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下文,回答問題。
①居民健康問題已經成為國際社會與各國政府所關注的主要社會問題,實施基于居民健康的社會發展戰略已成為推進社會和諧發展的重要措施,它不僅可以促進全社會的參與,統籌優先配置社會資源,而且可以協調政府和社會各部門之間的責任與發展目標,還可以規范居民個人的生活行為,充分體現了與其他社會公共政策的互補性。
②基于個人健康——健康社會——健康城市——健康國家的理念,建立由“個人健康”發展到“健康國家”的戰略思想,這不僅構建了新的社會健康價值理念,而且立足于國家層面,為醫療衛生服務的發展明確了新的方向,也使衛生改革與發展的傳統模式得以創新。
③基于居民健康的國家發展戰略,其核心是研究影響居民健康的決定因素以及改善居民健康狀況所需要的政策及環境。這一戰略是一個跨部門、與各項社會政策相關的發展戰略,也是一種將健康決定因素與其相關政策有機結合起來的發展戰略。它不僅建立了具體而明確的指標體系,而且具有比較準確可信的實證數據支持,并有與之配套的完整的評價與監督指標體系,這樣不僅能夠隨時了解戰略的實際進程,也能夠不斷糾正戰略實施過程中所出現的偏差。
④每個國家都是根據各自的國情,結合其醫療衛生服務體制的特點,以及居民健康狀況的實際情況而制定其戰略,并具有自己的特色。同時,各國的“健康國家”戰略計劃均為分階段,逐步提升的發展進程,一般以10年為一個階段。
⑤“健康國家”戰略是一個具有堅實科學背景的發展戰略,它是基于公共衛生、流行病學、臨床醫學、衛生經濟與衛生政策的學科,針對居民健康問題進行廣泛研究,對居民健康發展高度關注的發展戰略,也是不同政府部門和不同學科之間相互配合、共同研究、合作實施的高層次社會發展戰略,這一戰略以其充分的協調潛力而有助于改善居民的健康狀況。
(1)下列對“健康國家”發展戰略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DD
A.“健康國家”發展戰略的核心,是研究影響居民健康的決定因素以及改善居民健康狀況所需要的政策及環境。
B.“健康國家”發展戰略構建了新的社會健康價值理念,是對傳統衛生改革與發展模式的突破。
C.“健康國家”發展戰略是結合各自國家醫療衛生服務體制的特點,分階段發展、逐步提升的。
D.“健康國家”發展戰略是解決當今國際社會和各國政府所關注的居民健康問題的戰略。
(2)下列對本文有關內容的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CC
A.規范居民個人的生活行為,可以構建個人健康——健康社區——健康城市——健康國家的理念。
B.研究居民健康狀況,能夠隨時了解“健康國家”發展戰略的實際進程,不斷糾正戰略實施過程中出現的偏差。
C.實施基于居民健康的“健康國家”發展戰略,需要協調各部門、各相關政策、各相關學科。
D.每個國家都在實施“健康國家”戰略計劃,并以10年為一個發展階段。
(3)根據本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斷不合理的一項是 AA
A.以居民健康為基礎的社會發展戰略,要求從個人層面來考慮國家醫療衛生體系的發展方向。
B.建設“健康國家”是一個系統工程,是逐層遞進、不斷完善的發展過程,不會一蹴而就。
C.推行基于居民健康的社會發展戰略,有利于提高全社會的健康意識,合理利用社會資源。
D.我們必須根據國情,從實際出發,實施具有中國特色的“健康國家”發展戰略。
【考點】說明文閱讀.
