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下面的選文,完成問題。
我們為什么需要科幻 ①我們為什么需要科幻?科幻的意義究竟是什么?
②對這個問題,也許有人會脫口而答“預言未來”。但人們也知道,預測具體事件和技術,并非科幻的目的。
③盡管早期科幻作品中提到的機器人、人工智能等已逐步變成現實,但即使是重量級的科幻作品,對未來的想象也有大半沒有實現。
④也許有人會回答“激發想象力”或者“激勵人類探索未知”。的確,在這些方面,科幻的作用堪稱顯赫。
(A)______
⑤美國“科技狂人”埃隆?馬斯克坦言,正是經典科幻小說激發自己探索未知。
⑥但科幻的作用又不僅如此。好的科幻作品,仍然聚焦于“人”
⑦科幻大師艾薩克?阿西莫夫將科幻定義為“關注科技進步對人類影響的文學分支”。在西方科幻作品開始盛行的年代,正是人類最初進入太空的時代,也是人類開始逐漸意識到地球正面臨環境、資源等種種嚴峻挑戰的時代。
(B)_______
⑧不少科幻名作擁有共通之處,那就是對人類未來命運的憂思,對人類情感的描摹。
⑨該如何避免陷入“我們會一直如此生存”的盲目樂觀,或者“反正災難終將到來”的盲目消極?人工智能、基因工程等新技術迅猛發展,會給世界帶來怎樣的改變和挑戰?人類疆界不斷拓展,我們該何去何從……這些都是科幻探討的重要議題。
⑩科幻的“硬核”,并非預言烏托邦或者反烏托邦,而是幫助人們以全新角度審視自身環境和處境,警示人類在技術、文化、倫理等眾多領域可能面臨的問題,并提出“另類”解決方案。而從熒幕回歸現實,科幻同樣提醒人們用另一種視角去思考日常生活中的種種選擇和挑戰。
(1)班級進行“演講單元的‘活動?探究’”活動,老師推薦郭爽《我們為什么需要科幻》,請你參與完成任務。
任務一:完善演講提綱
為了能讓聽眾達成理解,可以怎樣展開有條理的闡述?
我們為什么需要科幻
①:a 提出問題,引發讀者的思考。提出問題,引發讀者的思考。
②一⑤:科幻作品有“預演未來”,“激發想象力”,探索未知的意義。
⑥:承上啟下,提出觀點:b 好的科幻作品,仍然聚焦于“人”。好的科幻作品,仍然聚焦于“人”。
⑦一⑨:分析科幻作品的共通之處,論證科幻作品對人類的意義。
⑩:總結觀點c 指出科幻作品可以幫助人們全新角度審視自身環境和處境。指出科幻作品可以幫助人們全新角度審視自身環境和處境。
小結:本文采用的結構是 BB
A并列式
B遞進式
(2)任務二:為了讓演講達到更好的效果,小曉打算加入下面兩部作品的解說作為例證,請你判斷分別插入到文中哪一處比較合適?請說明判斷理由。
①《紐約時報》在一篇文章中寫道,電影《流浪地球》改編自劉慈欣的小說,講述一個“拯救人類免于滅亡的奮力一搏”的故事。劉慈欣的作品敘事宏大、探索深入,講述人類在危險宇宙中的境遇時顯得愈發真實。
②早在公元2世紀,被認為是第一部科幻作品的古希臘語小說《真實的故事》中,就已出現關于星際旅行、外星生命、星際殖民和戰爭、人造生命等內容。
【答案】提出問題,引發讀者的思考。;好的科幻作品,仍然聚焦于“人”。;指出科幻作品可以幫助人們全新角度審視自身環境和處境。;B
【解答】
【點評】
聲明:本試題解析著作權屬菁優網所有,未經書面同意,不得復制發布。
發布:2024/6/9 8:0:9組卷:3引用:1難度:0.2
相似題
-
1.課堂探究。
探究一 課文《魚我所欲也》開篇是怎樣提出中心論點的?
探究二 論點提出以后,文章是怎樣圍繞論點進行逐層論述的?發布:2024/12/27 1:0:4組卷:20引用:2難度:0.6 -
2.《魚我所欲也》整體感知。
第一部分:(從
第一層:(從
第二層:(從
第三層:
第二部分:(從
第一層:(從
第二層:(從
第三層:(最后一句),與第一部分結尾相呼應,人應該保有本心。發布:2024/12/27 0:30:2組卷:29引用:2難度:0.4 -
3.閱讀《涵養守護生態的政德》一文,完成問題。
①歸有光在《吳山圖記》中,記述了好友魏用晦為官的事跡。“君之為縣有惠愛,百姓扳留之不能得,而君亦不忍于其民;由是好事者繪《吳山圖記》以為贈。”由此,《吳山圖記》所顯示的就不僅是山水之美,還體現出魏用晦之政績卓越。再讀《吳山圖記》,有段話值得細細思量:“夫令之于民誠重矣。令誠賢也,其地之山川草木,亦被其澤而有榮也;令誠不賢也,其地之山川草木,亦被其殃而有辱也。”這告訴我們,一個真心為民的為官者,山川草木能受其恩澤,生態環境也能得到改善。
②在我國歷史上,流傳著許多為官者澤被山水的動人故事。據史料記載:西晉文學家潘岳擔任河陽縣令期間,針對縣里土地貧瘠、植被稀少的現狀,發動百姓栽種桃李,日子一長,果樹連成了片,春天花如云霞,秋末碩果累累。人們給河陽起了個富有詩意的名字,叫作“花縣”。
③“天育物有時,地生財有限。”古之為官者恩澤山川草木、江河湖海,具有樸素的生態文明理念,堪稱造福子孫的德政工程,值得今人學習。
④生態興則文明興。今天,我們黨提出“山水林田湖草是一個生命共同體”“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藍天也是幸福”……把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可以說,建設美麗中國,不僅是一種生態文明思想,也是為官者應當秉持的政德。
⑤我們黨的很多領導干部一直重視山川草木,始終堅持綠色發展,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還記得“焦桐”嗎?那是焦裕祿治理蘭考的見證,正是“焦桐”改善了當地的鹽堿地。還記得“谷樹”嗎?那是谷文昌栽下的木麻黃,他帶領百姓植樹造林8.2萬多畝,為改變東山千百年來惡性循環的生態環境作出了貢獻。還記得“大涼山林場”嗎?這片林場因楊善洲聞名全國,他辛勤耕耘22年,植樹造林數萬畝,被人們稱為“草帽書記”。
⑥然而,也有少數人缺乏生態文明觀念,沒有用心盡責地處理破壞山川草木的事。去年,中央紀委專門通報曝光了六起生態環境損害責任追究典型問題,有的對企業長期違規排放污染地下水問題查處不力,有的對渣土場胡亂傾倒渣土、污染環境不及時處置。這些案例啟示我們:生態文明,連接著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為官一任就要惠澤一方生態。
⑦山川草木皆有情。堅持自然生態和政治生態一起抓,才能興盛一方水土,造福子孫后代。
(選自《人民日報》,2019年02月22日05版,有刪改)(1)請簡要概述全文的論述層次。
(2)第⑤段用了什么論證方法?有何作用?
(3)請結合全文說說怎樣才能“守護生態”。發布:2024/12/26 21:0:8組卷:2引用:2難度: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