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下面的文章,完成問題。
老屋窗口
余秋雨 ①前年冬天,母親告訴我,家鄉(xiāng)的老屋無論如何必須賣掉了。全家兄弟姐妹中,我是最反對賣的一個,為著一種說不清的理由。而母親的理由卻說得無可辯駁:“幾十年沒人住,再不賣就要坍了。你對老屋有情分,索性這次就去住幾天吧,向它告?zhèn)€別。”
②我回到了老屋,走到了我出生那間的窗臺。這是我的眼睛,我最初就在這兒開始打量世界。母親憐惜地看著成日趴在窗口的兒子,下決心卸去沉重的窗板,換上推拉玻璃。玻璃是托人從縣城買來的,路上碎了兩次,裝的時候又碎了一次,到第四次才裝上。窗外是茅舍、田野,不遠處便是連綿的群山。于是,童年的歲月便是無窮無盡對山的遐想。山那邊是什么呢?是集市?是大海?是戲臺?是神仙的所在?直到今天,我還沒有到山那邊去過,我不會去,去了就會破碎了整整一個童年。
③這天晚上我睡得很早。天很冷,鄉(xiāng)間沒有電燈,四周安靜得怪異。一床剛剛縫好的新棉被是從同村族親那里借來的,已經曬了一天太陽,我一頭鉆進新棉花和陽光的香氣里,幾乎熔化了。或許會做一個童年的夢吧?
④第二天早上,我瞇縫著眼睛向窗外看去,竟是一排銀亮的雪嶺,昨天晚上下了一夜大雪,下在我無夢的沉睡中,下在歲月的溝壑間。
⑤一個陡起的記憶猛地闖入腦海。也是躺在被窩里,兩眼直直地看著銀亮的雪嶺。母親催我起床上學,我推說冷,多賴一會兒。母親無奈,叫著我看窗外。“諾,你看!”她突然用手指了一下。
⑥順著母親的手看去,雪嶺頂上,晃動著一個紅點。這是河英,我小學的同班同學,她住在山那頭,翻山上學來了。她頭上扎著一方長長的紅頭巾,那是學校的老師給她的。這么一個女孩子一大清早就要翻過雪山來上學,家長和老師都不放心,后來有一位女教師出了主意,叫她扎上這方紅頭巾。女教師說:“只要你翻過山頂,我就可以憑著紅頭巾找到你,盯著你看,你摔跤了我就上來幫你。”河英的母親說:“這主意好,上山時歸我看。”
⑦我母親每天期待著這個紅點,作為催我起床的理由。這紅點,已成了我們學校上課的預備鈴聲。只要河英一爬上山頂,山這邊有孩子的家庭就忙碌開了。
⑧河英是我們學校的第一個女生。她進校之后,陸續(xù)又有一些女孩子進來,教室里滿滿的,很像一個班級了。
⑨有一次,開運動會,學生們排隊出來了,最引人注目的是河英。她已是一個大姑娘,運動衫褲是她自己照著畫報上女運動員的照片縫制的,深藍色的土布衣衫裁得很窄,繃得很緊,身材一下子顯得更加頎長,線條流暢而柔韌。我記得她走出操場前幾次在女教師跟前忸怩退縮,不斷抻拉著自己的短褲,像要把它拉長。最后,幾個女教師一把將她推出了門外。門外,立即卷起鄉(xiāng)親們的一片怪叫,怪叫過后一片嘁嚓,嘁嚓過后一片寂靜。這一天,整個運動會的中心是她,其他稚氣未脫的孩子跳跳蹦蹦,都引不起太多的注意。
⑩這次運動會后,經常可以聽到婦女這樣罵女兒:“你去浪吧,與河英一樣!”好幾個女孩子退學了,男孩子也經不起家長的再三叮囑,不再與河英一起玩,一起走路。我母親聽說這事后,怔怔地出了半天神,最后要我去邀請河英來家里玩。
?今天,我躺在被窩里,透過玻璃窗口死死盯著遠處的雪嶺,總想在那里找到什么。好久好久,什么也沒有,沒有紅點,也沒有褐點和灰點。
?起床后,我與母親談起河英,母親也還記得她,說:“可以找米根打聽一下,聽說他開了一家小店。”
?那天上午,我踏雪找到了他的小店,打聽河英的下落。他說:“虧得你還記得她。山里女人,就那個樣子了,成天干粗活,又生了一大堆孩子,孩子結婚后與兒媳婦們合不來,分開過。成了老太婆了,我前年進山看到她,連我的名字也忘了。”就這樣,三言兩語,就把童年時代最要好的朋友交割清了。
?離開小店,才走幾步就看到了我們的校門。放寒假了,校園里寂靜無人,我獨個兒繞圍墻走了一圈便匆匆離開。母親憂傷地說:“我們這一回去,再也不會來了。沒房了,從此余家這一脈的后代真要浪跡天涯了。”
?第二天一早,我依然躺在被窩里,透過老屋窗口,凝視著雪嶺。那個消失的紅點,突然變得那么遙遠,那么抽象,卻又那么震撼人心。
節(jié)選自余秋雨《文化苦旅》有刪改(1)作者在第①段反對賣老屋“為著一種說不清的理由”,通讀全文后,你讀出了作者什么理由?請簡述。
(2)請從修辭角度賞析第②段和第?段畫橫線句子。
①山那邊是什么呢?是集市?是大海?是戲臺?是神仙的所在?
