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2021年北京市西城區高考語文二模試卷

          發布:2024/4/20 14:35:0

          一、本大題共1小題,共18分。

          • 1.閱讀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各題。
            材料一
                  2021年3月20日,三星堆6號坑出土了炭化的大米種子,證明4500年前的古蜀先民已經種植大米。這一新發現引發了人們對植物考古的關注。
                  植物考古的研究對象是考古發現的與古代人類生活直接或間接相關的植物遺存。植物是有機物質,長期埋藏在土壤中會腐朽消失。能幸存在考古遺址中的植物遺存分為植物大遺存和植物微小遺存。植物大遺存實際上也很小,所謂“大”只是相對植物微小遺存而言,即用肉眼或低倍顯微鏡就可以看到;而植物微小遺存則必須通過高倍顯微鏡才可看見。
                  植物大遺存包括炭化植物遺存,即植物被火灼燒后,原本較易腐爛的有機質轉變而成的能夠長期保存的炭化物質。此外,有些具備特殊條件的非炭化植物遺骸也可能保存下來,例如浙江河姆渡遺址地勢濕洼,稻谷等有機質遺骸因長期被水浸泡而保存良好。
                  植物微小遺存包括孢粉、植硅體和淀粉粒。孢粉有一層異常堅硬的外殼,能在土壤中長期保存。植硅體是植物從土壤中吸收的液態硅在植物細胞和組織中形成的固態硅化物,植物產生植硅體很可能是為了防止食草類動物的咀嚼而長期進化的結果。同人類關系最密切的禾本科植物盛產植硅體,因此植硅體分析法在水稻考古研究上具有優勢。淀粉粒是葡萄糖分子聚合而成的純有機物質,溫度超過40度就會變形糊化,如此脆弱的淀粉粒如何能保存在考古遺址中是還需探討的問題,目前被廣泛接受的解釋是淀粉粒因封存在古人牙垢中以及石器裂隙深處而得以留存。
                  研究植物遺存的目的是為了認識和了解這些植物與人的相互關系,從而復原古代人類生活方式,解釋古代文化的發展與過程。因此,植物考古學是現代考古學的重要組成部分。
            (取材于趙志軍的相關文章)(1)根據材料一,下列各種物質不屬于考古遺址中植物遺存的一項是
             

            A.炭化植物
            B.有硬殼的孢粉
            C.植物吸收的液態硅
            D.淀粉粒
            材料二
                  植物考古一般會在實施發掘前確定研究目標,并根據遺址的特點和發掘規模設計發掘方案,發掘之后一般可分為田野采樣與實驗室研究兩個階段。采樣之后,一部分樣本需保持其挾裹土壤的原貌,置于密封口袋內,送至實驗室用于微小遺存研究。另一部分樣本可現場獲取植物大遺存,并將這些大遺存帶回實驗室進行定性、定量分析。
                  在相當長的時期內,考古學界曾苦于沒有有效的田野方法獲取植物遺存,直至1962年美國考古學者斯圖爾特?斯特魯弗采用了水洗遺址堆積土樣的方法。這就是被稱為“考古發掘技術的一場革命”的浮選法,其原理很簡單:炭化植物遺存比水輕,將土壤放入水中,炭化植物遺存就會脫離土壤漂浮到水面。浮選法是目前植物考古田野方法中獲取植物遺存最為有效的方法,如浙江余姚田螺山遺址的考古研究,就通過浮選法獲取了種類繁多的植物遺存,包括稻谷、櫟果、菱角、葫蘆籽、柿子核、獼猴桃籽等,這說明田螺山人曾經既從事稻作農業生產,也通過采集櫟果、菱角等野生植物獲得食物資源。
                  在實驗室中對植物微小遺存的研究常采用植硅體分析法,先經過風干樣品、加堿去除有機質、鎘重液浮選等步驟從土壤中提取植硅體,然后再制片、觀察、研究。植硅體的形態與植物細胞形狀、細胞在植物中的位置、細胞之間的間隙有關,因此可根據植硅體的特征確定其母源植物的種類,如植株葉片的扇形植硅體和稻谷穎殼的雙峰植硅體是水稻特有的,可據此分析樣本是否為水稻的遺存。此外,植硅體分析法還可以應用于更復雜的考古研究,如安徽巢湖鉆探巖心沉積物中就發現了包括水稻扇型、蘆葦扇型、木本類和硅藻類在內的近20種植硅體,可以根據這些植硅體的組合特點,研究特定時期巢湖地區氣候環境的發展變遷。
            (取材于趙志軍、葛利花等的相關文章)(2)根據材料二,下列關于植物考古方法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在田野采樣階段,需要提取植物大遺存和微小遺存。
            B.浮選法原理簡單,卻有效推動了植物考古學的發展。
            C.源自不同種類植物的植硅體,其形態特征也有差異。
            D.植硅體分析法可應用于古植物學、古氣候學的研究。
            材料三
                  在植物考古中,利用炭化物、淀粉粒、植硅體研究出土植物遺存的方法取得了顯著成果,但這些方法均有局限。植物大遺存需要經過火燒或特殊的沉積環境才能留存,通過淀粉粒、植硅體鑒定植物遺存的準確性較低,很多植物只能鑒定到屬、甚至科一級。因此,要想研究先民利用植物的狀況,不能僅依據實驗室分析,還應參考文獻典籍。
                  比如,《詩經》的成詩年代大約上起西周初年,下至春秋中葉,共記載植物130余種。而目前對植物遺存的分析,多以現代的植物利用狀況為依據進行推測,不確定的因素多。如果根據《詩經》等文獻了解了周代的植物利用狀況,再分析出土的植物遺存,則可將研究的基點向前推進二千多年,以此為基礎分析史前和夏、商植物遺存,可信度將大大提高。
            《詩經》中的記載還可為植物考古研究提供線索、啟示。例如,由“參差荇菜,左右采之”(《周南?關雎》)可知荇菜是當時日常采集的蔬菜,然而,或因為植物考古研究方法的限制,或因為植物考古學家的忽視,至今尚未從兩周遺址中發現荇菜遺存物,在未來的研究中可以關注。再比如,“楚”(黃荊,見于《周南?漢廣》《唐風?綢繆》)、“樗”(臭椿,見于《豳風?七月》)為日常所用的“薪”(即柴薪),這為從兩周遺址中浮選所得的≥1mm的炭屑和大塊木炭的樹種鑒定提供了參考。
                  當然,文獻記載并非完美無瑕,如多處考古遺址的植物遺存表明,草木樨屬為商周時期一種常見的植物,可能被用作馬的飼料,但不見于《詩經》的記載。雖然實驗室的分析手段難免有缺陷,但為文獻記載提供了實證,如對出土樂器材質的分析說明,《詩經》中關于木質樂器的記載是可靠的。因此,實驗室分析和參考文獻在植物考古中不可偏廢。
            (取材于馬永超、吳文婉等的相關文章)(3)根據材料三,下列表述正確的一項是
             