【答案】D;C;A
【解答】
【點評】
聲明:本試題解析著作權屬菁優網所有,未經書面同意,不得復制發布。
發布:2024/5/27 14:0:0組卷:2引用:1難度:0.5
相似題
-
1.閱讀下面的文章,完成問題。
前兩天,一條微博意外成為網絡熱門話題。網友發帖稱,“天哪,樓里有家人,貌似媳婦懷孕了,說WiFi有輻射,影響他家媳婦的健康,逐家逐戶敲門叫我們不要用……今天已經敲了4次門了。”該微博被很多媒體轉發。
WiFi輻射成為公共議題,輿論當然不是樂在戲謔這位“中國好老公、好老爸”,而是指望藉此給大眾科普一下輻射常識。因為隨著WiFi的普及,各種“想當然”的擔心還真不少,臆想出的危害足以拍成系列科幻片。
事實上,輻射一般可分為電離輻射和非電離輻射:電離輻射包括核輻射、X射線等,危害較大;非電離輻射則包括紫外線、可見光、手機、電腦、高壓線、變電站、手機基站、電視廣播等產生的電磁場,危害性較弱。人們通常所說的“電磁輻射”屬于非電離輻射,但有時張冠李戴,就帶來了心結般的“輻射恐懼癥”。
生活中的電磁輻射的量級很小,比用于治療腫瘤所需要的輻射量差了上億倍的量級,比一次CT則差了近萬倍。WiFi其實與手機信號沒有本質區別,都屬于微波。目前尚無科學依據表明它會破壞人體DNA或蛋白質結構。
再說了,輻射對人體傷害一般是兩種效應:一種是輻射量達到一定程度與級別,另一種是長期在輻射環境下的累積作用。生活中電磁波輻射量,只有24小時不停地暴露在這種輻射環境下,長期累積才會對人體造成傷害。
這幾年,網上網下盛傳仙人球、龍舌蘭是“防輻射利器”,防輻射背心更是成了天下孕婦的“標配”。只是,專家早就提示,類似說法純屬商家炒作,都是忽悠。去年,果殼網發布了“十大最流行謠言”,眾多白領心中的“常識”紛紛上榜,其中就有“孕婦需穿防輻射服保護胎兒”的說法。這也就不難理解,為什么歐美國家的孕婦多沒聽說過防輻射服了。當然,如果媳婦懷孕就要滅了WiFi,那么,手機不能用了,電視不能看了,天上的通訊衛星最好也摘下來了。
對輻射危害采取合理防護,這是公共安全的底線。但如果一味將輻射妖魔化,恐怕只會因噎廢食。眼下,我們身邊的輻射源確實越來越多。然而現代生活注定離不開輻射,只須堅持“輻射防護與安全最優化”原則,既不掉以輕心,也不杯弓蛇影。平日里,了解電器輻射參數指標,適度遠離輻射中心,理性關注,科學防護,輻射其實也不是洪水猛獸。
(選自《健康時報》)(1)根據選文的內容,下面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A.WiFi輻射成為公共議題,輿論樂在戲謔這位“中國好老公、好老爸”。
B.目前有科學依據表明它會破壞人體DNA或蛋白質結構。
C.生活中電磁波輻射量,只有24小時不停地暴露在這種輻射環境下,長期累積才會對人體造成傷害。
D.仙人球、龍舌蘭是“防輻射利器”,防輻射背心更是成了天下孕婦的“標配”。
(2)通讀全文,生活中的輻射并不可怕,它的科學依據是什么?
(3)我們應該如何正確對待生活中的“輻射恐懼癥”呢?發布:2025/1/12 8:0:1組卷:24引用:2難度:0.8 -
2.不可忽視的土壤污染 ①土壤、水、陽光和空氣是大自然賦予人類和其他生物生存的四大要素。一般的污染馬上就能引起大家的關注,而土壤污染引起的不良后果要在幾年、幾十年甚至上百年后才能顯現出來。所以,人們常常忽視對土壤污染的整治。
②近年來,由于人口的急劇增長和工業的迅猛發展,固體廢物的傾倒和堆放量日益增多,有害廢水不斷向土壤中滲透,大氣中的有害氣體和漂浮的塵土也不斷隨雨水降落在土壤中,導致了土壤污染。
③土壤污染所造成的危害有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土壤污染導致嚴重的直接經濟損失,對此目前尚缺乏系統的調查資料。僅以土壤重金屬污染為例,我國每年因重金屬污染而減產的糧食就有1 000多萬噸,被污染的糧食每年也多達1200萬噸,合計經濟損失至少200億元。第二,土壤污染導致食物品質不斷下降。我國大多數城市土壤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許多地方的糧食、蔬菜、水果等食物中的鎘、鉻、砷、鉛等重金屬含量超標和接近臨界值。第三,
④為了控制和消除土壤污染,科學家們提出了許多解決辦法:首先要控制和消除污染源,加強對工業“三廢”的治理。其次是采用生物(例如蚯蚓等)降解凈化土壤。還可以通過增施有機肥、換土和深翻等手段,治理土壤污染。
⑤近年來,世界各國的環保專家和生物學家都提出了讓植物來凈化土壤的新方案。他們培養出各種轉基因植物,讓它們吸收土壤中的有害物質,然后集中起來焚燒處理,這樣,經過植物吸收后的重金屬還可以提煉出來,變廢為寶,不但凈化了土壤,還獲得了貴重的重金屬。與傳統的化學、物理等除污手段相比,植物除污具有投資和維護成本低、操作簡便、不造成二次污染、經濟效益明顯等優點。
(1)本文的說明內容除了土壤污染不被重視、土壤污染的原因和危害之外,還有說明了什么?
