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語想把古代故事《黠童子》改成白話故事來講述,先對這個故事進行了研讀,請你一起參與。
黠童子 一童子隨主人宦游①,從縣中索騎,彼所值②甚駑③下。望后來人得駿馬,馳而來,手握韁繩,佯④泣于馬上。后來問曰:“何泣也?”曰:“吾馬奔逸絕塵,深懼其泛駕⑤而傷我也。”后來以為稚弱可信,意此馬更佳,乃下地與之易。童子既得馬,策而去,后來人乘馬,始悟其欺,追之不及。
(選自《智囊?雜智部》,(明〕馮夢龍編著)【注】①宦游:外出求官,到處游歷。②所值:所分配到的。③駑:劣馬。④佯:假裝。⑤泛駕:翻車。
【疏通文意我有招】
(1)在梳理這個故事時,小語對其中一些字詞的釋義產生了疑問,請你幫她解答。
字詞 | 問題解決的方法 | 釋義 |
意此馬更佳 | 查找字典法:《古漢語常用字字典》解釋:意:①心意,意圖。②懷疑。③意料,料想。④同“抑”。表示選擇。 | ① ① ① (填選項) |
乃下地與之易 | 聯系成語法:易地而處 | ② 換,交換。 換,交換。 |
始悟其欺 | 課內遷移法:乃悟前狼假寐 | ③ 省悟。 省悟。 |
追之不及 | 字形構造法:![]() ![]() ![]() |
④ 表示后面的人趕上來用手抓住前面的人。 表示后面的人趕上來用手抓住前面的人。 |
(2)為了讓故事更生動豐滿,請你一起完成下面這份改寫手記。
原文 | 角度 | 改寫(可合理推測當時的語氣、神態、心理等) |
后來問曰:“何泣也?” | 稱呼、語氣 | ①后來人怎樣稱呼童子才符合古人禮儀?請選擇 A A (填序號)A.賢弟。 B.舍弟。 ②請推測后來人說話時的語氣并說明理由。 |
童子既得馬,策而去。 | 心理、神態 | ③請推測童子當時的心理、神態。 童子既得馬, 洋洋得意, 洋洋得意, 策而去。 |
(3)小語想介紹一下故事的出處,請結合故事內容和鏈接材料,幫她分析一下這個故事為什么選入《智囊?雜智部》?
鏈接材料:
??《智囊全集》共分上智、明智等十部,輯錄了一千多則小故事。編者馮夢龍在《智囊?雜智部》的總序中說“智何以名雜也?以其黠而狡、慧而小也。”意思是說,智慧為什么可以稱為雜?這是指狡詐又卑小的智慧。
【答案】①;換,交換。;省悟。;表示后面的人趕上來用手抓住前面的人。;A;洋洋得意,
【解答】
【點評】
聲明:本試題解析著作權屬菁優網所有,未經書面同意,不得復制發布。
發布:2024/6/27 10:35:59組卷:31引用:1難度:0.5
相似題
-
1.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問題。
【甲】??陳太丘與友期行,期日中。過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時年七歲,門外戲。客問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與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與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友人慚,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
【乙】??陳太丘①詣荀朗陵②,貧儉無仆役。乃使元方將車③,季方④持杖后從。長文⑤尚小,載箸車中。既至,荀使叔慈⑥應門,慈明⑦行酒,余六龍下食。文若亦小,坐箸膝前。于時太史奏:“真人東行。”客有問陳季方:“足下家君太丘,有何功德,而荷天下重名?”季方曰:“吾家君譬如桂樹生泰山之阿,上有萬仞之高,下有不測之深;上為甘露所沾,下為淵泉所潤。當斯之時,桂樹焉知泰山之高,淵泉之深,不知有功德與無也!”
——《世說新語》【注釋】①陳太丘:陳寔(shí),東漢人,曾作太丘長。②荀朗陵:荀淑,曾任朗陵侯。③將車:駕車。④季方:陳寔次子陳諶。⑤長文:陳群,為陳紀(元方)子,陳寔孫。⑥叔慈:荀靖,荀淑的兒子。⑦慈明:荀爽,荀淑的兒子。
(1)請解釋下列句中加橫線字的含義。
①陳太丘與友期行
②元方入門不顧
③季方持杖后從
④既至
(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橫線字的意義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項是A.去后乃至 乃使元方將車 B.當斯之時 桂樹焉知泰山之高 C.相委而去 而荷天下重名 D.為人謀而不忠乎下 為淵泉所潤
①客問元方:“尊君在不?”
