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短文,完成問題。
野蘆薈
賈京云??①“白日不到處,青春恰自來。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在陰暗潮濕的地方,苔蘚也有自己的生命本能和生活意向,并不會因為環(huán)境惡劣而喪失積極向上的勇氣。《苔》這首小詩,讓我想到了原來長在院子里的三株野蘆薈。
??②夏日暮雨之后,三五天內(nèi)都能看出來父親種的茄子、辣椒都在可勁瘋長,迅速地開花、結(jié)果、膨大;爬山虎也還貼在壁畫上,逐步將壁畫中的長城圖案慢慢遮掩,直到一陣風吹來,才能看到綠色掩映中的斑駁壁畫。撥開亭臺軒榭角落里的雜草,才能看見布滿爛葉的泥池,再細細一看,才能發(fā)現(xiàn)有三株野生的蘆薈。
??③為什么說是野生的蘆薈呢?翻看到的那三株蘆薈,雖然葉子還算粗壯,但看起來病懨懨、灰蒙蒙的,葉子上的那層灰,洗不掉般,像刻在骨子里的;部分葉子上還有一些斑駁的黑點,不知道是光照不足,還是蟲子撕咬的,也許是由于沒人管它的緣故吧;葉子與葉子中間的芯里面積累了一些黑黑的泥土,泥土里星星點點的能看到一些水珠。也許是走廊將陽光全部擋了去,它的四周連一株像樣的植物也沒有,它獨自在爛葉的泥池里掩飾著自己的狼狽。我竟有些不忍看了。
??④野蘆薈所在的這個院子就是小區(qū)的后院。每天來往這兒的人很多,估計是爛葉和偏僻角落的關(guān)系,應(yīng)該沒人注意到它們。也是由于位置的關(guān)系,陽光照不到它們,月亮亦看不見它們,只有這些爛葉和爛葉下的泥土擁著它們。它們也只能每日靜靜地望著人們在它們身邊聊天、散步,聽他們贊揚那些開得美的盆栽,看周邊的小伙伴們瘋長。爬山虎也是一樣,不過它能解脫。偶爾來幾個園藝工人,三刀五刀揮過來,它就斷了,裝上車,拉上它就走了。下面的枝葉又有了生長的空間,它們鉚足了勁紛紛往上追趕——一方面是追逐壁畫上的空間,一方面也是在追逐太陽。但是蘆薈走不了,上面的空間又太大了,它無論如何都追不上太陽的,真的有點閑得發(fā)慌,別說鏟它們了,甚至都沒人理它們。
??⑤我心生憐惜,于是常去看看它們,它們不就是《苔》中的苔花么?它們迫切地需要機遇,需要陽光,但是在如今的困境中,又怎么能有機遇和陽光呢?它們什么都不想了,借著雨水與爛泥使勁長、可勁長,只有自己長得足夠強大,才能吸引智者的眼光,才能引來伯樂,才能會有更好的生長環(huán)境。
??⑥果然如此。某天,一位老奶奶找父親要花種,環(huán)顧小區(qū)的后院一周后,瞧見了那三株野蘆薈。她面帶發(fā)現(xiàn)了新大陸時的驚奇,找來一個漂亮的花盆,連土帶枝把它們輕輕地移走了。我竟有些佩服,正因為野蠻生長,它們才爭取到了更好的“待遇”。老奶奶讓它們?nèi)チ岁柵_,接受太陽的洗禮。慢慢的,蘆薈們長得色澤艷麗了,葉子的綠色也越來越濃郁——竟成為美極了、無與倫比的蘆薈,飽含生機的綠驚艷了時光,也驚艷了我。受到老奶奶的眷顧,這三株野蘆薈抓住了機遇,跟蘆薈有關(guān)的特性它都發(fā)揮到了極致,看它們變大、變豐滿,依舊是沒心沒肺地長著。唯一不同的是現(xiàn)在有了陽光,有了露水,也有了無微不至的關(guān)懷。
??⑦忽而想起南方那受陽光照耀,受雨露滋潤,長得飽滿、色澤亮麗的蘆薈,它們可經(jīng)不住競爭,就好比溫室里的花朵,受到溫室的庇護,什么都和它們沒關(guān)系,它們只需要開開心心生長。展現(xiàn)自己的嬌貴——它們不像那三株在北方貧瘠的土壤上,沒有陽光的照耀,忍受著別人的忽視和卑微長出來的帶土色的、被蟲咬過的野蘆薈。也許那三株野蘆薈才是真正的蘆薈;而在苔花的心里,自己又何嘗不是一株真正的牡丹花?
(1)圍繞“三株野蘆薈”,“我”的情感經(jīng)歷了怎樣的變化?
竟不忍看—心生憐惜心生憐惜—有些佩服(感到驚艷)有些佩服(感到驚艷)—由衷贊嘆(贊美)由衷贊嘆(贊美)
(2)文中“野蘆薈”的“野”,主要體現(xiàn)在哪些方面?
(3)請簡要分析第①段在文中的作用。
(4)按要求賞析句子。
①夏日暮雨之后,三五天內(nèi)都能看出來父親種的茄子、辣椒都在可勁瘋長,迅速地開花、結(jié)果、膨大。(從詞語運用的角度)
②它們也只能每日靜靜地望著人們在它們身邊聊天、散步,聽他們贊揚那些開得美的盆栽,看周邊的小伙伴們瘋長。(從修辭手法的角度)
(5)你對文末“也許那三株野蘆薈才是真正的蘆薈”這句話是如何理解的?
【答案】心生憐惜;有些佩服(感到驚艷);由衷贊嘆(贊美)
【解答】
【點評】
聲明:本試題解析著作權(quán)屬菁優(yōu)網(wǎng)所有,未經(jīng)書面同意,不得復制發(fā)布。
發(fā)布:2024/6/7 8:0:9組卷:3引用:2難度:0.5
相關(guān)試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