(2)第③段中加點的詞“至少”在句子中的作用是什么?
(3)請在下邊給第③段空白處補寫一句話。
(4)第④段中列舉的治理土壤污染的三種辦法的順序能顛倒嗎?為什么?請說明理由。
(5)為了提高人們對環境的保護意識,請你設計一條公益廣告。發布:2025/1/25 8:0:2組卷:3引用:1難度:0.3 -
3.現代文閱讀,完成下列各題。
前兩天,一條微博意外成為網絡熱門話題。網友發帖稱,“天哪,樓里有家人,貌似媳婦懷孕了,說WiFi有輻射,影響他家媳婦的健康,逐家逐戶敲門叫我們不要用……今天已經敲了4次門了。”該微博被很多媒體轉發。
WiFi輻射成為公共議題,輿論當然不是樂在戲謔這位“中國好老公、好老爸”,而是指望藉此給大眾科普一下輻射常識。因為隨著WiFi的普及,各種“想當然”的擔心還真不少,臆想出的危害足以拍成系列科幻片。
事實上,輻射一般可分為電離輻射和非電離輻射:電離輻射包括核輻射、X射線等,危害較大;非電離輻射則包括紫外線、可見光、手機、電腦、高壓線、變電站、手機基站、電視廣播等產生的電磁場,危害性較弱。人們通常所說的“電磁輻射”屬于非電離輻射,但有時張冠李戴,就帶來了心結般的“輻射恐懼癥”。
生活中的電磁輻射的量級很小,比用于治療腫瘤所需要的輻射量差了上億倍的量級,比一次CT則差了近萬倍。WiFi其實與手機信號沒有本質區別,都屬于微波。目前尚無科學依據表明它會破壞人體DNA或蛋白質結構。
再說了,輻射對人體傷害一般是兩種效應:一種是輻射量達到一定程度與級別,另一種是長期在輻射環境下的累積作用。生活中電磁波輻射量,只有24小時不停地暴露在這種輻射環境下,長期累積才會對人體造成傷害。
這幾年,網上網下盛傳仙人球、龍舌蘭是“防輻射利器”,防輻射背心更是成了天下孕婦的“標配”。只是,專家早就提示,類似說法純屬商家炒作,都是忽悠。去年,果殼網發布了“十大最流行謠言”,眾多白領心中的“常識”紛紛上榜,其中就有“孕婦需穿防輻射服保護胎兒”的說法。這也就不難理解,為什么歐美國家的孕婦多沒聽說過防輻射服了。當然,如果媳婦懷孕就要滅了WiFi,那么,手機不能用了,電視不能看了,天上的通訊衛星最好也摘下來了。
對輻射危害采取合理防護,這是公共安全的底線。但如果一味將輻射妖魔化,恐怕只會因噎廢食。眼下,我們身邊的輻射源確實越來越多。然而現代生活注定離不開輻射,只須堅持“輻射防護與安全最優化”原則,既不掉以輕心,也不杯弓蛇影。平日里,了解電器輻射參數指標,適度遠離輻射中心,理性關注,科學防護,輻射其實也不是洪水猛獸。
(1)生活中的輻射并不可怕,它的科學依據是什么?
(2)我們應該如何消除人們的“輻射恐懼癥”呢?發布:2025/1/12 8:0:1組卷:3引用:1難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