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山東省臨沂市平邑縣高考生物一模試卷
發布:2024/12/15 0:0:2
一、選擇題:本題共15小題,每小題2分,共30分。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個選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
-
1.研究發現,分泌蛋白的合成起始于游離的核糖體,合成的初始序列為信號序列,當它露出核糖體后,在信號識別顆粒的引導下與內質網膜上的受體接觸,信號序列穿過內質網的膜后,蛋白質合成繼續,并在內質網腔中將信號序列切除。合成結束后,核糖體與內質網脫離,重新進入細胞質。基于以上事實的推測,正確的是( )
A.核糖體與內質網的結合依賴于生物膜的流動性 B.附著在內質網上的核糖體合成的蛋白質都是分泌蛋白 C.用3H標記亮氨酸的羧基可追蹤上述分泌蛋白的合成和運輸過程 D.控制信號序列合成的基因片段發生突變可能不會影響該蛋白的繼續合成 組卷:87引用:21難度:0.7 -
2.蛋白激酶A(PKA)由兩個調節亞基和兩個催化亞基組成,其活性受cAMP(腺苷酸環化酶催化ATP環化形成)調節(如圖)。活化的PKA催化亞基能將ATP上的磷酸基團轉移到特定蛋白質的絲氨酸或蘇氨酸殘基上進行磷酸化,改變這些蛋白的活性。下列有關說法錯誤的是( )
A.調節亞基具有結合到cAMP的結構域,催化亞基包含活性位點 B.蛋白質的絲氨酸或蘇氨酸殘基上進行磷酸化的過程伴隨著ATP的水解 C.ATP不僅是生物的直接供能物質,還是合成cAMP、DNA等物質的原料 D.cAMP與調節亞基結合,使調節亞基和催化亞基分離,釋放出高活性的催化亞基 組卷:72引用:12難度:0.7 -
3.2021年4月14日發表在Nature期刊上的相關研究結果表明,稱為細胞周期蛋白D(細胞周期蛋白D1、D2和D3)的蛋白是驅動細胞分裂的細胞周期核心引擎的關鍵組成部分。細胞周期蛋白D-CDK4/6激酶的不受控制激活是許多類型癌癥發展的驅動力。細胞周期蛋白結合并激活細胞周期蛋白依賴性激酶(CDK)的機制如圖所示,當周期蛋白與CDK結合形成復合物后,weel/mikl激酶和CDK活化激酶(CDK-activitingkinase)催化CDK第14位的蘇氨酸(Thrl4)、第15位的酪氨酸(Tyr5)和第161位的蘇氨酸(Thrl61)磷酸化。但此時的CDK仍不表現激酶活性(稱為前體MPF)。然后CDK在蛋白磷酸水解酶cdc25C的催化下,使其Thr4和Tyr15去磷酸化,才能表現出激酶活性。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細胞周期的調控伴隨著相關CDK的磷酸化 B.細胞周期蛋白-CDK激酶發揮作用之后會被相關酶降解 C.一種周期蛋白只與一種CDK結合構成細胞周期蛋白-CDK激酶 D.抑制細胞周期蛋白-CDK激酶的活性往往導致細胞癌變 組卷:40引用:2難度:0.7 -
4.研究發現,R型活細菌整合了S型細菌的DNA片段后,第一次分裂產生的兩個子一代細菌中一個是R型細菌、一個是S型細菌,而子一代細菌的性狀遺傳是穩定的。下列有關推測較為合理的是( )
A.S型細菌的雙鏈 DNA片段插入了R型細菌擬核雙鏈DNA中 B.S型細菌DNA片段中的一條鏈替換了R型細菌質粒DNA的一條鏈 C.S型細菌的雙鏈DNA片段插入了R型細菌質粒雙鏈DNA中 D.S型細菌DNA片段中的一條鏈替換了R型細菌擬核DNA的一條鏈 組卷:38引用:4難度:0.6 -
5.心肌細胞不能增殖,基因ARC在心肌細胞中特異性表達,抑制其凋亡,以維持正常數量。細胞中某些基因轉錄形成的前體RNA經過加工過程中會產生許多非編碼RNA,如miR-223(鏈狀),HRCR(環狀)。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圖示中T1、T2、T3合成結束后的肽鏈氨基酸序列不同 B.核酸雜交分子1和2的形成原理是堿基互補配對原則,但二者存在不同的配對方式 C.促進基因miR-223的表達,有利于抑制心肌細胞的凋亡 D.HRCR可以吸附miRNA且miRNA越短越容易被吸附 組卷:14引用:2難度:0.7 -