            A.根據淀粉粒可以鑒定植物的“屬”,根據植硅體只能鑒定到“科”。
            B.目前對史前和夏、商植物遺存的分析,其可信度還可進一步提升。
            C.兩周遺址中沒有荇菜遺存物,可見“參差荇菜”只是文學的想象。
            D.商周時期常見的草木樨屬植物因被用作馬的飼料而未被文獻記載。
            (4)根據以上三則材料,下列理解與推斷,正確的一項是
             

            A.蜀地雨水豐沛,三星堆出土的大米種子因長期被水浸泡而保存良好。
            B.浙江田螺山遺址的考古工作涉及到了復原古代人類生活方式的研究。
            C.《詩經》的記錄說明,兩周遺址中的木炭是“楚”或“樗”的遺存。
            D.兼顧實驗室分析和參考文獻,就能夠全面了解先民利用植物的狀況。
            (5)閱讀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的題。
            《紅樓夢》中賈母所吃的“御田胭脂米”指的是“京西稻”,這是由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皇帝參與培育的優質水稻品種,相關情況記錄在清代的一些文獻中。2020年11月,相關部門在圓明園四十景之一的“澹泊寧靜”遺址開展考古發掘,專家推測該處可能是與培育“京西稻”有關的皇家稻田遺址。
                  如果將“澹泊寧靜”遺址的考古目標定為研究此地是否與皇家培育京西稻有關,那么該考古研究應該經歷哪些步驟?請根據以上所有材料中的相關內容,分條具體說明。

