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事 ①生活里,“費事”二字,總會不時聽到。“真不想費事”“需要費這么多事”……其語一出,往往伴著腦袋一搖,眉頭一緊,心中嘀咕幾句,面露為難之色。
②“費事”釋義多種。但概括起來,就是麻煩、費周折。做事總要花時間和體力,但覺得費事,多半是感到付出與回報不匹配。出差歸來,要清理衣物,件件手洗,實在費事。洗衣機一鍵設定,功能多樣,省時省力還潔凈徹底。購買火車票,以前要到車站,辛苦奔忙不說,還要排長隊。如今購票軟件打開,余票多少,車次信息一目了然,一鍵下單,省時高效。智能家電推廣、網上購物風行、在線選座普及……科技的發展,服務的優化,讓我們的生活愈發方便快捷。某種意義上看,社會的發展歷程,就是讓我們的生活更舒適越來越省事的歷程。
③然而,有的時候,所謂不愿費事,可能只是一個借口。體重上升,身材肥胖,深知應該減重。可轉念一想,要跑步,要健身,要揮汗如雨,要注意飲食,堅持下去不易,太費事了,索性放棄,照常如昨。大學讀書,想要考證,獲得一技之長。可一看專業書籍眾多,學習壓力巨大,想要考過不易,實在費事,還是算了,立時心生退意。這些時候,與其說怕費事,不如說是怕用功、怕付出,都是懶惰和消極的托詞。這樣的怕費事,本質上是不想做事。
④更重要的,是有些時候我們必須去“費事”、要“費事”,否則就在投機取巧,破壞規則,危害不小。想過馬路,要步行一段過天橋。不愿“費事”,橫穿車道翻欄桿,看似方便自己,卻在破壞交通規則,制造巨大安全隱患;畢業論文難寫,不想“費事”,找人代筆,抄襲粘貼,看似省事,卻在破壞學術公平,污染學風正氣,也難讓自己真正學有所成。借怕費事之名,行做錯事之實,都是對自己、對他人的不負責。
⑤所以“費事”雖然時常聽到,但真正有多少是真的費事,還是值得反思一下。
⑥不過話說回來,費事雖然時常意味著麻煩、耗時耗力,但在生活中,也會看到有一些人,愿意去費事,甚至主動去費事。
⑦比如我的一位好友。他有個習慣,出差一地,總要買些禮物帶回家,次次不落。細看他買的東西,也不是什么特殊的寶貝,多是點心零食,小件擺飾。大家常調侃他“老派”,如今網購發達,下單快遞,省時快捷;次次親力帶回,費事不說,價格也未必劃算。可他總說一句習慣了,也不多做回應。直到有一次,我刨根問他緣由,他才說了心里話——我很享受家人看到我帶回禮物時那驚喜的表情。他們知道,無論我去哪,心里始終想著他們。
⑧這句話讓我印象很深。我忽然意識到,很多我們看似費事甚至不理解的舉動,往往蘊含著別人更珍視的東西。
⑨我曾遇到一位電器銷售員。那次我買完電器,因時間匆忙,忘記打印發票。沒想到第二天一早,銷售員來到我家,親自把發票送過來。我說完全可以快遞寄過來,不必費事跑一趟。她告訴我,快遞雖方便,但親自送過來,她才放心。這句話,讓我感動許久。
⑩我曾見過一位駐村扶貧干部。那天,他有事要聯系一戶村民。本來一個電話就可以解決,但他卻執意走一段路,到村民家去說。我問他何必這么費事?他說電話雖然省事,卻只能就事說事。到村民家里看看,不僅把事說了,還能坐下聊聊,萬一他有什么別的困難,自己也能及時了解,幫上忙。
?這樣的人,這樣的事,我還見過很多。我相信,他們并非不知道網購更劃算、快遞更省事、電話更方便,但是他們愿意費力背回、親自登門、多跑幾里,只因他們也有著更珍視的東西。因為看重這些,他們覺得這些用心的付出就不是費事,而是情之所至,理所應當。
?可見,“費事”二字,看似簡單,所含之意,并不簡單!
