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閱讀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各題。
          材料一
                2021年3月20日,三星堆6號坑出土了炭化的大米種子,證明4500年前的古蜀先民已經種植大米。這一新發現引發了人們對植物考古的關注。
                植物考古的研究對象是考古發現的與古代人類生活直接或間接相關的植物遺存。植物是有機物質,長期埋藏在土壤中會腐朽消失。能幸存在考古遺址中的植物遺存分為植物大遺存和植物微小遺存。植物大遺存實際上也很小,所謂“大”只是相對植物微小遺存而言,即用肉眼或低倍顯微鏡就可以看到;而植物微小遺存則必須通過高倍顯微鏡才可看見。
                植物大遺存包括炭化植物遺存,即植物被火灼燒后,原本較易腐爛的有機質轉變而成的能夠長期保存的炭化物質。此外,有些具備特殊條件的非炭化植物遺骸也可能保存下來,例如浙江河姆渡遺址地勢濕洼,稻谷等有機質遺骸因長期被水浸泡而保存良好。
                植物微小遺存包括孢粉、植硅體和淀粉粒。孢粉有一層異常堅硬的外殼,能在土壤中長期保存。植硅體是植物從土壤中吸收的液態硅在植物細胞和組織中形成的固態硅化物,植物產生植硅體很可能是為了防止食草類動物的咀嚼而長期進化的結果。同人類關系最密切的禾本科植物盛產植硅體,因此植硅體分析法在水稻考古研究上具有優勢。淀粉粒是葡萄糖分子聚合而成的純有機物質,溫度超過40度就會變形糊化,如此脆弱的淀粉粒如何能保存在考古遺址中是還需探討的問題,目前被廣泛接受的解釋是淀粉粒因封存在古人牙垢中以及石器裂隙深處而得以留存。
                研究植物遺存的目的是為了認識和了解這些植物與人的相互關系,從而復原古代人類生活方式,解釋古代文化的發展與過程。因此,植物考古學是現代考古學的重要組成部分。
          (取材于趙志軍的相關文章)(1)根據材料一,下列各種物質不屬于考古遺址中植物遺存的一項是
          C
          C

          A.炭化植物
          B.有硬殼的孢粉
          C.植物吸收的液態硅
          D.淀粉粒
          材料二
                植物考古一般會在實施發掘前確定研究目標,并根據遺址的特點和發掘規模設計發掘方案,發掘之后一般可分為田野采樣與實驗室研究兩個階段。采樣之后,一部分樣本需保持其挾裹土壤的原貌,置于密封口袋內,送至實驗室用于微小遺存研究。另一部分樣本可現場獲取植物大遺存,并將這些大遺存帶回實驗室進行定性、定量分析。
                在相當長的時期內,考古學界曾苦于沒有有效的田野方法獲取植物遺存,直至1962年美國考古學者斯圖爾特?斯特魯弗采用了水洗遺址堆積土樣的方法。這就是被稱為“考古發掘技術的一場革命”的浮選法,其原理很簡單:炭化植物遺存比水輕,將土壤放入水中,炭化植物遺存就會脫離土壤漂浮到水面。浮選法是目前植物考古田野方法中獲取植物遺存最為有效的方法,如浙江余姚田螺山遺址的考古研究,就通過浮選法獲取了種類繁多的植物遺存,包括稻谷、櫟果、菱角、葫蘆籽、柿子核、獼猴桃籽等,這說明田螺山人曾經既從事稻作農業生產,也通過采集櫟果、菱角等野生植物獲得食物資源。
                在實驗室中對植物微小遺存的研究常采用植硅體分析法,先經過風干樣品、加堿去除有機質、鎘重液浮選等步驟從土壤中提取植硅體,然后再制片、觀察、研究。植硅體的形態與植物細胞形狀、細胞在植物中的位置、細胞之間的間隙有關,因此可根據植硅體的特征確定其母源植物的種類,如植株葉片的扇形植硅體和稻谷穎殼的雙峰植硅體是水稻特有的,可據此分析樣本是否為水稻的遺存。此外,植硅體分析法還可以應用于更復雜的考古研究,如安徽巢湖鉆探巖心沉積物中就發現了包括水稻扇型、蘆葦扇型、木本類和硅藻類在內的近20種植硅體,可以根據這些植硅體的組合特點,研究特定時期巢湖地區氣候環境的發展變遷。