            組卷:16引用:1難度:0.5

          二、本大題共2小題,共24分。

          • 2.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題。
            與徐貽孫書
            【清】方苞
                  苞白:去年五月中,得吾兄手書,欲作書相報,違隔久遠,所懷蘊積,措筆不知從。日延月滯,以至于今。
                  苞嘗嘆近世人為交,雖號以道義性命相信者,察其隱私,亦止借為名聲形勢。其確然以道相刻砥,見有利,止之勿趨,見有害,勉之勿避,諒其人之必從而后無悔心者,無有也。念朋好中,獨吾子能行此于苞,獨苞可行此于吾子耳。
                  苞與吾子性各僻隘,才用不宜于時,茍逐眾人汲汲取名致官,幸獲之,適足以來時患。私計所得為而不爭于眾者,獨發憤于古人立言之道,以庶幾后世之傳。然所爭愈大,則其成愈難。自有載籍以來,志節功業光顯耿著之人,累累相望,而文章之傳愈久而彰者,數十百年中往往而絕。豈其為之者之不眾歟?亦所積者薄而精氣不足以自存也
                  苞近者自悔向所學,皆登枝而其本,背源而涉其流。欲抱經窮山,以求古圣賢人之意,而日為事物凌雜困。吾兄居遠州部,夙少人事,宜聚古圣賢人之書,沉潛翻覆,窮探力索以轥其徑途,然后行之不息,以待其久而至焉。人生少壯而老,事境參差百出,其得從容無為、委身于問學者,常無幾時,失而不為,則終不可復。且聰明智慮,當其時浚而導之,時過而昏,不能復為我用,雖欲不與世愚無知人混混以沒世,豈可得哉!
                  又凡骨肉天屬,古圣人、賢人不可奈何,竭吾心而正其道可也;而悲憂窮蹙以苦其生,則君子亦無取焉。憶在京師,吾子為我敘述平生遭遇,搤腕欷歔,若無所樂其生。時時如此,恐致疾病他患,意緒日以隳敝,且將不能復發憤于《詩》《書》以自強。吾子勉之!
                  苞以朝夕不能自,仍將北游托所知者,旬日間必發,恐吾兄不曉,故留此以報。賤貧屯塞,各竭蹶以謀其身,非以事故,適會合,不能特賃舟車以相存。一朝解手,終不知繼見之期,惟各淬厲,毋自同于眾人,其義乃不相負。苞白。
            (有刪節)(1)下列對句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欲作書相報 比:先前
            B.念朋好中 顧:關心
            C.皆登枝而其本 捐:舍棄
            D.苞以朝夕不能自 贍:供給
            (2)下列各組句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措筆不知 而日為事物凌雜
            B.雖號以道義性命相信者 會合
            C.幸獲之 古圣人、賢人不可奈何
            D.則其成愈難 數十百年中往往而絕
            (3)下列對文中語句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諒其人之必從而后無悔心 相信對方一定聽從自己的意見而且此后也不后悔
            B.亦所積者薄而精氣不足以自存也 也不過是積累淺薄因而文氣不足不能夠長存罷了
            C.欲抱經窮山 想到深山中讀書
            D.且聰明智慮,當其時浚而導之 況且就算是那些聰明有智慧的人,也應該時時刻刻指導他
            (4)將下面語句譯為現代漢語。
            不能特賃舟車以相存
            (5)文章三到五段寫到了作者對朋友的勸勉,請具體說明這些勸勉的內容是如何逐層展開的。

            組卷:45引用:3難度:0.6
          • 3.閱讀下面《論語》中的文字,回答問題。
                  子曰:“事父母幾諫。見志不從,又敬不違,而不怨。”
            (《里仁》)      子貢問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則止,毋自辱焉。”
            (《顏淵》)
            注釋:①幾:輕微,婉轉。②道:引導。
            (1)“勞”有“勞累”和“憂慮”的意思,材料中“勞而不怨”的“勞”的意思應該是
             

            (2)綜合以上材料,簡述孔子在勸告父母和朋友方面的共同原則,并簡要談談你對此的看法。

            組卷:21引用:5難度:0.7

          三、本大題共3小題,共25分。

          • 4.閱讀下面的詞,完成下列各題。
            滿江紅
            【南宋】劉克莊
                  金甲雕戈,記當日、轅門初立。磨盾鼻,一揮千紙,龍蛇猶濕。鐵馬曉嘶營壁冷,樓船夜渡風濤急。有誰憐、猿臂故將軍,無功級?
                  平戎策,從軍什;零落盡,慵收拾。把《茶經》《香傳》,時時溫習。生怕客談榆塞事,且教兒誦《花間集》。嘆臣之壯也不如人,今何及!
            注釋:①磨盾鼻:在盾牌的把手上磨墨,指在軍中作檄文。②猿臂故將軍:指李廣。李廣長年征戰匈奴,卻終身未能封侯。
            (1)下列對這首詞上闋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金甲雕戈”句寫出了詞人當年在軍中披堅執銳、雄姿英發的形象。
            B.“一揮千紙,龍蛇猶濕”突出了擬寫檄文之快,可見詞人才思敏捷。
            C.“鐵馬”兩句化用陸游《書憤》中的詩句,表達對環境艱苦的無奈。
            D.“有誰憐”句以李廣自況,寫自己雖一心想抗金卻不被任用的悲憤。
            (2)下闋寫到“且教兒誦《花間集》”。以下各組句子,最不可能選自《花間集》的一項是
             

            A.花映柳條,閑向綠萍池上。
            B.插花走馬落殘紅,月明中。
            C.昨夜西溪游賞,芳樹奇花千樣,鎖春光。
            D.花近高樓傷客心,萬方多難此登臨。
            (3)有評論家說本詞“故作曠達語”,請結合具體詞句談談你對該評論的理解。

            組卷:39引用:2難度:0.6

          六.作文(50分)從下面兩個題目中任選一題,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將題目寫在答題卡上。

          • 12.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
                  有位航海家說:“風總是偏愛那些知道風向的人。”這句話引發了你怎樣的聯想和思考?請自選角度,自擬題目,寫一篇議論文。
                  要求:論點明確,論據充實,論證合理;語言流暢,書寫清晰。

            組卷:19引用:1難度:0.7
          • 13.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
                  反轉,指事情向相反的方向發展,或對事物的認識產生顛覆性轉變。請以“反轉”為題,展開聯想,寫一篇記敘文。
                  要求:思想健康;合乎情理,有細節描寫;語言流暢,書寫清晰。

            組卷:13引用:4難度:0.7
          APP開發者:深圳市菁優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網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聯系并提供證據,本網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