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2022-2023學年山東省菏澤市高一(上)期中語文試卷(B卷)

          發布:2024/4/20 14:35:0

          一、現代文閱讀(35分)(一)現代文閱讀Ⅰ

          • 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小題。
            材料一
            “五四”以來的文化研究中,曾出現一種認為“世界文化本一體,中西文化的差異純粹是時代性”的觀點,可稱為“有古今無中外論”。這種論調的根本錯誤,在于忽視乃至抹殺人類社會以民族的形式存在這一歷史事實。既然人類社會在一定的歷史階段以民族的形式存在,那么,人類文化也一定要以民族文化的形式存在。共同的民族文化不僅可以把一定數量的人民凝聚在一起,也可以把這些人與其他人區別開來。人類社會以民族為基本存在形式這一事實還告訴我們,具體的文化總是各種各樣的民族文化,而一般的人類文化只能存在于這些具體的民族文化之中。離開了各種各樣具體的民族文化,所謂一般的人類文化只是一種虛構。因此,文化“有古今無中外論”既不符合實事求是的基本原則,也違背了一般能通過特殊而存在的辯證法。
                  文化差異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復雜的。
                  首先,地理的隔絕機制是民族差異形成的基本條件。因為地域的遼闊、山海的阻礙等因素,各個民族各自獨立地生存,文化上差異的產生也不可避免。地理環境的差異是民族差異最重要的自然根源。例如,在不同地理環境下,就分別產生了農業部族、畜牧業部族及少數以工商為主的部族。
                  其次,不同文化發展成果對人類自身的不同改造是民族差異的最高表現。文化是人創造出來的,但文化發展的成果又不斷地反作用于人本身。各民族在創造不同風格的音樂、美術的同時,也發展了不同的審美趣味。各民族不同的審美偏好,正是文化成果長期作用于人本身的結果。審美趣味如此,思維方式、價值觀念等也莫不如此。在這個意義上,一個民族的共同文化不僅表現了該民族的共同心理,而且創造了該民族的共同心理。這種文化成果與人自身的身心變化的相互作用,是民族差異的放大器、加速器和穩定器。
                  其三,一定范圍內自由創造的可能性是民族差異形成的重要機制。種族、地理環境、文化傳統等是人們從事文化創造的基礎,同時也是對文化創造的限制,而自由創造只是在這一定范圍內的發揮。因而,文化的發展既非絕對必然的,也非完全自由的,而是自由和必然的統一。
            (摘編自張岱年、程宜山《中國文化精神》)材料二
                  文化差異性是始終存在的。歷史上對待這種差異性曾經有過三種不同的態度。
                  第一種是對凡與自己文化不同的人,一概作為異端,必征服之,同化之,以至絕滅之而后快。當年白種人占領南、北美洲,對當地土著文化就是持這種態度。
                  第二種是承認其價值,但只是作為珍稀的收藏、獵奇的點綴或某種可供研究的歷史遺跡,實際上是排斥其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抽空其生命,崇拜其空殼。如果我們混同了已成遺跡的、定型了的“傳統文化”和今天仍然活著的并主宰著億萬中國人民生活方式、思維習慣的,受過現代文化洗禮的“文化傳統”之間的根本區別,以復舊充新生,抵銷中國文化的現代化,那么,中國文化的發展將陷入困境。
                  第三種態度是一種文化相對主義的態度。這是將事物放到其自身的文化語境內去進行觀照的一種方式。它贊賞不同文化的多元共存,反對用產生于某一文化體系的價值觀去評判另一文化體系,承認一切文化,無論多么特殊,都自有其合理性和存在價值,因而應受到尊重。這種態度當然遠比前兩種態度來得寬容合理,但再進一步追問:千差萬別的文化有沒有普遍認同的東西呢?人類有沒有可能超越民族中心主義?這些都是文化相對主義所面臨的、必須回答的問題。
                  無論如何,文化差異總是現階段普遍存在的事實。正是這些差異賦予了人類文化以多樣性。我們固然不必保留辮子或者“三寸金蓮”以供獵奇者玩賞,但中國文化自有其無法“歐化”的特殊的魅力,中國文化的更新也自有其不同于其他文化的特殊性。所謂的文化相互同化、融合而導致的“世界文化一體化”,只能帶來人類文化的單調和沒落。事實上,正是由于差異的存在,各個文化體系之間才有可能相互吸取、借鑒,并在相互參照中進一步發現自己,將異國作為幫助自己發現自己的“他者”,從另一種文化的陌生角度來觀察自己,看到許多從內部無法看到的東西。
                  由于文化的差異性,當兩種文化接觸時,就不可避免地產生誤讀。所謂誤讀就是按照自身的文化傳統、思維方式、自己所熟悉的一切去解讀另一種文化。他原有的“視域”決定了他將對另一種文化如何選擇,如何切割,然后又決定了他如何對其認知和解釋。文化之間的誤讀難以避免,無論是主體文化從客體文化中發現新義還是反觀自己,都很難不包含誤讀的成分。而從歷史來看,這種誤讀又常是促進雙方文化發展的契機,因為恒守同一的解讀,其結果必然是僵化和封閉。
            (摘編自樂黛云《文化差異與文化誤讀》)(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人類社會以民族為基本存在形式,決定了人類文化總是各種各樣的民族文化,不存在有共性的人類文化。
            B.種族、地理環境、文化傳統等既為人們從事文化創造提供了基礎,同時也對文化創造的自由性帶來限制。
            C.“世界文化一體化”只能帶來人類文化的單調和沒落,所以各文化體系應保持獨立,而不能相互吸取、借鑒。
            D.文化誤讀難以避免,而且又常是促進雙方文化發展的契機,因而對待文化誤讀應順其自然,無需刻意避免。
            (2)根據材料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忽視乃至抹殺人類社會以民族的形式存在,是“有古今無中外論”這一論調的根本錯誤。
            B.不同文化的發展成果可造就不同的民族心理,不同的民族心理又可催生不同的文化成果。
            C.民族文化的差異賦予了人類文化以多樣性,但這并不意味著對所有的文化都要固守不變。
            D.“文化相對主義”是對待文化差異性的最合理、最正確的態度,應成為世界各國的共識。
            (3)下列選項中最適合作為論據支撐材料一第一段中作者觀點的一項是
             

