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下列各題。
          落日悵望
          馬戴
          孤云與歸鳥,千里片時間。
          念我何留滯,辭家久未還。
          微陽下喬木,遠燒【注】入秋山。
          臨水不敢照,恐驚平昔顏!
          【注】遠燒,遠方的落日好似燃燒的烈焰。
          (1)下列對詩歌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C
          C

          A.首聯寫“孤云”“歸鳥”雖有千里之遠也片時可達,流露出詩人的羨慕之情。
          B.頷聯直抒胸臆,表達了詩人滯留異地,思念家鄉而長久不得歸的惆悵、傷感。
          C.尾聯寫詩人在水邊徘徊,望見自己在水中的影子,給人以顧影自憐的感覺。
          D.此詩采用情景分寫法,即在每兩聯中先寫景后抒情,構思頗具匠心,耐人尋味。
          (2)請從煉字角度簡要賞析詩歌的頸聯。

          【答案】C
          【解答】
          【點評】
          聲明:本試題解析著作權屬菁優網所有,未經書面同意,不得復制發布。
          發布:2025/1/1 3:30:1組卷:18引用:9難度:0.6
          相似題
          • 1.閱讀下面的唐詩,完成下面小題。
            晚次鄂州
            盧綸
            云開遠見漢陽城,猶是孤帆一日程。
            估客晝眠知浪靜,舟人夜語覺潮生。
            三湘愁鬢逢秋色,萬里歸心對月明。
            舊業已隨征戰盡,更堪江上鼓鼙聲。
            【注】①盧綸:中唐詩人,本詩寫于安史之亂前期。②估客:商人。③舟人:船夫。④三湘:湘江的三條支流漓湘、瀟湘、蒸湘的總稱,在今湖南境內。
            (1)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首聯寫“晚次鄂州”的心情。雖然離目的地只有一天的路程,但濃云散開,江天晴明,舉目遠眺,漢陽城已依稀可見,表達了作者遠遠望見漢陽時的喜悅之情。
            B.頷聯寫“晚次鄂州”的景況。詩人簡筆勾勒船艙中所見所聞。詩人寫的是船中常景,筆墨中透露出他晝夜不寧的紛亂思緒。
            C.頸聯借景抒情。時值寒秋,令人感到悲涼,無限的惆悵已使詩人兩鬢如霜,人雖往三湘去,心卻馳故鄉。一個“逢”字,將詩人的愁情與秋色的凄涼聯系起來。
            D.尾聯點明有家難歸,顛沛奔波的原因。田園家計,事業功名,都隨著不停息的戰亂喪失殆盡,而今烽火硝煙未滅,江上仍然傳來干戈鳴響,戰鼓聲聲。
            (2)比較本詩與杜甫《登高》所表達的思想情感的相同之處。

            發布:2025/1/1 0:0:2組卷:7引用:2難度:0.5
          • 2.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下列各題。
            登慈恩寺塔
            張喬
            窗戶幾層風,清涼碧落中。
            世人來往別,煙景古今同。
            列岫橫秦斷,長河極塞空。
            斜陽越鄉思,天末見歸鴻。
            [注]①列岫,眾多的峰巒,這里指終南山。②長河,指渭河。
            (1)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首聯寫登上慈恩寺塔所見,風從寶塔的窗戶涌進時,清涼的水滴在面前落下。
            B.頷聯寫來來往往登塔的人雖不斷變化,但云霧繚繞的景色從古到今都依然如故。
            C.頸聯為遠觀,終南山峰巒橫亙秦中大地,渭水蜿蜒天際,一直流到看不見的關塞。
            D.雖無杜甫博大的胸懷,但此詩卻于從容悠閑的節奏中流露出文人登高懷遠的惆悵。
            (2)古人評此詩曰:“原夫登高之旨,蓋睹物興情。”請據此簡要分析尾聯的意蘊。

            發布:2025/1/1 3:0:1組卷:9引用:2難度:0.6
          • 3.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下列各題。
            發趙屯,得風宿楊林池,是日行二百里
            楊萬里
            動地風來覺地浮,拍天浪起帶天流。
            舞翻柳樹知何喜?拜殺蘆花未肯休。
            兩岸萬山如走馬,一帆千里送歸舟。
            出籠病鶴孤飛后,回首金籠始欲愁!
            (1)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首聯寫“地浮”“天流”,語意夸張,極言風大浪高;而詩人此日能行二百里,也有賴動地強風之力。
            B.頸聯將“兩岸”的“萬山”比作奔跑的快馬,寫出了舟行迅捷,也暗示了詩人返鄉途中的愉悅心情。
            C.尾聯詩人以“病鶴”“金籠”作比,這與陶淵明《歸園田居》中“久在樊籠里,復得返自然”的詩意相當。
            D.全詩除了頷聯、頸聯之外,首聯也用對仗,且對仗工整,卻不見雕琢痕跡,自然清麗,令人嘆服。
            (2)楊萬里創立的“誠齋體”具有活潑自然、通俗淺近、饒有趣味等特點,請分析本詩頷聯是如何體現這些特點的。

            發布:2025/1/1 1:0:5組卷:6引用:2難度:0.7
          APP開發者:深圳市菁優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網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聯系并提供證據,本網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