          (取材于趙志軍、葛利花等的相關文章)(2)根據材料二,下列關于植物考古方法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
          A

          A.在田野采樣階段,需要提取植物大遺存和微小遺存。
          B.浮選法原理簡單,卻有效推動了植物考古學的發展。
          C.源自不同種類植物的植硅體,其形態特征也有差異。
          D.植硅體分析法可應用于古植物學、古氣候學的研究。
          材料三
                在植物考古中,利用炭化物、淀粉粒、植硅體研究出土植物遺存的方法取得了顯著成果,但這些方法均有局限。植物大遺存需要經過火燒或特殊的沉積環境才能留存,通過淀粉粒、植硅體鑒定植物遺存的準確性較低,很多植物只能鑒定到屬、甚至科一級。因此,要想研究先民利用植物的狀況,不能僅依據實驗室分析,還應參考文獻典籍。
                比如,《詩經》的成詩年代大約上起西周初年,下至春秋中葉,共記載植物130余種。而目前對植物遺存的分析,多以現代的植物利用狀況為依據進行推測,不確定的因素多。如果根據《詩經》等文獻了解了周代的植物利用狀況,再分析出土的植物遺存,則可將研究的基點向前推進二千多年,以此為基礎分析史前和夏、商植物遺存,可信度將大大提高。
          《詩經》中的記載還可為植物考古研究提供線索、啟示。例如,由“參差荇菜,左右采之”(《周南?關雎》)可知荇菜是當時日常采集的蔬菜,然而,或因為植物考古研究方法的限制,或因為植物考古學家的忽視,至今尚未從兩周遺址中發現荇菜遺存物,在未來的研究中可以關注。再比如,“楚”(黃荊,見于《周南?漢廣》《唐風?綢繆》)、“樗”(臭椿,見于《豳風?七月》)為日常所用的“薪”(即柴薪),這為從兩周遺址中浮選所得的≥1mm的炭屑和大塊木炭的樹種鑒定提供了參考。
                當然,文獻記載并非完美無瑕,如多處考古遺址的植物遺存表明,草木樨屬為商周時期一種常見的植物,可能被用作馬的飼料,但不見于《詩經》的記載。雖然實驗室的分析手段難免有缺陷,但為文獻記載提供了實證,如對出土樂器材質的分析說明,《詩經》中關于木質樂器的記載是可靠的。因此,實驗室分析和參考文獻在植物考古中不可偏廢。
          (取材于馬永超、吳文婉等的相關文章)(3)根據材料三,下列表述正確的一項是
          B
          B

          A.根據淀粉粒可以鑒定植物的“屬”,根據植硅體只能鑒定到“科”。
          B.目前對史前和夏、商植物遺存的分析,其可信度還可進一步提升。
          C.兩周遺址中沒有荇菜遺存物,可見“參差荇菜”只是文學的想象。
          D.商周時期常見的草木樨屬植物因被用作馬的飼料而未被文獻記載。
          (4)根據以上三則材料,下列理解與推斷,正確的一項是
          B
          B

          A.蜀地雨水豐沛,三星堆出土的大米種子因長期被水浸泡而保存良好。
          B.浙江田螺山遺址的考古工作涉及到了復原古代人類生活方式的研究。
          C.《詩經》的記錄說明,兩周遺址中的木炭是“楚”或“樗”的遺存。
          D.兼顧實驗室分析和參考文獻,就能夠全面了解先民利用植物的狀況。
          (5)閱讀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的題。
          《紅樓夢》中賈母所吃的“御田胭脂米”指的是“京西稻”,這是由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皇帝參與培育的優質水稻品種,相關情況記錄在清代的一些文獻中。2020年11月,相關部門在圓明園四十景之一的“澹泊寧靜”遺址開展考古發掘,專家推測該處可能是與培育“京西稻”有關的皇家稻田遺址。
