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學年河南省創新聯盟高二(上)第一次聯考生物試卷(B卷)
發布:2024/4/20 14:35:0
一、選擇題:本題共25小題,每小題2分,共50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
-
1.在2022年的北京冬奧會上,我國運動健兒取得了驕人的成績。在運動員的科學訓練和比賽期間需要監測一些相關指標,下列指標中屬于內環境組成成分的是( )
A.呼吸酶 B.DNA聚合酶 C.尿素 D.胃蛋白酶 組卷:16引用:5難度:0.8 -
2.下列有關人體內環境的說法,正確的是( )
A.人體細胞內液和細胞外液構成的液體環境叫內環境 B.大量運動產生乳酸,會使人體的pH呈酸性,導致患病 C.多攝入堿性食物,使人體pH呈堿性,有利于身體健康 D.人體血漿中存在多種緩沖對,可使pH保持在一定范圍內 組卷:14引用:4難度:0.7 -
3.人體內環境滲透壓可分為由蛋白質等大分子物質形成的膠體滲透壓和由無機鹽等小分子物質形成的晶體滲透壓。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
A.細胞外液的滲透壓主要由Na+和K+決定 B.細胞外液的滲透壓90%以上來源于晶體滲透壓 C.組織液和淋巴液中沒有膠體滲透壓 D.血漿的膠體滲透壓升高會導致組織水腫 組卷:11引用:4難度:0.8 -
4.有氧運動(如慢跑、快走等)是維持身體健康和增強體質的有效措施。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
A.在運動過程中,由血漿進入組織液中的O2量會增加 B.體液中的葡萄糖進入線粒體氧化分解釋放的能量供肌肉細胞收縮利用 C.人體劇烈運動會使血漿中O2濃度下降,刺激呼吸中樞,使呼吸頻率加快 D.運動過程中人體體溫會略微升高,說明內環境失去了穩態 組卷:72引用:8難度:0.8 -
5.如圖表示三種海蟹在其他環境條件一定時,改變海水濃度時三種海蟹血液濃度的變化情況(已知海水的正常濃度約為0.5mol?L-1)。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海水濃度的變化對海蟹內環境的組成成分無任何影響 B.甲海蟹在較低濃度的海水中能維持內環境的相對穩定 C.乙海蟹調節內環境相對穩定的能力最強 D.丙海蟹調節內環境相對穩定的能力最弱 組卷:18引用:2難度:0.8 -
6.常規體檢時,血液生化六項的測定值與參考值的大小關系是醫生做出診斷的重要參考依據。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穩態的改變會影響組織細胞的正常代謝 B.內環境是機體進行細胞代謝的重要場所 C.內環境穩態離不開人體各器官、系統的分工合作和協調一致 D.各項生化指標的測定值都有一個變化范圍,與個體差異有關 組卷:32引用:11難度:0.7 -
7.血漿的主要作用是運載血細胞,運輸維持人體生命活動所需的物質和體內產生的廢物等。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血漿中含有血紅蛋白、胰島素、尿素、維生素等物質 B.血漿的理化特性保持不變是內環境穩態的首要表現 C.血漿中的酸堿緩沖對直接參與胃液中pH的調節 D.血管壁通透性改變可能會導致血漿滲透壓降低,從而引起組織液增多 組卷:12引用:5難度:0.8 -
8.2022年6月5日,神舟十四號載人飛船發射成功,順利將3名航天員送入太空。某校學生集體觀看了這個過程,當時學生的自主神經系統可能發生的變化是( )
A.交感神經興奮,支氣管收縮 B.交感神經興奮,心跳加快 C.副交感神經興奮,心跳減慢 D.副交感神經興奮,胃腸蠕動減弱 組卷:60引用:16難度:0.7 -
9.人的大腦皮層有140多億個神經元,組成了許多的神經中樞,使大腦有很多復雜的高級功能。下列關于人腦高級功能的說法,正確的是( )
A.若某人大腦皮層語言中樞H區受損,則其看不懂文字 B.感覺性記憶經過反復運用、強化才可能轉化為第一記憶 C.學習和記憶涉及腦內神經遞質的作用和某些蛋白質的合成 D.短時記憶可能與突觸形態和功能的改變以及新突觸的建立有關 組卷:40引用:20難度:0.6 -
10.如圖表示兩個神經元的結構關系。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a,c結構分別通過電信號、電信號與化學信號的形式傳遞興奮 B.若有效刺激b點,則在a,d處均可能測得膜電位的變化 C.c結構中的神經遞質與相應受體結合使下一個神經元產生興奮 D.靜息時,d處膜內電位為負、膜外電位為正 組卷:11引用:2難度:0.6
二、非選擇題:本題共5小題,共40分。
-
29.人的手不小心觸碰到了火或者尖銳的東西,手上的感覺神經末梢接受到這種刺激,神經將信息傳遞到神經中框,神經中樞發出信息,手就會迅速縮回。如圖表示縮手反射的反射弧及興奮在反射弧中的傳導和傳遞過程。回答下列問題:
(1)人的手指在受到針刺時,產生的興奮的傳遞方向是
(2)在結構丙中,突觸是由
(3)刺激圖中的④,A、B兩處的電流表中能發生偏轉的是組卷:3引用:5難度:0.7 -
30.糖尿病是一種慢性代謝性疾病,近年來由于受不健康生活方式和環境污染等諸多因素的影響,全球糖尿病發病率增長迅速。研究發現,部分糖尿病的發生與胰高血糖素樣肽1(GLP-1)的分泌量不足有關。GLP-1能促進胰島素的合成和分泌,并作用于下丘腦使機體產生飽脹感。進一步研究表明,胰高血糖素(Gn)可通過GLP-1受體調節胰島素的分泌,具體信號通路如圖所示。回答下列問題:
(1)由圖可知,Gn與GLP-1受體結合后,通過一系列路徑,最終
(2)GLP-1在血漿中極易被水解,因此必須持續靜脈滴注才能產生療效。通過基因工程獲得的藥物索馬魯肽為GLP-1類似物,能在人體內建立長效機制。索馬魯肽既能降低血糖濃度,又能有效克服使用傳統降血糖藥物甘精胰島素后引發的體重增加的不良反應,試描述其發揮作用的基本原理:
(3)請利用下列材料和用具設計實驗驗證索馬魯肽具有降糖作用,且其降糖效果優于GLP-1的。
材料和用具:患糖尿病的小鼠若干只、生理鹽水、索馬魯肽、GLP-1,靜脈滴注設備、血糖儀。
實驗思路:
實驗結果:組卷:10引用:1難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