6.白水牛的皮膚呈粉紅色,被毛、角和蹄均為白色,而眼睛呈現黑色,是我國稀有且珍貴的畜禽遺傳資源。我國科學家經過多年的研究,揭示了白水牛白毛色形成的分子機制。白水牛常染色體上一個名叫ASIP基因,其上游插入了一段長度為2809個核苷酸的特殊DNA片段,使得ASIP基因表達量相較于黑水牛提高了近10倍,而大量的ASIP基因表達產物的積累,會阻礙黑色素細胞的增殖分化和發育成熟,最終導致白水牛皮膚中缺乏成熟的黑色素細胞及黑色素顆粒。下列相關說法正確的是( )
A.白水牛的變異類型為染色體數目變異 B.白水牛白毛色與人類白化病的形成機制一樣 C.基因表達水平的高低,會影響生物體的性狀 D.白水牛稀有,據此推測白毛性狀受隱性基因控制 組卷:64引用:4難度:0.7 -
7.尼古丁是一種高度成癮的物質,自然存在于煙草中。它是煙草煙霧中的活性成分,具有刺激性氣味和辛辣的味道,可作用于自主神經系統,如圖所示。下列相關敘述,不正確的是( )
A.尼古丁與其受體結合后,可以使受體的空間結構發生改變為Na+提供通道 B.戒煙前,POMC神經元的興奮程度上升,食欲下降,腎上腺素的釋放增多 C.戒煙后,脂肪的分解程度下降,腎上腺素的釋放減少,體重也隨之下降 D.尼古丁通過呼吸系統進入內環境,經過體液運輸,作用于特定的細胞 組卷:47引用:18難度:0.6 -
8.“三多一少”是糖尿病患者的典型臨床表現。長期高血糖會導致糖尿病眼、糖尿病足等。科研人員研究了高糖、高滲透壓對兔角膜細胞的影響,結果如圖所示。下列說法不正確的( )
A.相同滲透壓下,高糖組較甘露醇組對細胞的損傷比例相對較低 B.同等高滲透壓條件下,隨著葡萄糖濃度升高,細胞損傷比例增加 C.高糖組可能通過促進凋亡蛋白的磷酸化導致細胞損傷 D.高糖組引起細胞損傷可能不只是通過提高滲透壓實現的 組卷:86引用:10難度:0.6
三、非選擇題:本題包括5小題;共55分。
-
24.為改善某湖泊因水體污染導致的“富營養化”現象,科研人員進行了相關調查研究和生態修復工程。
(1)據調查,污染前該湖泊中的植物包括各種挺水植物、浮水植物和沉水植物,群落中植物的這種垂直分層的生態學意義是
(2)研究者用菹草、苦草兩種沉水植物在該湖泊不同“實驗區”進行種植實驗,并測定了各區域水體中的總氮(TN)、總磷(TP)、葉綠素a含量等指標,實驗結果如圖1、圖2所示。請根據實驗結果回答相關問題。
①圖1結果說明:
②水體中的葉綠素a含量可代表浮游藻類(單細胞藻類和藍細菌)的密度。由圖2可推測兩種植物可對“水華”的爆發起到
(3)河蜆通過濾食水中微小生物和有機碎屑為食,為研究河蜆對富營養水體的改善效果和機理,研究人員設計了不同河蜆密度的野外實驗進行相關研究,實驗期間測量不同處理組水體葉綠素a濃度與底棲藻的葉綠素a濃度變化情況,結果如圖3、圖4所示。
注:水體葉綠素a濃度反映浮游藻類密度,底棲藻的葉綠素a濃度反映底棲藻類密度。
實驗中對照組的操作是
(4)在前兩項研究的基礎上,研究人員嘗試利用河蜆改善水體光照條件,促進沉水植被擴張或恢復。研究表明:苦草的相對生長率隨河蜆密度的增加而顯著升高。請參照(3)實驗,簡要寫出實驗步驟。(實驗所用容器為聚乙烯桶,注入湖水70L)組卷:24引用:1難度:0.5 -
25.鐮孢菌引起的小麥赤霉病被稱為小麥“游癥”,是威脅糧食安全的重大國際性難題。我國科學家從小麥近緣屬植物長穗偃麥草中首次克隆出主效抗赤霉病基因Fhb7(編碼一種谷胱甘肽S-轉移酶),為解決小麥赤霉病的世界性難題提供了“金鑰匙”。研究發現,用光誘導型啟動子(PrbcS)能夠使Fhb7基因表達,其結合T基因后能使Fhb7基因更高水平表達。
(1)PrbcS是一段有特殊結構的DNA片段,能被
(2)通過PCR技術擴增Fhb7基因片段,反應過程一般由95℃熱變性、55~60℃引物和模板配對、72℃延伸三個步驟,經過多次循環完成。延伸階段選用72℃而非95℃綜合考慮了兩個因素,這兩個因素是
(3)圖中甲、乙均為Fhb7基因表達載體構建過程中的中間載體,請分析重組載體丙的部分構建過程。區別含有中間載體甲與含有重組載體丙的微生物的方法是
(注:圖中單詞代表限制酶酶切位點)組卷:29引用:2難度: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