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一片棗林的召喚》,完成以下各題。
一片棗林的召喚
李登建
①一樹一樹的綠浪,你不由得怦然心動,脈管鼓脹。這片棗林里有很多幾百年樹齡的老樹,三四百歲的頂多算是壯年漢子,五六十歲的不過是小兒童。而不論老的少的,枝干都疙疙瘩瘩,樹結挨著樹瘤,主干部分更是黑鱗斑駁,傷痕累累,那是歲月在它們身上留下的印記--金絲小棗樹每年都得開枷,樹干上割一遭韭菜葉子寬、深到木質部的口子,以阻止花期養分倒流,多坐果。農諺云“芒種到,枷棗樹”,農人都舍了麥田,提著籃子,拿著刀或鐮,來到棗林。
②裹著棗花香氣的暖風一縷縷一縷縷吹拂著,臉龐癢癢的、酥酥的,這是平原上最輕松最愜意的時節。誰會想到棗樹們在忍受“割腹”之痛?但一個甜蜜的約定就這樣揣在了心里,結結實實、粗手大腳的棗樹們,和平原上質樸的莊稼人一樣憨厚,從這一刻起,它們帶著傷痛,沒白沒黑、頂風冒雨向前方迸發。
③秋天,棗兒熟了,又大又密的棗兒綴滿枝頭,沉沉的,風晃不動,那紛披的枝條仿佛一掛掛金瀑,流光溢彩,壯麗無比。哪一棵棗樹不是凝紫垂丹,哪一片哪一坡不飛虹落霞?三天兩頭來棗園轉悠、左瞅右瞧等消息的棗把式,眼睛瞇著,皺紋里漾著得意,摘下一顆放進嘴里,“嘎嘣”,脆脆的,甜甜的。他們一分鐘也不能耽擱,急巴巴找出長桿,但那和粗壯的手臂接在一起的長桿卻不肯用力,只在樹頭上輕輕地抹。這親密的接觸讓棗兒們大為感動,它們滿懷欣喜從空中傾瀉而下,哈哈地大笑,痛快地叫喊,歡暢地蹦跳。樹下的炕席、床單、包袱皮上堆成瑪瑙山丘,而成群結伙的頑皮“小子”則專鉆草叢,在溝底棲息,可苦了撿棗兒的老婆婆。
④我從沒見過這陣勢,只恨眼睛、耳朵不夠用,這里紅雨陣陣,那邊雷聲隆隆。團團熱浪猛烈地沖撞著我的胸口……
⑤我再也忘不了這片棗林,我好像它們能給予我某種感召和引領。地處渤海灣沿岸,黃河泥沙沉積,大海被驅趕著步步東移,海潮退去卻留下了鹽堿。這塊土地并不肥沃,或者說有幾分貧瘠。但是,棗樹卻不怕鹽堿,不怕干旱,堿不死,旱不死,早在兩千多年前就在這里生存了,一代一代繁衍生息,至今遍地都是它們的子孫。鄉親們親昵地稱它們“鐵桿莊稼”。瞧它們的根,利器一樣,猛往下扎,汲取地下苦咸的水,捧出來的卻是世上少見的甘果。