(1)人們說“費事”的時候,為何往往伴著面露為難之色呢?請結合第②段內容簡要概括。
(2)作者認為有哪兩種情況不是“真的費事”?請結合③④段內容作簡要概括。
(3)“只因他們也有著更珍視的東西”,“更珍視的東西”指的是什么?請結合⑥-?段內容簡要概括。
(4)文章結尾處,作者為什么認為“費事”二字“所含之意,并不簡單”?請結合全文簡要概括。
【答案】(1)感到做事付出的多回報的少。
(2)①不想做事(怕用功、怕付出/是懶惰和消極的托詞);②投機取巧,破壞規則(對自己、對他人的不負責任)
(3)①是家人,是親情;②是工作,是責任。
(4)不能一概而論,關鍵看所費何事。費時費力的事,越省越好;偷懶違規的事,不能怕費事;心中珍視的事,更愿意不怕麻煩,用心付出。
(2)①不想做事(怕用功、怕付出/是懶惰和消極的托詞);②投機取巧,破壞規則(對自己、對他人的不負責任)
(3)①是家人,是親情;②是工作,是責任。
(4)不能一概而論,關鍵看所費何事。費時費力的事,越省越好;偷懶違規的事,不能怕費事;心中珍視的事,更愿意不怕麻煩,用心付出。
【解答】
【點評】
聲明:本試題解析著作權屬菁優網所有,未經書面同意,不得復制發布。
發布:2024/4/20 14:35:0組卷:9引用:2難度:0.5
相似題
-
1.對下列句子運用的論證方法的判斷,不正確的一項是( )
A.美術家如羅丹,是一面造石像,一面崇拜自己的創造。(舉例論證) B.慧能說:“下下人有上上智。”我們豈可以自暴自棄呀!(引用論證) C.活人的塑像和大理石的塑像有一點不同,刀法如果用得不對,可以萬像同毀,刀法如果用得對,則一筆下去,畫龍點睛。(對比論證) D.我承認就是東山樵夫也有些微的創造作用--為泰山剃頭理發,只是我們希望不要把我們的鼻子或眉毛剃掉。(道理論證) 發布:2024/12/27 2:30:1組卷:137引用:2難度:0.8 -
2.閱讀下面材料,完成小題。
【文本一】
自信自強的精神力量 ①新時代新征程,中國青年應當更加秉持于祖國于時代的自信心,重視并不斷激發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增強自身志氣、骨氣和底氣,踔厲奮發、篤行不怠,砥礪前行,“不斷從勝利走向新的勝利”,為社會發展和祖國建設注入新的動力。
②自信自強,沉淀于中國悠久的奮斗歷史。對于一個國家、民族而言,歷史是影響其精神力量凝結和傳承的重要因素之一,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是一個奮斗的民族,中華民族的歷史也是一段不斷奮斗的歷史。正是有這種靡堅不摧、堅韌頑強的精神力量支撐,幫助中華民族走過遙遙的歷史長河,邁入一個又一個新的歷史征程。
③自信自強,淬煉于困難中凝聚的團結偉力。團結奮斗是我們黨和國家能夠解決一個又一個困難,取得一個又一個勝利的重要前提。中華民族之所以能一步步走來,并取得如今的偉大成就,正是全國各族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下,團結一致、艱苦奮斗取得的。“實現中國夢必須凝聚中國力量。這就是中國各族人民大團結的力量。”這股團結的力量不僅是當今歷史條件下能夠進一步發展的堅實基礎,更是凝結強大精神動力進而逐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法寶。新時代新征程,十四億中華兒女共同托舉強國復興之夢,逢山開路遇水搭橋,以更加自信自強的姿態,迎接新的機遇與挑戰。
④自信自強,更需要發揚在新時代下的拼搏奮斗。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無數中國人挺身而出,擔當奉獻。見證國家脫貧奇跡,記錄時代最美風景的陳貝兒;以9.83秒成績闖進奧運會男子田徑100米決賽的亞洲飛人蘇炳添;雙耳失聰但仍自強不息的青年學生趙夢南……他們作為青年一代,彰顯了中華兒女的自信自強的精神風采。他們的故事感動著我們,也激勵著更多的青年正視困難、堅定信心,在各自的賽道上書寫絢麗璀璨的華章。
⑤今天,我們比歷史上任何一個時期都更接近、也更有信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偉大目標。道阻且長,行則將至,凝聚自信自強的精神力量,堅定篤行不怠的理想追求,在奮斗中放飛青春夢想,在征程中勇擔責任使命,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注入嶄新動力。
(作者:顧發祥,有刪改)【文本二】
① 。巍巍大國,中華文明源遠流長,雖歷經磨難,但卻有著頑強的生命力,歷久而彌新。“路曼曼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這是三閭大夫屈原在面對諂媚小人時的自我獨白;“鍥而不舍,金石可鏤”這是思想家荀子的自強堅持之道;“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這是詩仙李白大氣磅礴的自信之氣……這些優秀傳統文化早已在歷史長河中融入了中國人的血脈,成為了中華兒女的民族基因。
②面對新的挑戰,我們青年人更要自信自強。面對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在這樣危急時刻,青年醫務工作者不畏艱險,主動請纓支援武漢。在援鄂醫療隊中,“80后”“90后”占到了護士成員的90%,這是我們青年人的自強之氣;去年,河南衛視的《唐宮夜宴》一炮而紅,這是我們青年人的文化自信之氣,青春靚麗,用大唐風貌顯盡這盛世氣象;數百萬青年大學生參加“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用自己的力量來服務基層……身處于巨大機遇與挑戰并存的時代中,我們青年人更要自信自強,肩負起屬于我們的時代責任,讓我們的青春在實干奮進中熠熠生輝。
(作者:陳莉,有刪減)(1)信息提取。
①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文本一】的主要觀點。
②根據語境,給【文本二】第①段橫線處補寫一個恰當的句子。
(2)【文本一】【文本二】中劃線處都運用了什么論證方法?作者的意圖分別是什么?
(3)請你簡要分析【文本一】的論證思路。
(4)有同學搜集了下面的材料,你認為其可以用來作為【文本一】或【文本二】中的哪一段的事實論據?請簡要分析。
袁老幾十年如一日,廢寢忘食,一邊致力于雜交水稻的研究,一邊努力推廣促進雜交水稻走向世界,讓雜交水稻在許多國家“生根開花”。正如2004年《感動中國》給袁隆平的頒獎詞中寫道,“他畢生的夢想,就是讓所有人遠離饑餓。”發布:2024/12/26 19:30:1組卷:29引用:4難度:0.5 -
3.《魚我所欲也》一文運用了哪些論證方法?
發布:2024/12/27 1:0:4組卷:16引用:2難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