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細胞抗原基因(SLA-2基因)是重要的免疫應答基因。科研人員克隆SLA-2基因,構建該基因的表達載體,進而獲得該基因優勢表達的豬腎上皮細胞。該實驗的主要流程如圖1(已知SLA-2基因長度為1100bp,質粒B的總長度為4445bp,其限制酶切割位點后的數字表示距復制原點的距離)。其中四種限制酶識別序列和切割位點如表,回答下列問題:

限制酶 | BclⅠ | NotⅠ | XbaⅠ | Sau3AⅠ |
識別序列及切割位點 | T↓GATCA | GC↓GGCCGC | T↓CTAGA | ↓GATC |
DNA(半保留)復制
DNA(半保留)復制
,為了使擴增的SLA-2基因與質粒連接,需要在引物的 5'
5'
(填3或5)端加上 NotI、XbaI
NotI、XbaI
限制酶識別序列。擴增結束后,常采用瓊脂糖凝膠電泳來鑒定PCR的產物,檢測發現擴增產物中除目的基因外,還有其他不同大小片段的非目的基因,可能的原因一般有以下哪些 ①③
①③
(填序號)。①模板受到污染
②復性溫度過高
③引物太短
④延伸溫度偏低
(2)過程②將重組質粒導入大腸桿菌的目的是
擴增重組DNA分子
擴增重組DNA分子
,該過程需要用 Ca2+
Ca2+
處理大腸桿菌,使細胞處于一種能吸收周圍環境中DNA分子的生理狀態,然后將大腸桿菌涂布在含有 氨芐青霉素
氨芐青霉素
(抗生素)的培養基上培養。(3)若用Sau3AⅠ和XbaⅠ完全酶切質粒C后進行電泳,依據圖2,在圖2上畫出可能得到的電泳條帶,同時在右側標出DNA片段長度


(4)科研中,一般利用最小致死濃度(使某種細胞全部死亡的最小濃度)的嘌呤霉素溶液處理以初步篩選轉化的豬腎上皮細胞。為確定初步篩選轉化豬腎上皮細胞的最小致死嘌呤霉素濃度,科研人員利用
未轉化的豬腎上皮
未轉化的豬腎上皮
細胞進行相關實驗,結果如圖3。根據實驗結果應使用濃度為 80ug/mL
80ug/mL
的嘌呤霉素溶液初步篩選轉化的豬腎上皮細胞,理由是 80ug/mL的嘌呤霉素溶液濃度是使未轉化的豬腎上皮細胞(沒有抗嘌呤霉素的細胞)全部死亡的最小濃度,能存活生長的即為已轉化的豬腎上皮細胞(有抗嘌呤霉素的細胞)
80ug/mL的嘌呤霉素溶液濃度是使未轉化的豬腎上皮細胞(沒有抗嘌呤霉素的細胞)全部死亡的最小濃度,能存活生長的即為已轉化的豬腎上皮細胞(有抗嘌呤霉素的細胞)
。【考點】基因工程的操作過程綜合.
【答案】DNA(半保留)復制;5';NotI、XbaI;①③;擴增重組DNA分子;Ca2+;氨芐青霉素;
;未轉化的豬腎上皮;80ug/mL;80ug/mL的嘌呤霉素溶液濃度是使未轉化的豬腎上皮細胞(沒有抗嘌呤霉素的細胞)全部死亡的最小濃度,能存活生長的即為已轉化的豬腎上皮細胞(有抗嘌呤霉素的細胞)

【解答】
【點評】
聲明:本試題解析著作權屬菁優網所有,未經書面同意,不得復制發布。
發布:2024/7/5 8:0:9組卷:12引用:2難度:0.6
相似題
-
1.下列有關基因工程技術和蛋白質工程技術敘述正確的是( )
A.DNA連接酶具有特異性,只能連接同一種限制性核酸內切酶切割形成的黏性末端 B.若能在植物細胞中檢測到相應的目的基因,則說明基因工程項目獲得成功 C.蛋白質工程需構建基因表達載體,改造后的蛋白質的性狀可遺傳給后代 D.將抗蟲基因整合到某植物的線粒體DNA中,可通過花粉傳播,從而引起基因污染 發布:2025/1/5 8:0:1組卷:6引用:1難度:0.7 -
2.幾丁質是許多真菌細胞壁的重要成分,幾丁質酶可催化幾丁質水解。通過基因工程將幾丁質酶基因轉入植物體內,可增強其抗真菌病的能力。回答下列問題:
(1)基因工程中所用的目的基因可以人工合成,也可以從基因文庫中獲得。基因文庫包括
(2)生物體細胞內的DNA復制開始時,解開DNA雙鏈的酶是
(3)DNA連接酶是將兩個DNA片段連接起來的酶,常見的有
(4)提取RNA時,提取液中需添加RNA酶抑制劑,其目的是
(5)若獲得的轉基因植株(幾丁質酶基因已經整合到植物的基因組中)抗真菌病的能力沒有提高,根據中心法則分析,其可能的原因是發布:2025/1/5 8:0:1組卷:2引用:2難度:0.6 -
3.下列有關基因工程的敘述,正確的是( )
A.質粒上標記基因的作用是便于重組DNA分子的篩選 B.目的基因必須整合到受體細胞的DNA中才能復制 C.構建表達載體時需要在目的基因前加上起始密碼子 D.誘變育種和基因工程的原理相同 發布:2024/12/31 5:0:5組卷:3引用:2難度: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