②就這樣,三言兩語,就把童年時代最要好的朋友交割清了。
(3)第⑩段畫波浪線句子中母親“怔怔地出了半天神”,請發(fā)揮想象,補寫此時母親的心理活動。
(4)“紅點”在文章中多次出現(xiàn),請體會其豐富的意蘊。
【答案】(1)童年的“我”趴在窗臺,開始打量世界,引發(fā)無數(shù)遐想,老屋承載了童年時的回憶;通過老屋窗戶看到河英的身影出現(xiàn)在遠方雪嶺上,作者才開始起床上學,老屋是作者精神的家園;老屋雖長期無人居住,但作者內心無法割舍,作者想在熟悉的境地中,找回人生的起點,表達內心的珍惜。
(2)①運用排比的修辭方法,寫出了“我”對山那邊的憧憬。
②運用比喻的修辭方法,寫出了長大后好朋友間的隔膜。
(3)你們怎么能這樣對待河英呢?河英好可憐呀!
(4)第⑥段“紅點”指代的是翻山過來上學的河英;第?段和結尾段“紅點”指的是那段美好的童年時光。
(2)①運用排比的修辭方法,寫出了“我”對山那邊的憧憬。
②運用比喻的修辭方法,寫出了長大后好朋友間的隔膜。
(3)你們怎么能這樣對待河英呢?河英好可憐呀!
(4)第⑥段“紅點”指代的是翻山過來上學的河英;第?段和結尾段“紅點”指的是那段美好的童年時光。
【解答】
【點評】
聲明:本試題解析著作權屬菁優(yōu)網所有,未經書面同意,不得復制發(fā)布。
發(fā)布:2024/10/17 18:0:2組卷:16引用:1難度:0.3
相似題
-
1.閱讀下面文字,回答問題。
母親和我的書
梁曉聲 ①我忘不了我的小說第一次被印成鉛字那份兒喜悅,我日夜祈禱的就是這回事兒。避開人,我躲在一個地方哭了,那一時刻我最想我的母親……
②一九六三年,我上小學五年級。已經有了三十多本小人書。買糧、煤回來,我總能得到幾毛錢。這幾毛錢加上母親平日給我的一些鋼蹦兒,漸漸積攢到一元多,就去買小人書。母親從不反對我買小人書。
③我還經常出租小人書。有一次火車站派出所一位年輕的警察,沒收了我全部的小人書,說我影響了站內秩序。我一回到家就嚎啕大哭。我那種可憐的樣子,使母親為之動容。于是她帶我去討還我的小人書。
④“不給!出去!出去!”車站派出所年輕的警察粗魯?shù)貙⒛赣H和我從派出所推出來。母親對他說:“不給,我就坐臺階上不走。”他說:“誰管你!”砰地將門關上了。“媽,咱們走吧。我不要了……”我仰起臉望著母親,心里一陣難過。親眼見母親因自己而被人呵斥,還有什么事比這更令一個兒子內疚的?“不走,媽一定給你要回來!”母親說著,就在臺階上坐了下去,并且扯我坐在她身旁,始終用一條手臂摟著我。我覺得母親似乎一動也沒動過,仿佛被一種持久的意念定在那兒了。我想我不能再對母親說:“媽,我們回家吧!”那意味著我失去的是三十幾本小人書。而母親失去的是一個十分自尊的女人的尊嚴。
⑤天漸漸黑了,“給你們吧……”年輕警察將我的小人書連同書包扔在我懷里。母親終于拉著我起身,昂然走下臺階。“站住!”年輕警察跑下了臺階。向我們走來。母親則將我扯近她身旁。像剛才坐在臺階上一樣,又用一條手臂接著我。年輕警察攔住一輛汽車,以不容違抗的語氣對司機大聲說:“把那個女人和孩子送回家去。要一直送到家門口!”
