾之奉為之;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謂失其本心。
            (1)下列句子加點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A.所識窮乏者我與 之心而寓之酒也
            B.非獨賢者有心也 故天將降大任于人也
            C.一簞,一豆羹 之不能盡其才
            D.今為宮室之為之 君子成人之
            (2)下列句子加點的詞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得之生,弗得則死 居廟堂之高憂其民
            B.蹴爾與之 聚室謀曰
            C.萬鐘我何加焉 苛政猛虎也
            D.鄉身死而不受 武陵人捕魚
            (3)下列對文章理解有誤的一項是
             

            A.文章開頭用“魚”比喻“生”,用“熊掌”比喻“義”,通過類比,形象生動引出本文的中心論點——舍生取義。
            B.文中第②段以“一簞食,一豆羹”為例,告訴我們看似微不足道的“一簞食,一豆羹”在生死關頭卻能考驗一個人的品德。
            C.文章通過“不辨禮儀”接受“萬鐘”和“不受嗟來之食”的故事分別從正、反兩方面論證“舍生取義”的觀點,論證非常有力。
            D.本文告訴我們“無論在什么情況下,人都應該保持自己的本心,只要本心在,即使在生死關頭,也能經受住考驗”的道理。
            (4)把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①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
            ②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謂失其本心。

            發布:2024/12/27 1:0:4組卷:14引用:3難度:0.5
          APP開發者:深圳市菁優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網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聯系并提供證據,本網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