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研究機械壓力在豌豆幼苗出土時對上胚軸生長的影響,科研人員完成下列實驗。

(1)在植物生長過程中,光、溫度和重力光、溫度和重力等環境因素參與調節植物的生長。對出土的豌豆幼苗而言,機械壓力具有重要影響。
(2)科研人員將若干豌豆幼苗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實驗組施加機械壓力,對照組不施加(如圖1),測定幼苗的乙烯產生量,實驗結果如圖2。
請結合圖1,解釋圖2兩條曲線異同的原因 兩組幼苗生長均未觸及或剛觸及機械壓力位置時,乙烯產生量無明顯差異;20天后,實驗組幼苗生長觸及機械壓力位置時,乙烯產生量明顯增加,對照組沒有機械壓力,幾乎無乙烯產生兩組幼苗生長均未觸及或剛觸及機械壓力位置時,乙烯產生量無明顯差異;20天后,實驗組幼苗生長觸及機械壓力位置時,乙烯產生量明顯增加,對照組沒有機械壓力,幾乎無乙烯產生。
(3)科研人員進一步實驗,給豌豆幼苗施加機械壓力(分別覆蓋厚度為60mm、90mm、120mm的玻璃珠)或施用不同濃度乙烯處理(單位為ppm),得到圖3所示結果。
①由實驗結果分析,機械壓力和乙烯機械壓力和乙烯可導致豌豆上胚軸縮短變粗。
②綜合上述結果,科研人員推測機械壓力導致豌豆上胚軸縮短變粗依賴于乙烯,論證依據 機械壓力導致乙烯產生量增加、上胚軸縮短變粗;單獨施用乙烯時,也可導致上胚軸縮短變粗機械壓力導致乙烯產生量增加、上胚軸縮短變粗;單獨施用乙烯時,也可導致上胚軸縮短變粗。
(4)由此可見,植物生長發育的調控是由 激素調節和環境因素調節激素調節和環境因素調節共同完成的。
【考點】其他植物激素的種類和作用.
【答案】光、溫度和重力;兩組幼苗生長均未觸及或剛觸及機械壓力位置時,乙烯產生量無明顯差異;20天后,實驗組幼苗生長觸及機械壓力位置時,乙烯產生量明顯增加,對照組沒有機械壓力,幾乎無乙烯產生;機械壓力和乙烯;機械壓力導致乙烯產生量增加、上胚軸縮短變粗;單獨施用乙烯時,也可導致上胚軸縮短變粗;激素調節和環境因素調節
【解答】
【點評】
聲明:本試題解析著作權屬菁優網所有,未經書面同意,不得復制發布。
發布:2024/4/20 14:35:0組卷:54引用:5難度:0.6
相似題
-
1.植物果實從開始發育到完全成熟的過程中,主要由下列哪些植物體內激素共同起作用( )
①萘乙酸 ②生長素 ③2,4-D ④細胞分裂素 ⑤乙烯.A.①④⑤ B.②③④ C.②③⑤ D.②④⑤ 發布:2024/12/31 5:30:3組卷:2引用:2難度:0.9 -
2.植物葉片脫落酸積累會導致氣孔關閉。大豆葉片相對含水量、氣孔開放程度、脫落酸含量隨時間變化情況如圖所示。第1~4 天持續干旱,第5天測定后澆水。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干旱會加速葉片的脫落 B.隨干旱時間延長,氣孔開放程度下降,葉片光合速率降低 C.澆水后,葉片脫落酸含量隨含水量的升高而降低 D.葉面噴施適宜濃度的脫落酸能增加葉片水分散失 發布:2024/12/31 4:30:1組卷:8引用:2難度:0.7 -
3.不同濃度的生長素影響某植物乙烯生成和成熟葉片脫落的實驗結果如圖所示.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
A.乙烯濃度越高脫落率越高 B.生產上可噴施較高濃度生長素類似物降低脫落率 C.脫落率隨生長素和乙烯濃度增加而不斷提高 D.生長素和乙烯對葉片脫落的作用是相互對抗的 發布:2024/12/31 5:30:3組卷:2引用:2難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