⑥我買的第一本長篇小說是《青年近衛(wèi)軍》,要一元多錢。我還從來沒有向母親一次要過這么多錢。但我想有一本《青年近衛(wèi)軍》,想得整天失魂落魄,無精打采。
⑦在自己對自己的慫恿之下,我到母親的工廠向母親要錢。那是我第一次到母親為我們掙錢的那個地方。我穿過一排排縫紉機,走到那個角落,看見一個極其瘦弱的毛茸茸的褐色的脊背彎曲著,頭湊近在縫切機板上。
⑧“媽……”“媽……”背直起來了,我的母親。轉過身來了。我的母親。骯臟的毛茸茸的褐色的口罩上方,我熟悉的一雙疲憊的眼睛吃驚地望著我,我的母親的眼睛……“你來干什么?”“我……”“有事快說,別耽誤媽干活!”“我……要錢……”“要錢干什么?”“買書……”“多少錢?”“一元五角就行……”母親掏衣兜,掏出一卷毛票,用指尖龜裂的手指數(shù)著。
⑨母親數(shù)完將錢塞在我手心里了,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彎曲了背。立刻又將頭俯在縫切機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手腳并用的機械忙碌狀態(tài)……
⑩那一天我第一次發(fā)現(xiàn),我的母親原來是那么瘦小,竟快是一個老女人了!那時刻我努力想回憶起一個年輕的母親的形象,然而竟回憶不起母親她何時年輕過。那一天,我第一次覺得我長大了,應該是一個大人了。并因自己十五歲了才意識到自己應該是一個大人了而感到羞愧難當,無地自容。
?我鼻子一酸,攥著錢跑了出去……那天我用那一元五毛錢給母親買了一聽水果罐。
?“你這孩子,誰叫你給我買水果罐頭的?不是你說買書,媽才舍得給你錢的嗎?”那一天母親教落了我一頓。數(shù)落完了我,又給我湊足了買《青年近衛(wèi)軍》的錢。
?我想我沒有權利用那錢再買任何別的東西,無論為我自己還是為母親。我用那一元五毛錢鄭重地買下了《青年近衛(wèi)軍》,從此,我有了第一本長篇小說。
?_____。
(選文有刪改)(1)通讀全文,根據(jù)提示,在橫線上將文章情節(jié)補充完整。
①“我”積攢零錢買小人書,母親從不反對;
②
③
④“我”給母親買了水果罐頭,母親數(shù)落“我”后又給“我”湊足了買書的錢。
(2)警察對我和母親的態(tài)度前后發(fā)生了怎樣的變化?請結合上下文,說說警察態(tài)度轉變的原因是什么。
(3)請說說下面句子中加著重號詞語的表達效果。
母親拉著我起身,昂然走下臺階。
(4)請對選文中加橫線的句子進行賞析。
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彎曲了背,立刻又將頭俯在縫紉機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手腳并用的機械忙碌狀態(tài)……
(5)讀完全文,深深感動之際,請你為文章補充一個簡短的結尾段與第①段相呼應。思考后寫在下面橫線處。發(fā)布:2024/12/27 2:0:1組卷:29引用:5難度:0.5 -
2.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孤獨的文明
余顯斌
①蒼龍山清秀如眉,值得一游。
②這,是一個朋友說的。那兒,我很少去。一天,有點空閑后,我和妻子帶著飲料,還有食物去了。當時是秋天,樹葉黃紅一片,天氣晴好如水。到了地方,果然很美。
③蒼龍山猶如長眉,微微皺起。一座亭子,在眉毛一樣密密麻麻的樹林里,如一顆美人痣一樣,時時隱現(xiàn)。
④我們沿著上山的臺階慢慢走著。一級級臺階,彎彎曲曲,干凈如洗。
⑤到了半山腰時,那兒有個平臺,幾棵松樹挺立著一片青綠,樹下有張石桌,幾張石凳。
⑥幾個年輕人圍著桌子,有的吃著餅干,有的喝著飲料,大聲說笑著,還有的嘰哩嘎啦地繞樹追趕著。我和妻子走累了,擦著額頭的汗,坐在一旁休息,喝起了飲料。
⑦那幾個年輕人吃完餅干,喝完飲料,扯出衛(wèi)生紙仔細擦了手。接著,一個個手一揚,將衛(wèi)生紙無一例外地白花花地扔在地上。我看了,不由得皺皺眉。妻子忙攔著,輕聲道:“別管閑事,和你無關。”
⑧我搖搖頭,長嘆了一口氣,沒有說什么。
⑨這時,一個老人拿著個蛇皮袋子慢慢走來,將衛(wèi)生紙小心拾起,仔細折疊后,放進了袋子。一個小伙子見了,大聲道:“老頭,這飲料罐能賣點錢。那點紙,能賣啥?”說完,“哐”的一聲,扔過一個飲料罐。老頭見了,無言拾起,輕輕放入袋中。
⑩接著,又有幾個易拉罐飛來。
?老人沒說什么,只是抬頭望望,再次拾起。
?老人已經七十多了,頭發(fā)花白,一臉的皺紋。
?我見了,暗暗同情起老人來,拿了自己和妻子喝過的飲料罐,走了過去,笑著放入他的袋子里。他再次抬起頭,對我微微一笑,算是招呼。然后,扛著袋子悄悄下山去了,消失在陽光里。
?那天,我和妻子盡興而歸。
?幾天后,和朋友再見,談到蒼龍山的潔凈,談到那個可憐的拾破爛的老頭。朋友一愣,告訴我:那是本市環(huán)保局的一個局長,退休后回到小城,一次,去蒼龍山游玩,看到滿山垃圾,一聲嘆息,找個袋子開始撿拾起垃圾來。以后,這就成了他的慣例,每天如此。
?一時,我臉紅了,妻子也臉紅了。原來,蒼龍山的潔凈,蒼龍山的優(yōu)美,不是天然生成的,是一個老人用手一下又一下?lián)焓捌饋淼摹?br />?文明,不是清閑的文字描寫,是一種彎下身子的身體力行。
(1)結合語境,分析文中畫線句子環(huán)境描寫的作用。
(2)閱讀下面一段話,揣摩加點的詞語表達了老人怎樣的心理?