            A.河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司馬遷
            B.人是文化的創造者,也是文化的宗旨。——高爾基
            C.以古人之規矩,開自己之生面。——沈宗騫
            D.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魯迅
            (4)請簡要分析材料一的論證思路。
            (5)應如何對待各國之間的文化差異?請結合材料簡要分析。

            組卷:7引用:8難度:0.5

          (二)現代文閱讀Ⅱ

          • 2.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題。
            囑咐
            孫犁
                  太陽落到西邊遠遠的樹林里去了,遠處的村莊迅速地變化著顏色。水生望著樹林的疏密,辨別自己的村莊。家近了,就要進家了!家對他不是吸引,卻是一陣心煩意亂。他想起許多事。父親確實的年歲忘記了,是不是還活著?父親很早就有痰喘的病。還有自己的女人,正在青春,一別八年,分離時她肚子里正有一個小孩子。房子燒了嗎?
                  黃昏時候,他走到了自己的村邊,他的家就住在村邊上。他在門口遇見了自己的女人。她正在那里悄悄的關閉那外面的梢門。水生親熱地喊了一聲:“你!”
                  女人一怔,睜開大眼睛,咧開嘴笑了笑,就轉過身抽抽搭搭地哭了。水生看見她腳上那白布封鞋,就知道父親準是不在了。水生把門掩好說:“不要哭了,家去吧。”他走進屋里,女人從炕上拖起一個孩子來,含著兩眼淚水笑著說:“來,這就是你爹,一天價看見人家有爹,自己沒爹,這不現在回來了。”說著已不成聲音。那孩子從睡夢中醒來,好奇地看著這個生人,這個“八路”。水生抱了孩子一會,說:“還睡去吧。”女人安排著孩子睡下,蓋上被子。
                  女人說:“你想過家嗎?”
            “想過。”
            “在什么時候?”
            “閑著的時候。”
            “什么時候閑著?…”
            “打過仗以后,行軍歇下來,開荒休息的時候。”
            “你這幾年不容易呀?”
            “嗯,自然你們也不容易。”水生說。
            “嗯?我容易,”她有些氣憤地說著,把飯端上來,放在炕上。“爹是挺不容易的一個人,他不能看見你回來……”她坐在一邊看著水生吃飯,看不見他吃飯的樣子八年了。水生想起父親,胡亂吃了一點,就放下了。
            孩子睡著了,睡得是那么安靜,那呼吸就像泉水在春天里的陽光里冒起的小水泡,愉快的升起,又幸福的降落。女人一直呆望著孩子的臉。她好像從來沒有見過這個孩子,孩子好像是從別家借來的,好像不是她生的,不是她在那潮濕悶熱的高粱地里,在那殘酷的“掃蕩”里奔跑喘息,丟鞋甩襪抱養大的。她好像不曾在這孩子身上寄托了一切,并且在孩子的身上祝福了孩子的爹:“那是遠遠的人,早一天勝利回來吧!一家團聚。”好像她并沒有常常在深深的夜晚醒來,向著那不經事的孩子,訴說著翻來覆去的題目:
            “你爹哩,他到哪里去了?打鬼子去了……他拿著大槍騎著大馬……就要回來了,把寶貝放在馬上……多好啊!”
                  現在,丈夫像從天上掉下來,她好像想起了過去的一切,還編排那準備了好幾年的話,要向現在已坐到她身邊的丈夫訴說了。
