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下面的議論文,完成問題。
“快趣”與“慢妙”
王南海 ①人們是喜歡快的,快有快的趣味。
②比如古人詩中就有“千里江陵一日還”的豪邁,大江浩蕩,水流湍急,舟行千里。隨著時代發展,科技一路前行,高鐵應運而生。如今,不要提“千里江陵一日還”,即使早晨在廣州吃罷早茶,下午也可以閑適地在北京吃烤鴨。
③我也喜歡快趣。比如當你想旅行時,翻開中國地圖或是旋轉地球儀,千里萬里,甚至大洋彼岸,都不再是遙遠的距離。我們已經居住在一個地球村。通訊技術也發達了。想來,小時候要想打個長途電話,需先到郵電局排隊,然后申請一個小牌子,進入電話亭中接通。每一分鐘都是昂貴的電話費用,讓人只能長話短說。
④如今,多種通訊方式,早就不再需要去排隊打長途。郵件,短信,甚至微信,都可以讓天涯咫尺間,哪怕在異國他鄉,也能馬上看到你的笑臉。人們不再寫字,不再字斟句酌,表達快捷,何樂而不為?
⑤但是,靜下來想想,慢也有慢的妙處。
⑥慢下來,也很幸福。比如慢車旅行,如果你有一段長長的假期,不妨選擇一種慢車旅行。車的速度不快,你可以慢慢地觀賞田野風光,可以和周邊的游客慢慢地嘮嘮家常。此時,一切都緩緩的,不急不躁。車輪的“咣當,咣當”聲似乎也極富韻律之美。
⑦慢慢地給遠方的朋友寫一封信。先是鋪平信紙,信紙上有淡淡的花紋,那是我精挑細選的結果。找出朱紅的鋼筆,一字一畫地寫上思念,有時候,需要想想,應該如何表達。有時候,自己也會被其中的妙趣逗樂。想象著朋友打開信紙后,會以什么樣的表情讀信,心中也會洋溢著一種溫暖。A
⑧慢慢地寫一幅字。需要用老式的硯臺。需要慢慢地磨墨,慢慢地運筆。記得讀過畢淑敏的一篇散文,說:既然有調好的墨汁,為什么還要去研墨?一位老人說:“要那么快干什么?慢慢地磨墨,慢慢地想,慢慢地醞釀情緒,慢慢地琢磨還有什么更好的表現方式,一圈圈地磨著墨,思緒也就慢慢地分泌出來、深入下去,看著清水漸漸地,變得像糯米粥一樣稠厚,火候就快到了?!盉
⑨慢慢地在鄉下種種菜,喝喝茶。人需要擁抱自然,更需要“接地氣”。慢下來,讓自己在鄉下體味田園之美,懂得四季之樂,看著春發、夏長、秋收、冬藏。感受著四時節令,一份熨過的平靜便油然而生。C
⑩感情也需要慢慢的。人們說,那時慢,一份美好的情愫,如一枚小小的種子,暗暗地播種,它需要兩個人精心地呵護,慢慢地經歷時光,才彼此有了默契和依戀。那份感情,才會如水到渠成,可以經歷歲月和時光的檢驗。
?在快與慢之間,人們做著選擇和評判。想來,快有快趣,慢有慢妙。
(1)下列對選文中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CC
A.文章先談論“快”后談論“慢”,主要是由于現代人尤其是年輕人普遍追求快節奏,緊扣時代熱點。
B.作者前后兩次舉旅行的例子,說明科技進步增加了旅行的“快趣”,而慢車旅行也有“慢妙”。
C.文章采用“總—分—總”的結構,論證了“快”和“慢”的辯證關系。
D.第⑧段中,老人認為慢慢磨墨好處多多,如可以醞釀情緒、琢磨方法、分泌思緒、把握火候等。
(2)本文中作者先后列舉了哪幾個事例來說明“慢也有慢的妙處”?
