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下面文字,填寫相應內容。
【甲】《三峽》中“自非亭午夜分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作者巧借日、月,寫出三峽高山對峙,崖壁陡峭奇絕景色;《記承天寺夜游》中“庭下如積水空明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蘇軾巧借月光,寫出夜游時的心境,即空靈自在,悠游自如,故能欣賞到一派空明的景象。
【乙】用典,指將古籍中的故事、詞句,或前人典故運用到作品中,以此來表達自己思想感情的一種寫作手法。一般而言,古詩詞中的用典有以下幾種情形:點化前人語句,如李清照《漁家傲》中的“九萬里風鵬正舉九萬里風鵬正舉”,化用《莊子?逍遙游》“鵬之徙于南冥也,水擊三千里,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來表現自己的追求與向往;引用神話傳說,如 崔顥崔顥(人名)《黃鶴樓》中的“昔人已乘黃鶴去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以神話傳說起筆,增添了黃鶴樓的神異色彩,大大豐富了詩歌的內容;運用歷史典故,如李賀《雁門太守行》中的“報君黃金臺上意報君黃金臺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借用了燕昭王黃金臺上招攬天下賢士的典故,以此表達將士的忘身報國之情。
【答案】自非亭午夜分;庭下如積水空明;九萬里風鵬正舉;崔顥;昔人已乘黃鶴去;報君黃金臺上意
【解答】
【點評】
聲明:本試題解析著作權屬菁優網所有,未經書面同意,不得復制發布。
發布:2024/5/27 14:0:0組卷:4引用:1難度: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