                如果將“澹泊寧靜”遺址的考古目標定為研究此地是否與皇家培育京西稻有關,那么該考古研究應該經歷哪些步驟?請根據以上所有材料中的相關內容,分條具體說明。

          【考點】非連續性文本
          【答案】C;A;B;B
          【解答】
          【點評】
          聲明:本試題解析著作權屬菁優網所有,未經書面同意,不得復制發布。
          發布:2024/5/27 14:0:0組卷:16引用:1難度:0.5
          相似題
          • 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題。
            材料一
                  2014年1月25日澳網賽場李娜完成自1978年亞太地區奪得澳網女單冠軍后再奪冠的歷史性征程。站上領獎臺的時候面對得之不易的獎杯她把這份榮耀與團隊共同分享。
                  2014年1月國家網管中心決定允許李娜與彭帥、鄭潔、晏紫4人單飛只需將比賽獎金和商業收益的一部分上繳便可享受教練自由、獎金自由、參賽自由。
                  這一年IMG簽約副總裁同時也是莎拉波娃經紀人的埃森巴德成為了李娜的經紀人。此時李娜已26歲。在埃森巴德的經營之下李娜順暢地將競技成績轉化為商業價值并且實現最大化的開發大筆的比賽獎金和品牌代言費用讓李娜能夠維持團隊的良好運轉。
                  李娜這一切成功更離不開一個男人那便是丈夫--收斂起昔日鋒芒默默退居幕后甘做后勤的姜山。有記者曾經恭維李娜說:“幸虧中國網球有李娜。”李娜不忘補上一句:“幸虧李娜有姜山。”每當比賽結束李娜也總拿姜山開涮。在臺下看來理療師阿歷克斯與李娜合作始于2010年3月是團隊里除姜山外資格最老的成員。悉尼賽前李娜去玩蹦極阿歷克斯親自試跳在確認對身體無影響的情況下才允許李娜蹦極。31歲的李娜能經受住卡洛斯的魔鬼訓練并且在長年的職業征戰中保持旺盛的體力阿歷克斯功不可沒。
                  曾經七屆大滿貫得主海寧的主教練阿根廷人卡洛斯接手教練以后身體與技術之外他帶給李娜的更大幫助應該是心理上的。他要求李娜享受網球所帶來的快樂。卡洛斯的出現讓李娜團隊關系融洽。在澳網橫掃拉德萬斯卡進入四強后除2014年澳網李娜一路高歌猛進向著自己的第二座大滿貫發起沖擊。這一次她又如愿以償澳網奪冠讓李娜排名逼近世界第二。再面對媒體的鏡頭沒有了任何壓力的李娜幽默、風趣、健談極具個人魅力。澳大利亞某雜志評其為世界上最有魅力的運動員之一。
            (摘編自麻曉天《李娜:中國金花怒放的背后》)材料二
                  我能夠在網球賽場上代表中國是我至高無上的榮譽。我希望能夠吸引更多人關注中國甚至全亞洲的網球運
            在澳大利亞的時光固然充滿了喜悅、幸福,以及一種特殊的成就感。但做出放下球拍的決定,比在澳大利亞的高溫下連續贏下7場比賽要艱難許多。
                  我的雙膝已經經歷了四次手術現在我的身體再也承受不起任何重創。最后那次手術之后我試圖回到賽場。但是哪怕我用盡全部的力量我的身體卻告訴我歲的我再也不能進行最高水平競爭。
                  網球這項運動這些年在中國發展非常快我已經在這項運動的世界舞臺上取得了成功。我所獲得的成就遠遠超出了我的夢想為
                  網球是一項個人運動,但是,沒有人比我更清楚,沒有一個運動員能夠只靠一個人的力量成為冠軍。這里雖然不能對陪伴我走過職業生涯、對我的成功付出汗水的人們一一表示感謝但是我必須感謝那些無論高潮還是低谷都陪伴著我的人是你們成就了今天的我。
            (摘編自2014.9.19《李娜退役告別信》)材料三
                  回望李娜15年的職業生涯無論對她個人還是對我們都好得不能再好突破已經完成榮譽擺放在那里為什么不笑呢?