            “你能猜一猜我們想你的那段苦情嗎?”
            “猜不出來。”水生笑了笑。
            “我們想你,我們可沒有想叫你回。那時候日本人,就在咱村邊兒。可是在黑夜,一覺醒了,我就想:你如果能像天上的星星在我眼前晃一晃就好了。可是能夠嗎?”
                  從窗戶上那塊兒小小的玻璃上結起來冰花,夜深了。水生說:“明早就要去參加保衛晉中平原的戰斗。”
                  女人呆了。她低下頭去,又無力的仄在炕上。過了好半天,她說:“那么就趕快休息休息吧,明天我撐著冰床子去送你。”
                  雞叫三遍,女人就先起來給水生做了飯吃。這是一個大霧天,地上堆滿了霜雪。女人把孩子叫醒,穿的暖暖的,背上冰床,鎖了梢門,送丈夫上路。
                  在河邊,他們上了冰床。水生坐上去,抱著孩子,用大衣給她包好腳。女人站在床子后面,撐起了桿。女人是撐冰床的好手,她逗著孩子說:“看你爹沒出息,當了8年八路軍,還得叫我撐冰床子送他。”她輕輕地跳上冰床子后尾,像一只雨后的蜻蜓爬上草葉。輕輕用桿子向后一點,冰床子前進了,像離開了強弩的箭,摧起的冰屑,在它面前打起團團的旋花。
                  太陽從冰面上生出來,沖開了霧,形成一條紅色的胡同,鋪到這里來,照在冰床上。女人說:“爹活著的時候常說,水生出去是打開一條活路,打開了這條活路,咱們就得活,不然我們就活不了了。八年,他老人家焦愁死了。國民黨反動派又要和日本一樣,想把我們活著的人完全逼死!”
            “你應該記著爹的話,向上長進,不要為別的事情分心,好好打仗。8年過去了,時間不算太長,只要你還在前方,我等你到死。”
                  在被大霧籠罩,楊柳樹環繞的丁家塢村邊,水生下了冰床。
                  女人忍著眼淚,笑著說:“快去你的吧。記得好好打仗,快回來,我們等著你的勝利消息。”
            一九四六年河間(有刪減)(1)下列對小說相關內容的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A.“女人含著兩眼淚水笑著說:‘來,這就是你爹……’”一句,說明女人面對歸來的丈夫從心里充滿了怨恨之情。
            B.水生之所以猜不出妻子和孩子想他的那段苦情,主要是因為他忙于抗戰,顧不上思念家人,缺少思念家人的體驗。
            C.在聽到水生說第二天早上就要去參加戰斗后,“女人呆了”,這表現了女人對丈夫只想革命而不顧家庭的絕望。
            D.小說借助女人的敘述,巧妙地點出水生爹生前的囑咐,塑造了一個理解革命、支持革命、盼望勝利的老人形象。
            (2)下列對小說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小說開頭段運用心理描寫,表現了水生即將到家時的復雜心理,從一個側面表現了水生為抗戰所做出的犧牲。
            B.“女人一直呆望著孩子的臉。……好像不是她生的”,通過神情描寫,表現了女人長期在生活重壓之下產生的錯覺。
            C.小說以妻子與水生分別前“囑附”做結尾,既照應了題目,又表現了水生妻的深明大義,同時也深化了小說主題。
            D.小說中的人物平凡而又高尚,他們沒有豪言壯語,卻有著最美好的心靈,這體現了孫犁小說創作獨特的審美追求。
            (3)簡要賞析文中畫橫線的句子。
            (4)小說以對話作為主要敘事方式,這樣敘事有何好處?請結合文本簡要分析。

