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根據下列圖表,回答有關種群和生態方面的問題。
(1)為研究酵母菌種群密度的動態變化,某同學按表甲所列條件進行了A、B、C、D4組實驗,用1000mL錐形瓶作為培養器皿,棉塞封口,在30℃下靜置培養,其他實驗條件均相同,定時用血球計數板計數。
根據實驗結果繪出的酵母菌種群密度變化曲線如圖乙。圖乙中曲線①、②、③分別對應的是甲中 B、A、DB、A、D組的結果。B組和A組的實驗結果不同的原因是B組 培養液較多,與空氣接觸面積較小,供氧較少培養液較多,與空氣接觸面積較小,供氧較少。該同學在某一時刻提取部分樣液,并將樣液稀釋5倍,采用血細胞計數板(規格為1mm×mm×0.1mm)計數,觀察到的計數室中酵母菌細胞分布如圖丙,則此時該樣液的細胞密度為 7.5×1067.5×106個1mL。
表格甲
實驗組 | A | B | C | D |
培養液中的葡萄糖質量分數% | 4.0 | 4.0 | 0.8 | 0.8 |
培養液體積/mL | 200 | 800 | 200 | 800 |

(2)圖甲為云南某遭遇蟲害的玉米田中碳循環和能量流動的部分示意圖,圖中甲~戊代表不同組成成分,Ⅰ~Ⅲ表示過程,“→”表示流經丙的能量流動情況,A、B、C代表能量流經丙所處營養級的去向,其中數字代表能量值,單位為J/(cm2?a)。
①圖中屬于異養生物的有
丙、丁、戊
丙、丁、戊
(用“甲~戊”表示)。②碳在圖中Ⅰ~Ⅲ過程中的循環主要是以
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
形式進行的。若該生態系統的碳循環達到平衡,則Ⅰ過程攝取碳的速率與 所有生物(乙丙丁戊)釋放碳到大氣中的速率
所有生物(乙丙丁戊)釋放碳到大氣中的速率
大致相同。③圖中乙具有的總能量至少是
400
400
J/(cm2?a)。圖中C代表的能量去向是 用于丙生長、發育和繁殖(或流向下一營養級和流向分解者)
用于丙生長、發育和繁殖(或流向下一營養級和流向分解者)
。若圖中15J/(cm2?a)的1
5
15%
15%
。(3)近年來,某公園為了改善水系景觀,有計劃的清除多種野生植物,擴大荷花等幾種觀賞植物的種植面積,此舉對該生態系統恢復力穩定性的影響是
提高了該生態系統恢復力穩定性
提高了該生態系統恢復力穩定性
。若該水體發生富營養化,則藻的種類變化為 減少
減少
(增加/減少)。該公園通過凋落物分解、根系分泌等途徑向環境中釋放化學物質,促進或抑制周圍其他植物的生長和發育,這體現了生態系統信息傳遞有利于 調節種間關系,維持生態系統的平衡與穩定
調節種間關系,維持生態系統的平衡與穩定
。【答案】B、A、D;培養液較多,與空氣接觸面積較小,供氧較少;7.5×106;丙、丁、戊;二氧化碳;所有生物(乙丙丁戊)釋放碳到大氣中的速率;400;用于丙生長、發育和繁殖(或流向下一營養級和流向分解者);15%;提高了該生態系統恢復力穩定性;減少;調節種間關系,維持生態系統的平衡與穩定
【解答】
【點評】
聲明:本試題解析著作權屬菁優網所有,未經書面同意,不得復制發布。
發布:2024/8/2 8:0:9組卷:11引用:3難度:0.6
相似題
-
1.下列關于“探究培養液中酵母菌種群數量的變化”實驗的相關操作,不正確的是( )
A.先向計數室內滴加培養液,再將蓋玻片放在計數室上 B.從瓶中吸出培養液進行計數之前,需搖勻培養瓶中的培養液 C.為了方便酵母菌計數,培養后期的培養液應先稀釋后再計數 D.培養用具必須經過嚴格的滅菌處理,培養液也需要滅菌 發布:2024/12/31 1:0:6組卷:11引用:2難度:0.6 -
2.有關“探究培養液中酵母菌數量動態變化”的實驗,敘述正確的是( )
A.改變培養液的pH不影響K值(環境容納量)大小 B.培養酵母菌時,必須去除培養液中的溶解氧 C.為了方便計數酵母菌,培養后期的培養液應先稀釋后再計數 D.對于壓在一個方格界限上的酵母菌的處理方法是計數四條邊及其頂角的酵母菌數 發布:2024/12/31 4:30:1組卷:10引用:3難度:0.6 -
3.用4種不同方式培養酵母菌,其他培養條件相同,酵母菌種群數量增長曲線分別為a、b、c、d,如圖所示。回答下列問題。
(1)檢測培養液中的酵母菌種群密度常用的方法是
(2)曲線a所示的種群數量增長最快,主要原因是種群增長所需的
(3)曲線d為對照組,對照組的培養方式是
(4)隨著培養時間的延長,在有限的空間中,每組酵母菌種群數量都會達到環境容納量。環境容納量是指
(5)樣方法常適用于對植物種群密度的取樣調查。常用的取樣方法有發布:2024/12/31 0:0:1組卷:12引用:2難度: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