                  當眾人為她的離去惋惜時在9月19日的退役新聞發布會上李娜表示自己的退役沒有遺憾當做這個決定的時候我也問過自己‘如果退役會不會后悔’我自己內心很堅強地告訴我‘沒有’”。
                  在美國《時代》周刊2013年度全球百位影響力人物名單中李娜入圍“偶像人物”榜單并成為封面人物。在網球這項全球范圍商業運作最成熟并且最受歡迎的運動中李娜也成為最具開放性形象的中國運動員。
                  2014年李娜法網奪冠后國際女子職業網聯嗅到中國市場的巨大商機開始把重心向亞太轉移短短四年中國專業女子網球賽事從同樣無可置疑的是,成為超級體育明星的李娜也激勵了更多的中國青少年。李娜曾說過:“我確實不知道有多少,但我知道有很多孩子拿起了網球拍,這對我們是好事。要相信自己,不要放棄自己的夢想,我認為夢想很重要。”
            (摘編自白巖松《總有一種告別讓人笑容滿面》)(1)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當的兩項是
             

            A.澳大利亞網球公開賽后,李部幽默、風趣、健談、極具個人魅力的形象,令澳洲一些媒體折服,因此而被評為“世界上最有魅力的運動員之一”。
            B.從2009年“單飛”開始,六七年時間里,李娜取得了巨大的個人成功,獲得了國際女子網球界的多項殊榮,這是李娜個人努力的結果,也是時代使然。
            C.李娜在退役新聞發布會上表示,退役是因“身體再也承受不起任何重創”“再也不能進行最高水平競爭”,話里話外,都是心有不甘、充滿遺憾之情。
            D.李娜能夠奪冠,團隊成員的力量功不可設,大家各同其職:姜山主要負責后勤,阿歷克斯主要負責體能,主教練卡洛斯則主要負責李媼心理的調整。
            E.李娜把“在網球場上代表中國”作為“至高無上的榮譽”,她懷著夢想來,帶著感恩、成功離開,她的成功故事極大地激勵了青少年參與網球運動。
            (2)請各用一句話概括三則材料的主要內容。
            (3)李娜說:“沒有一個運動員能夠只靠一個人的力量成為冠軍。”請結合材料一分析李娜成功的外部原因。
            (4)李娜網球職業成功的標志性事件是什么?她的成功產生了怎樣的影響?