⑥又一次看棗林是在冬天,這很重要,如果沒見過冬天的棗樹,你還不能真正認識它們。棗樹們站在雪地上,就那么孤寂地站著,葉子凋零殆盡,當初光鮮的果實此刻正煨在別人的火爐里,自己只剩下裸露著的黑色枝椏。但是它們并沒有讓我們這幫前來賞景的人失望,那黑色的枝極縱橫交錯,如蛟龍遨游,如亂箭穿云,如鹿角牛犄角,堅硬,倔強,剛直,遒勁,傲然。在這兒,我頭一回發現“黑”是那么美,那么有力量,它竟突破鋪天蓋地的“白”的圖困,跳起熊熊烈火大作品。老北風卷著雪粒呼嘯而來,根根枝親錚錚作響,這是古老平原上悲壯的琴聲。 般的舞蹈。等靜下來,這“黑”與“白”又組成一幅簡潔的版畫,格調清新,意境深達,是一件大作品。老北風卷著雪粒呼嘯而來,根根枝條錚錚作響,這是古老平原上悲壯的琴聲。
⑦“唐棗樹喊我們去了,快走啊!”我招呼同來的文友一來棗林是不能不瞻仰唐棗樹的。這棵老棗樹實際植于東晉,1680多歲,樹身像一塊布滿青苔的假山石。像一堆銹蝕的鐵。盡管有 五根樹枝被劈斷,整體看樹冠卻依然茂盛。啊,平原上聳立著這樣一棵巍峨的大樹,這塊土地就不一般了,就有了魂。你看。這棵老棗樹高擎著一桿綠色的旗幟,身后集結著百萬大軍,從遙遠的地方走來,正氣勢雄壯她向前方進發。
⑧慶云人把這棵老棗樹尊為神,寫進縣志,為它立碑,給它裝了鐵圍欄。一位叫周德寶的七旬老人,雷打不動,早出晚歸,義務看護它。我們每次來,老人都像見到親人一樣,笑哈哈地迎上前,不厭其煩地給我們講歷史上瓦崗英雄羅成曾在樹下拴馬歇腳,以棗充饑;唐太宗賜給它“唐棗”的名字;明燕王掃北,它借漫天大霧庇護逃難的百姓;抗日戰爭時期,倭寇的鐵蹄踏入棗林,他們找不到神出鬼沒打游擊的八路軍,氣急敗壞地向老棗樹揮起屠刀,當地村民舍身相護(和所有的千年樹神一樣,它也有一串傳說故事)……他講得繪聲繪色,唾沫亂飛--這是一位出色的講解員--他還講他親眼見到的一幕:世紀初一年夏天,一場狂風暴雨搖撼著慶云平原,唐棗樹訇然倒地,這可把人們嚇壞了,它哪里還經得住這般折騰?扶起它的時候大家心情異常沉重,都不抱什么希望了,可是它卻又慢慢活了過來!--老漢一邊比劃一邊說,干枯的眼里閃著淚花。
⑨我圍繞唐棗樹轉了一遭又一遭,不愿離去。唐棗樹始終沉默不語,神態安詳。這是一位飽經滄桑、閱盡人間的圣哲,我能感覺到它目光深邃,里面包含了很多智慧,我想從中讀出一點什么,即使讀不出,在它的綠蔭下站一站,那種踏實、安恬、幸福的體驗也叫人難以忘懷。
(有刪改)(1)文章首先敘述春天人們給棗樹開枷春天人們給棗樹開枷的情景,接著描寫秋天人們歡快收棗秋天人們歡快收棗的畫面,而后描寫冬天棗林雪地倔強挺立冬天棗林雪地倔強挺立的景象,最后記述瞻仰唐棗樹的見聞與感受。
(2)文章第③段和第⑥段對棗林的描寫生動形象,語言富有表現力。任選這兩段中的一處語句 記述進行賞析。
(3)文章⑦-⑨段,主要記述作者一行人瞻仰唐棗樹的所見所聞與所感。結合相關內容,簡要談談這三段文字對表現文章主題有什么作用。
【考點】散文.