我見了,暗暗同情起老人來,拿了自己和妻子喝過的飲料罐,走了過去,笑著放入他的袋子里。他再次抬起頭,對我微微一笑,算是招呼。
(3)說說文中的老人身上有哪些優(yōu)秀的品質。發(fā)布:2024/12/27 2:30:1組卷:12引用:3難度:0.5 -
3.課外閱讀我能行。
獻身革命的方志敏??1935年1月,因為叛徒出賣,方志敏被捕。蔣介石知道后,命令國民黨江西省黨部頭子俞伯慶勸降方志敏。俞伯慶假惺惺地對方志敏說:“蔣委員長很想重用你,你為什么不爭取出來為黨國效力呢?”方志敏哼了一聲,說:“蔣介石是什么東西?”俞伯慶壓住怒火又試探著說:“你們紅軍不是已經敗了嗎?”方志敏堅定地反駁:“我們永遠不會失敗!”
??俞伯慶見勸降不成,又派了軍法處長和方志敏“談話”,處長說:“你知道你們那個孔先生吧?他現(xiàn)在可是黨國的少將參議,春風得意得很哪!”
??“這個無恥的叛徒,我絕對不會跟他一樣。”方志敏一聽,站起身厲聲喝道,“革命者寧可被敵人殘殺也決不投降敵人!要我屈膝投降,休想!”
??三番五次的勸降都失敗了,敵人終于露出了豺狼的兇相。他們給方志敏吃霉米飯,里面還要加上稗子、谷殼和沙石。牢房里黑暗潮濕,老鼠到處竄,臭蟲爬滿墻,虱子滿被褥。除了惡劣的生活環(huán)境外,敵人每天還要用酷刑“招待”他,皮鞭、老虎凳、辣椒水,可方志敏仍然沒有絲毫的動搖。
??1935年8月6日,勸降不成的國民黨無奈地將方志敏押赴刑場。在刑場上,敵人讓方志敏轉過身去,方志敏大笑道:“我都不怕,你們怕什么?我倒要看看法西斯的子彈是怎樣射穿我的胸膛的!”天下起了雨,方志敏倒在了他熱愛的這片大地上。
??葉劍英元帥曾題詩稱頌方志敏:“血染東南半壁紅,忍將奇跡作奇功。文山去后南朝月,又照秦淮一葉楓。”正因為有無數(shù)個方志敏式的“耿耿丹心,錚錚鐵骨”,才煉鑄了中華民族不倒的長城。
(1)“春風得意”在詞典中的意思有:①形容考上進士后得意的心情;②指進士及第;③形容人官場騰達或事業(yè)順心時揚揚得意的樣子。“春風得意”在文中的意思是
(2)對第1自然段方志敏說的話理解錯誤的一項是
A.方志敏堅信革命一定能勝利。
B.方志敏認為堅持正義的共產黨一定會推翻國民黨的反動統(tǒng)治。
C.方志敏憎恨當時的國民黨反動統(tǒng)治。
D.方志敏認為俞伯慶在欺騙他,因為他根本不相信蔣介石。
(3)文章中的畫線句子表現(xiàn)了方志敏同志
A.剛正不阿
B.視死如歸
C.不屈不撓
D.義正詞嚴
(4)短文從哪兩個方面表現(xiàn)出方志敏具有堅定的革命意志?
(5)方志敏只有一個,短文的最后一句為什么說“正因為有無數(shù)個方志敏式的‘耿耿丹心,錚錚鐵骨’,才煉鑄了中華民族不倒的長城”?發(fā)布:2025/2/28 10:30:1組卷:16引用:2難度: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