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如圖為《天工開物》中描述了古代勞動人民在田間割稻、脫粒等情景。
          資料一:割稻——有經驗的農民在割稻谷前會把鐮刀口磨鋒利,收割結束,把剩余的秸稈翻埋入田地里。
          資料二:脫粒一一在松軟的田地里放一個底部寬大的木桶,用力將稻草擊打木桶邊緣,谷粒脫落在木桶內。
          資料三:儲藏——儲藏前稻谷一定要晾干,晾干的常見做法是將稻谷鋪開來放在陽光下暴曬。
          ?請用所學的知識解釋古代勞動人民的上述做法。

          【答案】在壓力一定時,通過減小受力面積可增大壓強,因此把鐮刀口磨鋒利是為了增大壓強,容易割斷稻桿;把剩余的秸稈翻埋入出地里,可增加土壤肥力;
          在壓力一定時,通過增大受力面積可減小壓強,因此在松軟的田地里放一個底部寬大的木桶,木桶不易下陷;用力將稻草擊打到木桶邊緣,原來稻粒和稻桿同時運動,當稻桿打到木桶邊緣突然停止運動時,由于慣性,稻粒要保持原來運動狀態不變繼續運動,會使稻粒脫離稻桿;儲藏前稻谷一定要晾干,可以抑制植物的呼吸作用,減少有機物的消耗;將稻谷鋪開來放在陽光下暴曬,可通過增加蒸發的面積、提高液體的溫度加快蒸發。
          【解答】
          【點評】
          聲明:本試題解析著作權屬菁優網所有,未經書面同意,不得復制發布。
          發布:2024/6/3 8:0:1組卷:9引用:1難度:0.5
          相似題
          • 1.小濱同學在四塊玻璃板上各滴一滴質量相等的水,進行如圖所示的實驗探究,關于本實驗,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br />

            發布:2024/12/14 6:0:1組卷:78難度:0.5
          • 2.科學課上,為探究影響蒸發快慢的因素,某組同學設想:當吸了水的無紡布在空氣中放置一段時間后,會因水分蒸發而質量變小,所以可以通過測量無紡布在相同時間后的質量變化情況,來判斷其中水分蒸發的快慢。于是他們用相同材質、相同大小的無紡布,在等質量水中浸泡相同時間,使其含水量相同,并用下列裝置進行實驗。請據圖回答:

            (1)選擇裝置甲和裝置丁作對照,可以研究
            因素對蒸發快慢的影響。
            (2)若要探究“空氣流速”對蒸發快慢的影響,應該選擇的裝置是
            。
            (3)如表是利用裝置甲與裝置乙進行實驗后的數據記錄。
            實驗組別 實驗1 實驗2 實驗3
            裝置甲 裝置乙 裝置甲 裝置乙 裝置甲 裝置乙
            電子天平讀數(克) 開始時 7.5 7.5 7.6 7.6 7.4 7.4
            5分鐘后 7.1 6.5 7.3 6.7 7.0 6.6
            ①數據分析:在每組實驗中,5分鐘后裝置甲的質量都比裝置乙大,可以得出裝置甲的無紡布中水蒸發得
            (“快”或“慢”)。
            ②本實驗可以得出的結論:
            。

            發布:2024/12/8 9:30:1組卷:391引用:6難度:0.5
          • 3.如圖是某品牌空氣加濕器,其原理是通過其內部霧化片的振動,將水擊碎成水霧后噴出,從而加快水分蒸發,達到增加空氣濕度的目的。該加濕器能加快水蒸發的主要原因是( ?。?/h2>

            發布:2024/12/15 5:30:2組卷:42引用:1難度:0.5
          APP開發者:深圳市菁優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網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聯系并提供證據,本網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