【答案】春天人們給棗樹開枷;秋天人們歡快收棗;冬天棗林雪地倔強挺立
【解答】
【點評】
聲明:本試題解析著作權屬菁優網所有,未經書面同意,不得復制發布。
發布:2024/9/5 13:0:10組卷:27引用:2難度:0.7
相似題
-
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問題。
與稻田重逢
謝枚瓊 ①兒時記憶里,散布在村子里的每一塊稻田,都像家里的孩子一樣,有自己的名字。村里人的心思似乎都撲在稻田里,喚起孩子的名字,一貫粗嗓門,而說到稻田呢,開口閉口則是“俺家的長豐大丘”“屋門口的三灣丘”……完全是一副溫柔的聲調。
②老家地處丘陵地帶,村民往往按其形狀和所在地或其他緣故,給一丘丘稻田命名。三角形的就叫三角丘,長方形的就叫長條丘,荷葉狀的叫荷葉丘。在昌蒲洼的田就叫昌蒲丘,在尖子山腳的就是尖子丘。從荒地上揮汗如雨地拓出來的,那就叫新開丘好了。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③每一丘稻田即是每一家的孩子,這是一點也不夸張的比喻。稻田像個碗,裝著村子綿長的日子。
④站在老屋門檻外,一抬眼就能看到長豐大丘。長方形,顯得規整,足有五畝三分。大丘的上面就是椿樹塘,只要塘里有水,這田里的收成就不愁了,所以叫它“長豐”還真不是沒來由的。一腳踩進黑油油的泥里,一股爽溜溜癢滋滋的感覺從足底直抵心里頭。長豐大丘以前可是誰家都想耕作的一塊田。分田到戶時,爺爺靠運氣抓鬮分得了長豐大丘,高興得不亞于中了頭彩,一天里少不了要去田邊轉上幾趟。鄰居槐三爺見了,半是調侃半是妒忌地講:轉什么轉呢,別人又搬不走你的田。
⑤田是好田,種田的亦是好手。爺爺在長豐大丘干得風生水起,一年兩季里,稻子穗穗金黃飽滿。
⑥后來,村里對田地進行調整,長豐大丘被槐三爺家的后輩新初分去了,爺爺為此郁悶了好一陣子。當時爺爺已八十高齡,可他還是喜歡到田邊去轉悠轉悠,有次新初隨口說了一句:“老伯你就莫操長豐大丘的閑心嘍!現在種田也有新法子了呢!”給爺爺嗆得半天不吭聲。自此,他的心思便轉移到了自家屋后的菜地里。
⑦自上世紀90年代起,外面的世界越來越精彩,村子里的年輕人如新初,大都加入打工的行列南下北上。一片熱鬧聲中,稻田的名字逐漸變得暗淡。起始,兩季稻改成一季,后來有的田連一季也不種了,任其雜草叢生。那時的爺爺經常搬把竹椅子倚門而坐,望著長豐大丘嘆著氣。椿樹塘多年不曾清淤,塘堤也日漸破舊。
⑧爺爺奶奶過世后,父母隨我住到了縣城,一年到頭已難得回老家一趟。長豐大丘,以及那些曾經被村里人視為命根子的稻田,在我的腦海里漸漸淡去。只是父母還會在家里,不時提及一丘丘稻田的名字。我理解和田地打了大半輩子交道的父母對于田地的那份情感。他們骨子里和爺爺一樣,把自己的一生與田地緊緊地聯系在一起。父母的語氣里自有一份難以排遣的無奈。母親自言自語道:有什么法子呢?又沒有哪個愿意來種。
⑨陽春三月的一天,正是水桐花開的時節,母親意外接到了新初打來的電話。原來新初回到了村里老家,他不想再南下打工了,打算回來好好種田,問母親閑置在村里的田能不能讓給他種。新初許諾,下次給家里送新米來。父親在一旁搭話:“一粒米都不要你送,只管種好。”新初抑制不住高興的心情,話也多了起來。他告訴母親,現在種田可輕松多了,他已經添置了嶄新的農機農具,什么耕整機、插秧機、施肥機,都配了好幾種了,政府給補貼了上萬元,自己花不了幾個錢。特別是鄉里專門派了督導組下到村子里,幫著把基本水利建設搞好了。椿樹塘的塘堤都抹上了水泥,再也不用擔心會垮塌了。
