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是一種慢性代謝性疾病,近年來由于受不健康生活方式和環境污染等諸多因素的影響,全球糖尿病發病率增長迅速。研究發現,部分糖尿病的發生與胰高血糖素樣肽1(GLP-1)的分泌量不足有關。GLP-1能促進胰島素的合成和分泌,并作用于下丘腦使機體產生飽脹感。進一步研究表明,胰高血糖素(Gn)可通過GLP-1受體調節胰島素的分泌,具體信號通路如圖所示。回答下列問題:

(1)由圖可知,Gn與GLP-1受體結合后,通過一系列路徑,最終 促進促進(填“促進”或“抑制”)胰島素分泌。
(2)GLP-1在血漿中極易被水解,因此必須持續靜脈滴注才能產生療效。通過基因工程獲得的藥物索馬魯肽為GLP-1類似物,能在人體內建立長效機制。索馬魯肽既能降低血糖濃度,又能有效克服使用傳統降血糖藥物甘精胰島素后引發的體重增加的不良反應,試描述其發揮作用的基本原理:索馬魯肽為GLP-1類似物,人體內缺乏相應的水解機制,可持續通過促進胰島素的合成和分泌,降低血糖濃度,還能作用于下丘腦使機體產生飽脹感,減少對食物的攝入索馬魯肽為GLP-1類似物,人體內缺乏相應的水解機制,可持續通過促進胰島素的合成和分泌,降低血糖濃度,還能作用于下丘腦使機體產生飽脹感,減少對食物的攝入。
(3)請利用下列材料和用具設計實驗驗證索馬魯肽具有降糖作用,且其降糖效果優于GLP-1的。
材料和用具:患糖尿病的小鼠若干只、生理鹽水、索馬魯肽、GLP-1,靜脈滴注設備、血糖儀。
實驗思路:將患糖尿病的小鼠平均分為A、B、C三組,用血糖儀測量其起始血糖值;使用靜脈滴注設備進行滴注,A組滴注適量的索馬魯肽,B組滴注等量的GLP-1,C組滴注等量的生理鹽水;一段時間后再次用血糖儀測量三組小鼠的血糖值,比較各組血糖降低值的大小將患糖尿病的小鼠平均分為A、B、C三組,用血糖儀測量其起始血糖值;使用靜脈滴注設備進行滴注,A組滴注適量的索馬魯肽,B組滴注等量的GLP-1,C組滴注等量的生理鹽水;一段時間后再次用血糖儀測量三組小鼠的血糖值,比較各組血糖降低值的大小。
實驗結果:A組血糖降低值最大,其次為B組,C組血糖幾乎沒有降低A組血糖降低值最大,其次為B組,C組血糖幾乎沒有降低。
【考點】血糖平衡調節.
【答案】促進;索馬魯肽為GLP-1類似物,人體內缺乏相應的水解機制,可持續通過促進胰島素的合成和分泌,降低血糖濃度,還能作用于下丘腦使機體產生飽脹感,減少對食物的攝入;將患糖尿病的小鼠平均分為A、B、C三組,用血糖儀測量其起始血糖值;使用靜脈滴注設備進行滴注,A組滴注適量的索馬魯肽,B組滴注等量的GLP-1,C組滴注等量的生理鹽水;一段時間后再次用血糖儀測量三組小鼠的血糖值,比較各組血糖降低值的大小;A組血糖降低值最大,其次為B組,C組血糖幾乎沒有降低
【解答】
【點評】
聲明:本試題解析著作權屬菁優網所有,未經書面同意,不得復制發布。
發布:2024/4/20 14:35:0組卷:10引用:1難度:0.5
相似題
-
1.神經系統對內分泌功能的調節有甲、乙、丙三種模式,如圖所示.據圖分析回答:
(1)若甲模式中,靶腺為甲狀腺,則中樞神經系統通過下丘腦分泌
激素到達垂體,調節垂體分泌某激素,進而再影響和調節甲狀腺的分泌,這種調節方式稱為
(2)抗利尿激素的合成和分泌屬于圖中
(3)血糖濃度升高,一方面可以直接刺激
(4)在寒冷環境中,能通過丙模式促進甲狀腺分泌甲狀腺激素,其反射弧的感受器是發布:2024/12/31 5:0:5組卷:4引用:3難度:0.5 -
2.如圖為人體的生命活動調節示意圖。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
A.血糖平衡調節的過程可以通過A→C→D→E來實現,屬于體液調節 B.當人的手被針扎縮回時,其調節過程可通過A→B→E來實現,屬于神經調節 C.水鹽平衡調節的過程可以通過A→B→C→D→E來實現,屬于神經調節 D.體溫調節過程可通過A→B→E來實現,體溫調節中既有神經調節,也有體液調節 發布:2024/12/31 5:0:5組卷:5引用:3難度:0.7 -
3.如圖是人體血糖濃度變化的曲線,箭頭表示進食,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曲線ab段與曲線ef段血糖濃度上升的主要原因相同 B.曲線bc段與曲線de段血液中胰島素含量不同 C.fg段血糖維持相對穩定只依靠內分泌系統的調節就能完成 D.當血糖濃度偏低時,胰高血糖素可促進肝糖原和肌糖原分解從而使血糖濃度升高 發布:2024/12/31 5:0:5組卷:5引用:4難度: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