            組卷:8引用:6難度:0.6

          (二)語言文字運用Ⅱ

          • 7.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題。
                  隨著人的年齡增長,血管內壁開始出現脂質條紋,就像金屬管道里面生的銹。在年齡和各種危險因素(血壓、血脂、血糖指標異常)的作用下,①           ,從而開啟了漫長的動脈粥樣硬化性疾病的發展過程。如果不加以控制和干預,就會加速斑塊的長大增多。
                  斑塊形成早期還不至于影響血流,但隨著斑塊增大和斑塊內脂質的堆積,②           。尤其當人運動時,器官對氧的需求增加,氧氣供應卻因血管的狹窄而受限,會出現器官缺血的表現,如心絞痛、間歇性跛行等。
                  其實,最可怕的不是斑塊大小,③           。就像餡大皮薄的餃子容易煮破一樣,不穩定的軟斑塊特別容易發生侵蝕和破裂。斑塊破裂進而形成血栓,將動脈血管迅速堵塞甚至堵死,血流過不去,器官組織得不到血液和氧氣,就會壞死。這種情況無論發生在哪一根動脈上,都會引起相應的癥狀和疾病,如心肌梗死、腦梗死等,嚴重者甚至死亡,醫學上稱之為血管性死亡。
            (1)請在文中橫線處補寫恰當的語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5個字。
            (2)簡要概述心肌梗死或腦梗死的致病過程。不超過60字。

            組卷:8引用:5難度:0.6

          四、寫作(60分)

          • 8.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市面上,有太多的勵志故事試圖揭示這樣一個命題:非凡者是孤獨的。這些故事都有著統一的敘事框架、煽情的文學語言和雷同的邏輯:因為孤獨,所以不凡。故事中,他們選定了自己的道路,沒人理解、缺少支持,甚至迷茫無助,最終卻在與自己的對話中成就了自我、收獲了成功。倉促中,有人得出結論——凡人離非凡就差了一個“孤獨”。于是,有些人開始向往孤獨,甚至以孤獨自詡,展示著孤獨,沉溺于孤獨。
                  正值青春的我們,更容易產生孤獨。如何對待孤獨是我們必須面對的人生課題。對此你有怎樣的感悟和思考?請結合材料寫一篇文章。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組卷:13引用:4難度:0.7
          APP開發者:深圳市菁優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網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聯系并提供證據,本網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