            發布:2025/1/11 8:0:2組卷:2引用:1難度:0.7
          • 2.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問題。
                  2020年9月,中國在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以下簡稱“聯大”)上向世界宣布了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目標,這不僅是我國積極應對氣候變化的國策,也是基于科學論證的國家戰略;既是從現實出發的行動目標,也是高瞻遠矚的長期發展戰略。2021年3月1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九次會議上再次強調: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是一場廣泛而深刻的經濟社會系統性變革,要把碳達峰、碳中和納入生態文明建設整體布局。
                  碳達峰就是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長,達到峰值之后再慢慢減下去。“碳中和”概念,用通俗的話說,就是“凈零排放”,狹義的是指二氧化碳的凈零排放,更為寬泛的則是指溫室氣體的凈零排放。碳中和的實現首先要求能源、工業、建筑和交通領域的最大程度的減排,比如要求極大地提高能效、高比例利用非化石能源(核能和可再生能源)。但受資源、技術局限或安全、經濟等因素的影響,少部分排放并不能完全避免,這其中一方面可以通過森林、海洋等碳匯進行自然吸收,同時另一方面可能還需要額外的、一定規模的“碳移除技杺”(CDR)的應用,比如碳捕葓、利用和封存技術(CCUS)等,也就是說,到2060年前,我國并非是要實現“絕對的零排放”,而是要將人為活動排放對自然的影響通過技術創新降低到幾乎可以忽略的程度,達到人為排放源和匯的新的平衡。
                  我們早就有碳達峰目標,而把碳中和跟碳達峰放在一塊,它的約束力就比較強,簡單說就是碳中和使得碳達峰的意義更加明顯。我國能源消費以煤為主,二氧化碳排放量大,實現碳達峰碳中和,需要逐漸改變現實,進行能源結構的低碳轉型。中國“十四五”規劃對碳減排有一些明確的目標和部署,提出非化石燃料使用量占比要提高到20%,還提出森林覆蓋率要提高到24.1%,要在未來5年提高0.9個百分點,意味著國土上要增加約9萬平方公里的森林覆蓋面積。加快綠色能源替代,這是未來碳達峰和碳中和的主要出路,它的重點在新能源相關材料領域的先進技術突破和廣泛應用等方面,加快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現代綠色低碳能源體系,以完成結構性替代。碳循環經濟更是值得關注的新領域,通過二氧化碳捕集和利用技術把發電工業生產過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收集起來,凈化之后加以綜合利用,這樣能實現循環利用,變廢為寶。另外,減少碳排放不僅需要技術,還要改變觀念、改變生活方式,如有人買很多衣服放在家里,這些都是不環保的做法,因此要建立可持續消費觀念,踐行節約的生活方式。
                  事實上,相對于發達國家,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的努力更艱辛:全國人均收入水平遠未達到世界平均水平的80%。受疫情影響,國內外應對氣候變化形勢不穩定性增強,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壓力越來越大。我國仍是最大的發展中國家,發展不均衡的問題突出,有關應對氣候變化的短板依然很多,要實現新達峰目標與碳中和目標,需要堅持綠色發展,通過卓絕的努力才能實現目標。但值得一提的是,盡管受到中美貿易戰、新冠疫情等因素的影響,我國總體發展態勢并沒有受到影響,因此,碳中和目標同樣難以動搖我國經濟發展總體態勢。
            國際方面,《巴黎協定》要求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的締約方,立即明確國家自主貢獻減緩氣候變化,碳排放盡早達到峰值,在21世紀下半葉實現碳中和,在21世紀末將全球地表溫度相對于工業化前上升的幅度控制在2℃以內。不僅如此,各締約方還將為爭取實現1.5℃的溫控目標付出努力。