②陳太丘詣荀朗陵,貧儉無仆役。
(4)【甲】文中的陳元方和【乙】文中的陳季方分別具有怎樣的品質?他們又有何共同點?發布:2024/12/26 18:30:1組卷:44引用:4難度:0.3 -
2.閱讀下面的文字,回答下面小題。
【甲】??初,權謂呂蒙曰:“卿今當涂掌事,不可不學!”蒙辭以軍中多務。權曰:“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但當涉獵,見往事耳。卿言多務,孰若孤?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學。及魯肅過尋陽,與蒙論議,大驚曰:“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蒙曰:“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肅遂拜蒙母,結友而別。
【乙】??陳康肅公善射,當世無雙,公亦以此自矜。嘗射于家國,有賣油翁釋擔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見其發矢十中八九,但微頷之。康肅問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無他,但手熟爾。”康肅忿然曰:“爾安敢輕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蘆置于地,以錢覆其口,徐以杓酌油瀝之,自錢孔入,而錢不濕。因曰:“我亦無他,惟手熟爾。”康肅笑而遣之。
(1)下列選項中加點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項是A.乃始就學 一蹴而就 就事論事 功成名就 B.但當涉獵 但微頷之 但手熟爾 但行好事 C.釋擔而立 愛不釋手 冰釋前嫌 解疑釋惑 D.結友而別 久而不去 笑而遣之 知難而進
①蒙辭以軍中多務。
②爾安敢輕吾射!
(3)由【甲】【乙】兩文中分別提煉出一個成語。
【甲】
【乙】
(4)讀史生智,學文識人。我從【甲】文認識了發布:2024/12/26 16:30:2組卷:9引用:2難度:0.4 -
3.閱讀【甲】【乙】兩篇文言文,完成問題。
【甲】 初,權謂呂蒙曰:“卿今當涂掌事,不可不學!”蒙辭以軍中多務。權曰:“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但當涉獵,見往事耳。卿言多務,孰若孤?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學、及魯肅過尋陽,與蒙論議,大驚曰:“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蒙曰:“士別三曰,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肅遂拜蒙母,結友而別。
(《孫權勸學》)【乙】 王冕者,諸暨①人。七八歲時,父命牧牛隴上。竊入學舍,聽諸生誦書;聽已,輒默記。暮歸,亡其牛,或牽牛來責蹊田②。父怒,撻之。已而復如初。母曰:“兒癡如此,曷不聽其所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潛出坐佛膝上執策③映長明燈讀之瑯瑯達旦。佛像多土偶,獰惡可怖。冕小兒,恬若不見。
安陽韓性④聞而異之,錄為弟子,學遂為通儒⑤。性卒,門人事冕如事性。時冕父已卒,即迎母入越城就養。久之,母思還故里,冕買白牛架母車,自被⑥古冠服隨車后。鄉里兒競遮道訕笑,冕亦笑。
(《王冕僧寺夜讀》)【注釋】①諸暨:縣名,今屬浙江省諸暨市。②蹊田:踐踏田地。③執策;“策”同“冊”,拿著書。④韓性:紹興人,大學者。⑤通儒:指博學多聞、通曉古今的儒者。⑨被:同“披”,穿。
(1)下列對文中字詞的理解或推斷,正確的一項是
A.甲文中“結友而別”的“而”和乙文中“已而復如初”的“而”含義相同。
B.“事”有“事情;戰事;從事;侍奉”等詞義。“門人事冕如事性”中兩個“事”都是“侍奉”的意思。
C.“蒙辭以軍中多務”和“依僧寺以居”中的“以”意思不同,前者為“來,用來”,后者可以翻譯為“用”。
D.“大兄何見事之晚乎”的“之”和“安陽韓性聞而異之”的“之”都是代詞。
(2)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夜潛出/坐佛膝上執策/映長明燈讀之/瑯瑯達旦。
B.夜潛/出坐佛膝上/執策映長明燈/讀之瑯瑯達旦。
C.夜潛出/坐佛膝上/執策映長明燈讀之/瑯瑯達旦。
D.夜潛/出坐佛膝上執策/映長明燈/讀之瑯瑯達旦。
(3)翻譯句子。
安陽韓性聞而異之,錄為弟子,學遂為通儒。
(4)結合文中呂蒙和王冕的故事,說說你從他們身上分別得到了什么啟發?
呂蒙:
王冕:發布:2024/12/26 17:30:2組卷:28引用:2難度: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