⑩一個陽光明媚的周末,我駕車陪父母回家。父母望著車窗外的鄉野田疇,滿目的青色讓他們的話匣子再也關不住了。他們指點著視野里那一丘丘稻田,大灣丘、四方丘、楓葉丘……像久別后的重逢,如數家珍。
?他們最關心的當然還是長豐大丘。站在老屋前的地坪中,一眼就能看見長豐大丘里浮起的那一層盈盈新綠,著實讓人一番驚喜。稻田的名字再度在小村叫響,一陣微風從田野上吹過來,我仿佛嗅到了稻花香的清新,讓人陶醉。
(選自《人民日報》,有刪節)(1)根據時間線索,完成下面表格。時間 長豐大丘與春樹塘 家人態度 兒時 田里有黑油油的泥,塘里有水 向往、喜愛 上世紀90年代起 田里雜草叢生,塘里堆滿淤 ② 接到新初電話時 ① 高興、欣喜 周末回家時 浮起新綠 ③
一腳踩進黑油油的泥里,一股爽溜溜癢滋滋的感覺從足底直抵心里頭。
(3)“稻田的名字再度在小村叫響,一陣微風從田野上吹過來,我仿佛嗅到了稻花香的清新,讓人陶醉。”讀著該句,此時的你一定會想到了豐收,一定會情不自禁的吟起下面選項中的哪兩句,請選出最符合語境的一項
A.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B.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
C.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
D.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
(4)揣摩標題是理解作者寫作意圖的重要途徑,本文標題是:“與稻田重逢”,你認為好在哪里?發布:2024/12/27 3:30:2組卷:66引用:3難度:0.3 -
2.飄香的生命
突然,覺得辦公室內流動著一股熟悉的香味,很熟悉,卻一時想不起來是什么香味。開始,還以為是某個同事身上的香水味。可一個個挨著猛嗅了一番,卻都不是。這時,有人提醒:“這是桂花香吧。”
這才恍然醒悟,這確實是桂花香啊!于是,趕到室外,走到立在人行道旁的桂樹旁。果然,一股濃烈的幽香沁人心脾,激蕩魂魄。再仔細瞧去,在那密密的樹葉后面,那些米粒大小的嫩黃的花兒正如天空的星星閃爍,卻又十分靜謐,毫無張揚之意。
瞧著瞧著,我的眼睛就濕潤了。這些惹人憐愛的小東西,竟在偷偷地飄香,飄香了還像什么都發生似的,靜靜地立在枝頭,等著悄悄的凋零。我們如不仔細瞧,還不知道它已經到過這個世界,已經香過這個世界。這時,我的思緒觸到一個最溫柔的記憶,那是上中學時一個同學講的故事。
當時,這個同學家里很窮,為了省電,他每天晚自習后十一點鐘才回家,而那時,學校的大門也在他走后一段時間才緩緩地關上。他一直以為大門是要到那個時候才關的,因此春夏秋冬,他天天如此,從不覺得有什么不妥。直到有一天,他被鎖在校園內過了一夜,他才知道學校大門是十點鐘就關的,而原來關門的老大爺生病住院了。直到那時他才明白,老大爺一直在默默地為他開著方便之門。當他流著淚買了一大堆禮品去看老大爺時,老大爺已經去世了……
聽完這個故事,我們許多人的眼睛都濕潤了,為了那個默默行善的老人。我們的心濕漉漉的,因為在那一刻,我們才醒悟,其實我們每個人身旁都有那個開門的老人,在為我們開著方便之門,他們就像這小小的嫩黃的桂花,悄悄地釋放著幽香,然后悄悄地凋零。
他們不張揚,是因為他們的生命本就是如此啊!
(1)給下列加下劃線的字注音。
嗅
(2)把下面的陳述句改成反問句。
聽完這個故事,我們許多人的眼睛都濕潤了。
(3)照樣子把成語補充完整
例:口是心非顧 揚 若 嚴
(5)“我們許多人的眼睛都濕潤了”和“我們的心濕漉漉的”,其原因分別是什么?
