鐮狀細胞貧血是一種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主要流行于非洲的瘧疾高發地區?;颊呒t細胞呈彎曲鐮刀狀,易破裂造成溶血性貧血。隱性純合子不到成年就會死亡,雜合子能同時合成正常和異常血紅蛋白,在氧分壓正常的情況下,并不表現出鐮狀細胞貧血的癥狀,且對瘧疾具有較強的抵抗力。某研究小組針對鐮狀細胞貧血進行了一系列的調查和研究。
(1)調查發現,正常血紅蛋白是由兩條α鏈和兩條β鏈結合成的四聚體,鐮狀細胞貧血患者因β鏈第6位的谷氨酸被纈氨酸代替,從而形成了異常血紅蛋白。已知谷氨酸的密碼子是GAG,纈氨酸的密碼子是GUG,由此可推測基因突變前后的堿基對變化為 由AT變為TA(由
變為
)由AT變為TA(由
變為
)?;蛲蛔兒笮纬傻漠惓Qt蛋白在氧分壓下降時會成為溶解度很低的螺旋形多聚體,從而使紅細胞扭曲成鐮狀細胞,由此體現出基因與性狀的關系是 基因通過控制蛋白質的結構直接控制生物體的性狀基因通過控制蛋白質的結構直接控制生物體的性狀。
(2)為了調查鐮狀細胞貧血的遺傳方式和發病率,研究小組在選擇調查對象時應注意選擇患者家系為對象調查遺傳方式,選擇大的群體調查發病率選擇患者家系為對象調查遺傳方式,選擇大的群體調查發病率。調查結果發現,非洲瘧疾高發地區具有鐮狀細胞貧血突變基因的個體占總人口的比例較其他地區高,原因是 雜合子對瘧疾具有較強的抵抗力,在瘧疾高發地區生存機會更多,從而能將自己的基因
傳遞下去雜合子對瘧疾具有較強的抵抗力,在瘧疾高發地區生存機會更多,從而能將自己的基因
傳遞下去。由此可見,基因突變對生物的生存是否有利往往取決于 生存環境生存環境。
(3)鐮狀細胞貧血在小鼠中的遺傳方式、發病機理和發病表現均與人類相似。實驗室中選擇多對雜合子小鼠交配產生F1,提取全部新出生F1小鼠的血紅蛋白進行電泳實驗,能合成正常血紅蛋白的小鼠占 3434。F1小鼠成年后隨機交配產生F2小鼠,理論上F2小鼠成年個體中雜合子占 1212。




傳遞下去
傳遞下去
3
4
3
4
1
2
1
2
【考點】基因突變的實例.
【答案】由AT變為TA(由
變為
);基因通過控制蛋白質的結構直接控制生物體的性狀;選擇患者家系為對象調查遺傳方式,選擇大的群體調查發病率;雜合子對瘧疾具有較強的抵抗力,在瘧疾高發地區生存機會更多,從而能將自己的基因
傳遞下去;生存環境;;


傳遞下去;生存環境;
3
4
1
2
【解答】
【點評】
聲明:本試題解析著作權屬菁優網所有,未經書面同意,不得復制發布。
發布:2024/6/27 10:35:59組卷:20引用:2難度:0.6
相似題
-
1.鐮刀型細胞貧血癥患者的血紅蛋白多肽鏈中,一個谷氨酸被纈氨酸替換.如圖是該病的病因圖解.請據圖回答下列問題:
(1)圖中①表示DNA上的堿基對發生改變,遺傳學上稱為
(2)圖中②的過程稱為
(3)人的血紅蛋白是由4條多肽鏈574個氨基酸構成,在完成③過程時,至少脫去發布:2025/1/3 8:0:1組卷:28難度:0.5 -
2.圖1表示人類鐮刀型細胞貧血癥的病因(已知谷氨酸的密碼子是GAA,GAG)。圖2中①②分別表示不同的變異類型。請分析如圖,回答下列問題:
(1)鐮刀型細胞貧血癥產生的根本原因是
(2)鐮刀型細胞貧血癥
(3)③的堿基組成為
(4)這種病十分罕見,嚴重時會導致個體死亡,這表明該變異的特點有多害性和
(5)圖2中,②屬于哪種類型的變異:發布:2024/8/9 8:0:9組卷:2引用:1難度:0.5 -
3.導致人類發生鐮刀型細胞貧血癥的最根本原因是( ?。?/h2>
A.控制血紅蛋白的基因中一個堿基對發生改變 B.血紅蛋白的結構發生改變 C.合成血紅蛋白的一個氨基酸發生改變 D.缺氧時,紅細胞呈鐮刀型 發布:2024/11/11 8:30:2組卷:67引用:14難度: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