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閱讀下面的詩歌,完成題目。
          題大庾嶺北驛
          宋之問
          陽月南飛雁,傳聞至此回。
          我行殊未已,何日復歸來?
          江靜潮初落,林昏瘴不開。
          明朝望鄉處,應見隴頭梅。
          【注】①大庾嶺:五嶺之一,古人以此為南北分界,有北雁南飛至此不過嶺南之傳說。該詩是作者流放欽州途經大庾嶺時所作。②陽月:陰歷十月。③隴頭梅:大庾嶺地處南方,氣候和暖,故十月即可見梅,舊時紅白梅夾道,故有梅嶺之稱;隴頭即“嶺頭”,南朝梁詩人陸凱有詩一首:“折梅逢驛使,寄與隴頭人。江南何所有,聊贈一枝春。”
          (1)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D
          D

          A.鴻雁是詩歌中的傳統意象,春秋遷徙,按時回歸,極易引發貶謫之人強烈的思歸之心。
          B.頷聯直接抒情,詩人要去的貶謫之地還遠,不能像大雁一樣在此停駐,回歸遙遙無期。
          C.詩人貶謫途中,水面靜寂,江潮初落,林間迷蒙,瘴氣繚繞,虛實結合,情景交融。
          D.尾聯虛寫,詩人想象著第二天早晨遙望故鄉,雖不見故鄉但應該能看到嶺上的梅花。
          (2)詩旨在寫“愁”,卻未著“愁”字,但讀者還是感到愁緒滿懷,凄惻纏綿。下面的簡析錯誤的一項是
          C
          C

          A.所選意象大雁,在陰歷十月這易思歸的季節南飛,暗含著詩人思歸卻不得歸的愁緒。
          B.詩人把自己的境遇和大雁進行對比,大雁止飛不進,北歸有期,而自己卻行程未止,難以歸鄉,突出了詩人的愁思。
          C.貶謫途中,孤寂凄冷,昏暗霧瘴,思鄉之愁苦與行程之艱難緊密結合,貌似閑適之景,實襯愁苦哀傷之情。
          D.詩人想象著跟古人一樣寄一枝梅,來安慰家鄉的親人,進一步表達了強烈的思鄉之愁,以及貶謫遠方的哀傷沉痛。
          (3)與“明朝望鄉處,應見隴頭梅”表現手法不相同的一句是
          D
          D

          A.閑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
          B.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翻似爛柯人。
          C.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
          D.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考點】表達技巧
          【答案】D;C;D
          【解答】
          【點評】
          聲明:本試題解析著作權屬菁優網所有,未經書面同意,不得復制發布。
          發布:2024/4/20 14:35:0組卷:17引用:1難度:0.6
          相似題
          • 1.閱讀下面的詩歌,完成問題。
            太原早秋
            李白
            歲落眾芳歇,時當大火流。霜威出塞早,云色渡河秋。
            夢繞邊城月,心飛故國樓。思歸若汾水,無日不悠悠。
            (1)下列對這首詩歌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從體裁來看,這是一首五言律詩;從題材來看,這是一首邊塞詩。
            B.首聯“眾芳歇”中“芳”指花,就是說很多的花兒已經凋落了。“大火流”點出了時至七月了,正是七月流火,酷暑難耐的季節。詩歌開頭兩句借自然景物含蓄地表明了詩歌所描寫的季節——早秋。
            C.頷聯承接首聯的“早秋”,“威”就是威力、威風,在此指秋霜很濃。這兩句直接描寫了太原早秋的自然氣候。
            D.頸聯,在上面描寫“早秋”的景色中,轉入對家鄉親人的思念。“夢繞邊城月”寫的是夢境,含蓄地寫出詩人正處在異域他鄉。“心飛故國樓”寫夢醒之后的狀況,表明了詩人對故鄉及其親人的思念之情。
            (2)請從修辭手法的角度賞析尾聯。

            發布:2024/12/27 0:0:1組卷:51引用:2難度:0.2
          • 2.閱讀下面一首詩,完成下列各題。
            漁家傲
            李清照
            天接云濤連曉霧,星河欲轉千帆舞。仿佛夢魂歸帝所,聞天語,殷勤問我歸何處。
            我報路長嗟日暮,學詩謾有驚人句。九萬里風鵬正舉。風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1)請從煉字的角度賞析“天接云濤連曉霧,星河欲轉千帆舞”。
            (2)這首詞表現了作者對自身才華、命運的哪些認識?

            發布:2024/12/19 11:0:2組卷:35引用:2難度:0.8
          • 3.古詩鑒賞。
            泊平江百花洲
            [南宋[楊萬里
            吳中好處是蘇州,卻為王程得勝游。
            半世三江五湖棹,十年四泊百花洲。
            岸傍楊柳都相識,眼底云山苦見留。
            莫怨孤舟無定處,此身自是一孤舟。
            【注釋】①吳中:指蘇州一帶。②王程:指被君王差遣辦理國事的旅程。③棹(zhào):船槳。
            (1)下列對本詩的理解或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從題材上看,這是一首羈旅行役詩,詩題中的“泊”字便可見出;從體裁上看,這是一首七言律詩,且頷、頸兩聯對仗頗為巧妙。
            B.首聯交待自己與蘇州的因緣,表達了自己因王程之便而得以游賞吳中佳勝的幸運之感,渲染了喜慶的氛圍,奠定了全詩愉悅的情感基調。
            C.頷聯中,詩人從眼前的勝游回顧半世以來的行蹤,從眼前的百花洲聯想到所游歷過的三江五湖,時間、空間都延伸擴大了。
            D.“眼底云山苦見留”一句,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明明是詩人依戀眼底云山,卻故意說成是眼底云山依依挽留自己。
            (2)請從修辭的角度賞析詩歌的尾聯。

            發布:2024/12/26 16:0:1組卷:119引用:3難度:0.5
          APP開發者:深圳市菁優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網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聯系并提供證據,本網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