                  目前,全球地表平均溫度增幅已經超過1℃,中國升溫幅度高于全球平均升溫水平。如果繼續以目前的速率升溫,全球溫升幅度可能會在2030年至2052年達到1.5℃。目前的全球升溫已經導致氣候風險越來越高,氣候變化是人類面臨的全球性問題。因此,多數發達國家在實現碳排放達峰后,明確了碳中和的時間表。例如芬蘭確認在2035年,瑞典、奧地利、冰島等國家在2045年實現凈零排放;歐盟、英國、挪威、加拿大、日本等將碳中和的時間節點定在2050年。一些發展中國家如智利,也計劃在2050年實現碳中和。
            (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中國在“聯大”的承諾不僅展示了大國的勇氣與擔當,對全球氣候治理也起到了激勵作用,日、英等國承諾要比中國早10年實現碳中和目標。
            B.我國碳中和要解決二氧化碳排放的問題,需要通過節能減排、產業調整等人為形式,最終達到不排放二氧化碳的目標。
            C.碳達峰指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數值達到頂峰,再逐漸下降,碳中和的加入,使得碳達峰的意義比以前更加明顯。
            D.《巴黎協定》為21世紀內全球平均氣溫的升幅設置了紅線,各締約方應該在科學和公平的基礎上加快減排行動。
            (2)下列說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A.中國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目標存在著一定的難度,與中國能源消費以煤為主導致二氧化碳排放量大的現實狀況有關。
            B.如果通過額外的、一定規模的“碳移除技術”的應用,可部分消除少量不可完全避免的碳排放,有助于我國實現“碳中和”目標。
            C.中國“十四五”規劃提出森林覆蓋率要提高到24.1%,意味著要增加約9萬平方公里的森林覆蓋面積,這對碳排放問題有決定性作用。
            D.盡管受到美國貿易保護和新冠病毒等因素影響,但我國經濟總體發展態勢并未受到影響,這也為我國實現碳中和目標提供了有利條件。
            (3)我國要實現碳中和目標,文中提出了哪些措施和建議?請結合材料簡要分析。

            發布:2025/1/25 8:0:2組卷:3引用:1難度:0.7
          • 3.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題。
            材料一 2014年1月25日澳網賽場,李娜完成自1978年亞太地區奪得澳網女單冠軍后再奪冠的歷史性征程。站上領獎臺的時候,面對得之不易的獎杯,她把這份榮耀與團隊共同分享。
                  2009年1月,國家網管中心決定允許李娜與彭帥、鄭潔、晏紫4人單飛,只需將比賽獎金和商業收益的一部分上繳便可享受教練自由、獎金自由、參賽自由。
                  這一年,李娜成功與全球最大的體育經紀公司IMG簽約,IMG副總裁,同時也是莎拉波娃經紀人的埃森巴德成為了李娜的經紀人。此時,李娜已26歲。在埃森巴德的經營之下,李娜順暢地將競技成績轉化為商業價值,并且實現最大化的開發,大筆的比賽獎金和品牌代言費用讓李娜能夠維持團隊的良好運轉。
                  李娜這一切成功更離不開一個男人,那便是丈夫--收斂起昔日鋒芒,默默退居幕后,甘做后勤的姜山。有記者曾經恭維李娜說:“幸虧中國網球有李娜。”李娜不忘補上一句:“幸虧李娜有姜山。”每當比賽結束,李娜也總拿姜山開涮。在臺下看來,這些調侃,是李娜對姜山濃濃愛意的表現方式。
                  理療師阿歷克斯與李娜合作始于2010年3月,是團隊里除姜山外資格最老的成員。悉尼賽前李娜去玩蹦極,阿歷克斯親自試跳,在確認對身體無影響的情況下才允許李娜蹦極。31歲的李娜能經受住卡洛斯的魔鬼訓練,并且在長年的職業征戰中保持旺盛的體力,阿歷克斯功不可沒。
                  曾經七屆大滿貫得主海寧的主教練阿根廷人卡洛斯接手教練以后,身體與技術之外,他帶給李娜的更大幫助,應該是心理上的。他要求李娜享受網球所帶來的快樂。卡洛斯的出現讓李娜團隊關系融洽。在澳網橫掃拉德萬斯卡進入四強后,除了稱贊卡洛斯使她的網球生涯好轉,李娜還特別感謝他“拯救”了她的婚姻。
                  2014年澳網,李娜一路高歌猛進,向著自己的第二座大滿貫發起沖擊。這一次,她又如愿以償,澳網奪冠讓李娜排名逼近世界第二。再面對媒體的鏡頭,沒有了任何壓力的李娜幽默、風趣、健談,極具個人魅力。澳大利亞某雜志評其為世界上最有魅力的運動員之一。