(3)下列句子是從原文中摘出來的,如果還原到文中去,放在A、B、C哪一處最合適?請簡述理由。
“從前的腳步好慢,從一個村子,到另一個村子,要走一天的時間。從前的日子很慢很暖,裹在淡淡的煙火里,日日年年”。
【答案】C
【解答】
【點評】
聲明:本試題解析著作權屬菁優網所有,未經書面同意,不得復制發布。
發布:2024/4/20 14:35:0組卷:17引用:1難度:0.5
相似題
-
1.《魚我所欲也》整體感知。
第一部分:(從
第一層:(從
第二層:(從
第三層:
第二部分:(從
第一層:(從
第二層:(從
第三層:(最后一句),與第一部分結尾相呼應,人應該保有本心。發布:2024/12/27 0:30:2組卷:29引用:2難度:0.4 -
2.課堂探究。
探究一 課文《魚我所欲也》開篇是怎樣提出中心論點的?
探究二 論點提出以后,文章是怎樣圍繞論點進行逐層論述的?發布:2024/12/27 1:0:4組卷:20引用:2難度:0.6 -
3.閱讀《涵養守護生態的政德》一文,完成問題。
①歸有光在《吳山圖記》中,記述了好友魏用晦為官的事跡。“君之為縣有惠愛,百姓扳留之不能得,而君亦不忍于其民;由是好事者繪《吳山圖記》以為贈?!庇纱?,《吳山圖記》所顯示的就不僅是山水之美,還體現出魏用晦之政績卓越。再讀《吳山圖記》,有段話值得細細思量:“夫令之于民誠重矣。令誠賢也,其地之山川草木,亦被其澤而有榮也;令誠不賢也,其地之山川草木,亦被其殃而有辱也?!边@告訴我們,一個真心為民的為官者,山川草木能受其恩澤,生態環境也能得到改善。
②在我國歷史上,流傳著許多為官者澤被山水的動人故事。據史料記載:西晉文學家潘岳擔任河陽縣令期間,針對縣里土地貧瘠、植被稀少的現狀,發動百姓栽種桃李,日子一長,果樹連成了片,春天花如云霞,秋末碩果累累。人們給河陽起了個富有詩意的名字,叫作“花縣”。
③“天育物有時,地生財有限。”古之為官者恩澤山川草木、江河湖海,具有樸素的生態文明理念,堪稱造福子孫的德政工程,值得今人學習。
④生態興則文明興。今天,我們黨提出“山水林田湖草是一個生命共同體”“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藍天也是幸?!薄焉鷳B文明建設納入“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可以說,建設美麗中國,不僅是一種生態文明思想,也是為官者應當秉持的政德。
⑤我們黨的很多領導干部一直重視山川草木,始終堅持綠色發展,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還記得“焦桐”嗎?那是焦裕祿治理蘭考的見證,正是“焦桐”改善了當地的鹽堿地。還記得“谷樹”嗎?那是谷文昌栽下的木麻黃,他帶領百姓植樹造林8.2萬多畝,為改變東山千百年來惡性循環的生態環境作出了貢獻。還記得“大涼山林場”嗎?這片林場因楊善洲聞名全國,他辛勤耕耘22年,植樹造林數萬畝,被人們稱為“草帽書記”。
⑥然而,也有少數人缺乏生態文明觀念,沒有用心盡責地處理破壞山川草木的事。去年,中央紀委專門通報曝光了六起生態環境損害責任追究典型問題,有的對企業長期違規排放污染地下水問題查處不力,有的對渣土場胡亂傾倒渣土、污染環境不及時處置。這些案例啟示我們:生態文明,連接著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為官一任就要惠澤一方生態。
⑦山川草木皆有情。堅持自然生態和政治生態一起抓,才能興盛一方水土,造福子孫后代。
(選自《人民日報》,2019年02月22日05版,有刪改)(1)請簡要概述全文的論述層次。
(2)第⑤段用了什么論證方法?有何作用?
(3)請結合全文說說怎樣才能“守護生態”。發布:2024/12/26 21:0:8組卷:2引用:2難度: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