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改善某湖泊因水體污染導致的“富營養化”現象,科研人員進行了相關調查研究和生態修復工程。
(1)據調查,污染前該湖泊中的植物包括各種挺水植物、浮水植物和沉水植物,群落中植物的這種垂直分層的生態學意義是 顯著提高了群落利用陽光等環境資源的能力顯著提高了群落利用陽光等環境資源的能力。在受到輕微污染時,湖泊可以表現出一定的抵抗力穩定性,即 生態系統抵抗外界干擾并使自身的結構與功能保持原狀的能力生態系統抵抗外界干擾并使自身的結構與功能保持原狀的能力。
(2)研究者用菹草、苦草兩種沉水植物在該湖泊不同“實驗區”進行種植實驗,并測定了各區域水體中的總氮(TN)、總磷(TP)、葉綠素a含量等指標,實驗結果如圖1、圖2所示。請根據實驗結果回答相關問題。

①圖1結果說明:種植菹草、苦草均能有效降低水體中的總氮和總磷(TN和TP)種植菹草、苦草均能有效降低水體中的總氮和總磷(TN和TP)。
②水體中的葉綠素a含量可代表浮游藻類(單細胞藻類和藍細菌)的密度。由圖2可推測兩種植物可對“水華”的爆發起到 抑制抑制(填:“促進”或“抑制”)作用,請結合圖2以及植物代謝和“水華”相關知識說出推測該作用的理由(寫出兩點即可):兩種植物吸收了水體中部分N、P;兩種植物光合作用為初級消費者提供氧氣,使其正常生活繁殖,吃掉更多的浮游藻類兩種植物吸收了水體中部分N、P;兩種植物光合作用為初級消費者提供氧氣,使其正常生活繁殖,吃掉更多的浮游藻類。
(3)河蜆通過濾食水中微小生物和有機碎屑為食,為研究河蜆對富營養水體的改善效果和機理,研究人員設計了不同河蜆密度的野外實驗進行相關研究,實驗期間測量不同處理組水體葉綠素a濃度與底棲藻的葉綠素a濃度變化情況,結果如圖3、圖4所示。

注:水體葉綠素a濃度反映浮游藻類密度,底棲藻的葉綠素a濃度反映底棲藻類密度。
實驗中對照組的操作是 無河蜆無河蜆,出現圖3、圖4所示實驗結果的原因是 河蜆可以濾食浮游藻類,降低了浮游藻類濃度;同時改善了水體光照條件,進而促進了底棲藻類的生長和繁殖,降低了水體富營養化程度河蜆可以濾食浮游藻類,降低了浮游藻類濃度;同時改善了水體光照條件,進而促進了底棲藻類的生長和繁殖,降低了水體富營養化程度。
(4)在前兩項研究的基礎上,研究人員嘗試利用河蜆改善水體光照條件,促進沉水植被擴張或恢復。研究表明:苦草的相對生長率隨河蜆密度的增加而顯著升高。請參照(3)實驗,簡要寫出實驗步驟。(實驗所用容器為聚乙烯桶,注入湖水70L) 取四只注水水桶分別編號為1、2、3、4;在四個聚乙烯桶內種植等量的苦草幼苗,1號桶不放入河蜆,然后2、3、4號水桶依次分別放入低、中、高密度的河蜆;定期(一段時間后),記錄苦草的生長狀況并計算苦草的相對生長率取四只注水水桶分別編號為1、2、3、4;在四個聚乙烯桶內種植等量的苦草幼苗,1號桶不放入河蜆,然后2、3、4號水桶依次分別放入低、中、高密度的河蜆;定期(一段時間后),記錄苦草的生長狀況并計算苦草的相對生長率。
【考點】生態工程的實例和發展前景.
【答案】顯著提高了群落利用陽光等環境資源的能力;生態系統抵抗外界干擾并使自身的結構與功能保持原狀的能力;種植菹草、苦草均能有效降低水體中的總氮和總磷(TN和TP);抑制;兩種植物吸收了水體中部分N、P;兩種植物光合作用為初級消費者提供氧氣,使其正常生活繁殖,吃掉更多的浮游藻類;無河蜆;河蜆可以濾食浮游藻類,降低了浮游藻類濃度;同時改善了水體光照條件,進而促進了底棲藻類的生長和繁殖,降低了水體富營養化程度;取四只注水水桶分別編號為1、2、3、4;在四個聚乙烯桶內種植等量的苦草幼苗,1號桶不放入河蜆,然后2、3、4號水桶依次分別放入低、中、高密度的河蜆;定期(一段時間后),記錄苦草的生長狀況并計算苦草的相對生長率
【解答】
【點評】
聲明:本試題解析著作權屬菁優網所有,未經書面同意,不得復制發布。
發布:2024/6/27 10:35:59組卷:24引用:1難度:0.5
相似題
-
1.稻鴨共作是一種綜合農業技術。鴨子可為水稻除草、控蟲、松土、供肥和提供刺激源,稻田為鴨提供充足的水、適量的食物以及勞作、棲息場所,最終獲得無公害、安全、優質的大米和鴨肉。以下相關敘述不正確的是( )
A.該生態系統的功能包括物質循環、能量流動和信息傳遞 B.該生態系統中的生物群落由水稻、雜草、鴨子和昆蟲組成 C.稻鴨共作生態農業實現了物質良性循環與能量多級利用 D.一塊稻田中全部的稻飛虱(一種有害昆蟲)屬于一個種群 發布:2024/12/31 2:30:2組卷:25引用:3難度:0.7 -
2.如圖是某地農民以沼氣為紐帶建立的農業生態系統。沼氣是有機物質在厭氧環境中,通過微生物發酵作用,產生的一種可燃性氣體,其主要成分是甲烷。有機物變成沼氣的過程主要分為兩道工序:首先是分解細菌將糞便、秸稈中的復雜有機物分解成簡單有機物和CO2,再在甲烷菌的作用下將CO2還原成甲烷,甲烷菌也從中獲得能量而生長。回答下列問題:
(1)該系統有效促進了物質循環、能量流動和
(2)沼氣池中參與發酵的甲烷菌是一種細菌,其可遺傳變異的主要來源是
(3)沼氣池中參與發酵的細菌在生態系統中的成分屬于發布:2025/1/7 8:0:2組卷:0引用:1難度:0.7 -
3.在水庫的上游,將廢棄農田和鹽堿地改造成大面積蘆葦濕地,通過生物降解、吸收,可以有效解決城市生活污水造成的污染問題,使水庫水質得到明顯改善.下列相關說法,正確的是( )
A.流經該濕地的總能量是該濕地中的生產者所固定的太陽能 B.大量種植蘆葦的原因是蘆葦可以吸收城市污水中的有機污染物 C.濕地中生物種類多樣,可利用正反饋調節維持其結構和功能的相對穩定 D.從廢棄農田到蘆葦濕地的變化屬于次生演替,該過程體現了人類對群落演替的影響 發布:2024/12/31 2:30:2組卷:45引用:10難度: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