            (摘編自麻曉天《李娜:中國金花怒放的背后》)材料二 我能夠在網球賽場上代表中國,是我至高無上的榮譽。我希望能夠吸引更多人關注中國甚至全亞洲的網球運動,這也將會是我一生的事業。但是,即便如此,職業生涯就像是人生,它們都會有終點。
                  在澳大利亞的時光固然充滿了喜悅、幸福,以及一種特殊的成就感。但做出放下球拍的決定,比在澳大利亞的高溫下連續贏下7場比賽要艱難許多。
                  我的雙膝已經經歷了四次手術,現在,我的身體再也承受不起任何重創。最后那次手術之后,我試圖回到賽場。但是,哪怕我用盡全部的力量,我的身體卻告訴我,32歲的我,再也不能進行最高水平競爭。
                  網球這項運動這些年在中國發展非常快,我已經在這項運動的世界舞臺上取得了成功。我所獲得的成就遠遠超出了我的夢想,為國家獲得的榮譽也是我個人的驕傲。
                  網球是一項個人運動,但是,沒有人比我更清楚,沒有一個運動員能夠只靠一個人的力量成為冠軍。這里雖然不能對陪伴我走過職業生涯、對我的成功付出汗水的人們一一表示感謝,但是我必須感謝那些無論高潮還是低谷都陪伴著我的人,是你們成就了今天的我。
            (摘編自2014.9.19《李娜退役告別信》)
            材料三 回望李娜15年的職業生涯,無論對她個人還是對我們,都好得不能再好,突破已經完成,榮譽擺放在那里,為什么不笑呢?
                  當眾人為她的離去惋惜時,在9月19日的退役新聞發布會上,李娜表示自己的退役沒有遺憾,“當做這個決定的時候,我也問過自己‘如果退役會不會后悔’,我自己內心很堅強地告訴我‘沒有’”。
                  在美國《時代》周刊2013年度全球百位影響力人物名單中,李娜入圍“偶像人物”榜單,并成為封面人物。在網球這項全球范圍商業運作最成熟并且最受歡迎的運動中,李娜也成為最具開放性形象的中國運動員。
                  2011年李娜法網奪冠后,國際女子職業網聯嗅到中國市場的巨大商機,開始把重心向亞太轉移,短短四年,中國專業女子網球賽事從兩項躍升到十項,而這一切正源自李娜的成功。
                  同樣無可置疑的是,成為超級體育明星的李娜也激勵了更多的中國青少年。李娜曾說過:“我確實不知道有多少,但我知道有很多孩子拿起了網球拍,這對我們是好事。要相信自己,不要放棄自己的夢想,我認為夢想很重要。”
            (摘編自白巖松《總有一種告別讓人笑容滿面》)(1)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當的兩項是
             

            A.澳大利亞網球公開賽后,李娜幽默、風趣、健談、極具個人魅力的形象,令澳洲一些媒體折服,因此而被評為“世界上最有魅力的運動員之一”。
            B.從2009年“單飛”開始,六七年時間里,李娜取得了巨大的個人成功,獲得了國際女子網球界的多項殊榮,這是李娜個人努力的結果,也是時代使然。
            C.李娜在退役新聞發布會上表示,退役是因“身體再也承受不起任何重創”“再也不能進行最高水平競爭”,話里話外,都是心有不甘、充滿遺憾之情。
            D.李娜能夠奪冠,團隊成員的力量功不可沒,大家各司其職:姜山主要負責后勤,阿歷克斯主要負責體能,主教練卡洛斯則主要負責李娜心理的調整。
            E.李娜把“在網球賽場上代表中國”作為“至高無上的榮譽”,她懷著夢想來,帶著感恩、成功離開,她的成功極大地激勵了青少年參與網球運動。
            (2)請各用一句話概括三則材料的主要內容。
            (3)李娜說:“沒有一個運動員能夠只靠一個人的力量成為冠軍。”請結合材料一,分析李娜成功的外部原因。
            (4)李娜的成功產生了怎樣的影響?

            發布:2025/1/11 8:0:2組卷:1引用:1難度:0.5
          APP開發者:深圳市菁優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網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聯系并提供證據,本網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