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閱讀下面的文章,完成問題。
          收蜂
          傅菲
                ①大茅山之巔,五峰連綿,形似筆架,山麓古樹參天,是山蜂安居之所。安順每年冬季上結豬嶺和筆架山刮山蜂蜜,從三月掛蜂房,他便盼著刮蜜的日子。
                ②第一年上筆架山刮蜜,他到了山頂,才知道積雪未化。白雪皚皚,雪重重地壓在樹冠上。山巔之下,森林蒼莽。冬日高懸,陽光凜冽。在高空之下,他覺得自己是那么矮小,小如一棵珍珠楠。他察看了一下,十二箱蜂房有三箱收來了山蜂。蜂房是一個圓水桶,由底桶、繼桶、桶帽(蓋)組成,是他自己箍的。他打開干桶帽,抱出繼桶,看見數千只山蜂在蠕動,他驚訝了。大雪之下,山蜂在頑強地活著,在暖暖的蜂房里冬眠。他抽出底桶,開始刮蜜。密封凍著,奶酪一般,白如麥芽糖漿。
                ③刮一箱蜜,用了他半個多小時。他把底桶套回去,看見桶底的一窩蜂蛹已被凍死了。安順掏了蜂蛹,不再刮蜜了,他心疼那一坨坨的蜂蛹。
                ④山區有職業掏蜂蛹的人,不分季節,四處找馬蜂、胡蜂的蜂窩。一個大的蜂窩,可以掏出二十多斤蜂蛹。蜂蛹以豬肉價的八倍,賣給餐館。掏蜂窩,晚上去樹林里,戴著大頭夜燈,用床單包住蜂窩,摘下來,放在熱熱的大鍋里滾。三滾五滾之后,蜂被活活燙死。掏蜂蛹的人捉著蜂窩,往冷鍋里抖,蜂和蛹一起抖下來。
                ⑤安順從不掏蜂窩,也不掏蜂蛹。作為一個收蜂人,他知道蜂的珍貴。他選擇天暖的冬日刮蜜,這樣蛹不會凍死。收山蜂一年,一箱可刮十二斤蜜,他刮八斤下山,蜂房里留三斤,桶帽涂一斤。他給蜂留下足夠的過冬口糧。
                ⑥他對蜂舞聲很敏感。他坐在屋檐下曬太陽或打瞌睡,耳朵像綻開的雞冠花。蜂舞聲是一種奇妙的聲音,“嗡嗡嗡”,像森林輕音樂,萬物和諧寧靜。蜂箱有了第一只黃蜂,有了第一批蜂,有了家族,有了成千上萬只蜂。要死掉無數只蜂,蜂才有大家族。昆蟲生命短暫,蜂也無法脫離這個法則。大自然安排了世界的一切秩序,萬物才得以相生、相融。大自然讓有翅膀的、有長途奔襲體力的物種遷徙,讓有根須的物種安營扎寨迎接枯榮,讓有鰭的、浮游的物種隨波逐流。它們彼此競生彼此謙讓,以獨特的面貌、姿態、個性存活于大千世界。
                ⑦在大茅山,他放了六十多個蜂房,但大多是空箱,沒收到野蜂。蜂在樹椏、在樹洞、在石縫、在農家瓦檐筑巢,或大如筐籮,或小如囊袋。在山塢,尤其在巖石峰嶙峋的向陽處,我時常看到蜂箱。我看過一處懸崖壁下,懸著八個蜂箱。在一棟舊屋,檐廊并列掛了六個蜂箱,但無蜂進出,蜂箱落滿了灰塵,蜂孔都被堵塞了。蜂門沿板上,有幾只死蜂,如一粒粒豆豉。蜂視高貴、潔凈為生命,不會在骯臟的地方營巢。只有高貴、潔凈的生命,才可以釀出存放千年而不變質的蜜。
                ⑧安順不養家蜂,只收野蜂,由蜂自己安養生息。他要刮天然的蜂蜜,純正的蜂蜜。有一年上山刮蜜、下山時,天突然下蒙蒙雨,野路溜滑,他踩在一塊滑石上,重重地摔了一跤。當時,如果他扔掉手上的蜜桶,雙手抱住樹,就不會滑下巖石。但他舍不得那一桶蜜,數萬只蜂一年的辛勞,全在這里。
                ⑨野蜂活動無定所。他每年都要走一遍大茅山。走山是極度消耗體力的全身運動,刮蜜也是。他已經收了二十三年的野蜂了,林中數不清的彎彎野路,消耗著他的腿骨和腿骨支撐的肉身。他想,刮了今年結豬嶺的蜜,以后就不上結豬嶺了,把山腰以下的四五十箱蜂房看管好就算了。當他刮山蜂蜜時,草澀的芬芳蜜香撲著他,他忍不住舀一勺子送進嘴里,舔吮著,咂舌,對自己說:高山之巔出好蜜,我拄著拐杖也要上山刮蜜
                ⑩每次上山收蜜、刮蜜,安順都走得艱難。他站在院子里,看見冬陽暖照下來,陽光慢慢鋪滿山塢,茅竹搖動著金色的光線,落葉從空中飄旋下來,群山慢慢收攏,聚成一個高昂的山尖,鷂子凌空盤旋。他穿上船底形的大頭皮鞋,毫不猶豫地上山刮蜜了。安順不想辜負被自己收服了的野蜂。野蜂滿腔熱情地活,雖然它們的生命很短暫。
          來源:《微型小說選刊》2023年第3期,命題需要,原文有刪減(1)閱讀選文,完成下面的表格中的空白處。
          收蜂
          情節 心 理
          冬日收蜂見蜂
          驚訝
          驚訝
          刮蜜見凍死的蜂蛹
          心疼
          心疼
          摔倒不扔蜜桶
          摔倒不扔蜜桶
          舍不得
          收蜜刮蜜很艱難
          毫不猶豫(不想辜負)
          毫不猶豫(不想辜負)
          (2)請從描寫的角度賞析第⑨段畫線句子的表達效果。
          草澀的芬芳蜜香撲著他,他忍不住舀一勺子送進嘴里,舔吮著,咂舌,對自己說:高山之巔出好蜜,我拄著拐杖也要上山刮蜜。
          (3)文中寫“收山蜂一年,一箱可刮十二斤蜜,他刮八斤下山,蜂房里留三斤,桶帽涂一斤”,請探究安順這樣做的原因是什么。
          (4)小說是以刻畫人物形象為中心、通過完整的故事情節和環境描寫來反映社會生活的文學體裁。請你談談本文中環境描寫的作用。

          【答案】驚訝;心疼;摔倒不扔蜜桶;毫不猶豫(不想辜負)
          【解答】
          【點評】
          聲明:本試題解析著作權屬菁優網所有,未經書面同意,不得復制發布。
          發布:2024/10/25 7:0:1組卷:15引用:1難度:0.5
          相似題
          • 1.《愛蓮說》一文的語言美表現在哪些方面?

            發布:2024/12/26 23:30:2組卷:11引用:2難度:0.4
          • 2.課文《葉圣陶先生二三事》是追憶逝者的文章,試簡要分析作者抒發情感的方法。

            發布:2024/12/26 22:30:1組卷:26引用:3難度:0.7
          • 3.課文《老王》寫人記事,材料較為瑣碎,作者是以什么為線索,按照怎樣的順序組織材料的?

            發布:2024/12/26 22:0:1組卷:37引用:2難度:0.8
          APP開發者:深圳市菁優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網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聯系并提供證據,本網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