(6)《飄香的生命》寫出了作者對生命的什么感悟?發布:2025/3/9 18:30:2組卷:7引用:2難度:0.0 -
3.閱讀下面的選文,完成小題。
我煨①暖了,你離開的背影
吳鈞堯 ①孩子,我想起你的“四腳獸”時代。你十個多月時,你媽媽出公差,我把你托給樓下的余媽媽照看。我把你送到她家,看到余媽媽擺弄滿桌子的玩具,吸引你注意。你看到五顏六色的玩具,咿咿呀呀地扭著小腰、伸出小手去抓。余媽媽偷偷轉身,努起嘴、皺著雙眉,那表情任誰看了,都知道她正努力調動臉部所有肌肉,催促我“走、走,趕快走”。孩子,我走得急,仿佛余媽媽的表情真的擠出聲音了。
②我回到七樓家里,望了眼樓下庭院。你一定不知道,你跟我的距離只有短短半分鐘,我卻花了好長一段時間,才把思緒轉回寫作計劃。傍晚,我到余媽媽家接你,余媽媽正在廚房忙碌,上午吸引你注意的玩具散落一地,已無法提起你的興趣。你坐在客廳深處,燈光稀微。你四處張望,欲哭的表情里滿是孤獨、失望。你看見我,先是愣了一下,接著就如一頭奔馳的豹,朝我奔過來。兩只手掌,一前一后,嗒嗒嗒地,聲勢與速度同等威猛。
③我大步上前,一把撈起你。
④孩子,我離開你之前,當然偷偷瞄你。你當時被玩具吸引,沒有回頭。我很好奇,若你玩膩之后,會怎樣搜尋我的背影。這讓我想到我母親。
⑤孩子,我很少與你說,小時候我也曾跟你一樣,搜尋爸爸媽媽的背影。有一次,媽媽帶我進城,我們到了堂姐的冰果店。我喜歡冰果店中陳列在玻璃后形形色色的冰品。我貪吃刨冰,沉迷在甜香中,壓根忘了媽媽什么時候不在了。堂姐促狹地說:“你媽媽不要你了。”我慌慌張張,四處搜尋不到媽媽,竟相信了堂姐的話,兇猛地哭了。孩子,當時我相信媽媽是我的全部世界,就像你相信,我的胸膛是你永遠的操場。孩子,你年歲漸長之后,是否漸漸感到親情間的某種傾斜,總是長輩費心照看晚輩,晚輩偶一回眸,長輩就感激涕零。
⑥下一回,凝望媽媽的背影時,我已經是“男人”了。
⑦高中畢業后,我成了一名軍人。
⑧新兵訓練中,“五百米障礙”是最大的考驗。它的項目有快跑、爬竿、跳壕溝、爬矮墻、持槍匍匐前進、通過低矮的鐵絲網。一次操練,看見身高一米九的大個子,攀爬兩公尺高的“矮墻”,竟蹬不過去,一米六多的矮個,反而飛躍而過。我和戰友不禁竊笑。等輪到自己上陣,正式戴上鋼盔、系上腰帶、背上槍,通過“五百米障礙”時,卻在“矮墻”前手軟腳重過不了關。
⑨當時,每逢假日,媽媽會不顧舟車勞頓來看我。她帶來零食,看著我狼吞虎咽。我常想,當時媽媽的心中,必定是兩難,________。
⑩每次分別,我都目送媽媽走上交通車,凝望微胖的媽媽蹣跚上車的背影。車子開動了,我看見媽媽頻頻揮手,好像在說,別送了,回去吧。
?孩子,交通車離開以后,我沒有回到營舍,而是來到五百米障礙場苦練。先持裝備爬竿,再戰矮墻,我一次一次地挑戰它。幾天后,測驗成績出色,我望著媽媽上車的地方,喘著粗氣說:“媽媽,我做到了!”
?孩子,那一刻我的心情,多么像你,豹一般的四腳獸,快速奔向我。只是我已經站了起來,用一個兒子的獨立姿態,輕輕煨暖媽媽的背影。
【注釋】①煨(wēi):用微火慢慢地煮。
在“賞美文?學寫作”的讀寫活動中,老師推薦賞讀《我煨暖了,你離開的身影》,并布置了以下兩個任務,請你完成。
(1)請根據文章內容,在橫線處補寫出媽媽“兩難”的心理。(30字左右)
(2)這是一篇語言生動、情感真摯的文章。請自選角度,寫一段賞析性的文字。(不少于100字)發布:2024/12/27 3:30:2組卷:6引用:2難度: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