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2月4日,第24屆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將在北京和張家口舉行本會融入了很多“黑科技”:
(1)國家速滑館“冰絲帶”采用世界上最先進環保的二氧化碳制冰技術。制冰過程中,使二氧化碳氣體進入特定設備,在常溫下通過 壓縮體積壓縮體積的方式變為液態二氧化碳。接著液態二氧化碳進入蒸發器中汽化變為二氧化碳氣體,吸收吸收(選填“吸收”或“放出”)大量的熱量,結合其他工序,就能制造出優質的冰面。值得一提的是,制冰產生的余熱80%能夠回收再利用。
(2)據了解,五棵松體育中心測試賽主場館與訓練場館間距約為150米-200米。冰球裝備重量大,人工搬運較為費力,而物流機器人采用“激光+視覺”自助導航策略,實現小型運動器械的點對點搬運。激光測距有抗干擾能力比較強的特點,該特點是利用光在空氣中 沿直線傳播沿直線傳播的光學原理工作的。
(3)火炬解決了火焰顏色與穩定性,氫能安全利用等多項技術題。火炬外殼采用了重量輕的耐高溫碳纖維材料,碳纖維復合材料與鋁合金相比具有更小的 密度密度(填物理量)。
【答案】壓縮體積;吸收;沿直線傳播;密度
【解答】
【點評】
聲明:本試題解析著作權屬菁優網所有,未經書面同意,不得復制發布。
發布:2024/6/27 10:35:59組卷:34引用:1難度:0.5
相似題
-
1.請閱讀《載人航天》并回答問題。
載人航天我國的載人航天事業雖然起步晚,但進步快,現在已處于國際先進水平。要將飛船、空間站等航天器送上太空,需要用火箭來運載,而火箭在上升過程中需要消耗一定的燃料,早期的火箭使用氫氣作為燃料,用氧氣作為助燃劑。但由于氣體的體積較大,所以人們采取將氫氣和氧氣液化的方法減小燃料和助燃劑的體積。同時,航天器外殼的質量應盡量小一些,以便在燃料一定的情況下增大火箭的運送載荷(即運送的有用質量大小),從而提高火箭的發射效率。
航天器在穿過大氣層的過程中,會因與大氣的摩擦生熱而使得航天器的溫度升高,從而可能會將航天器燒毀。特別是航天員在太空完成任務后要乘飛船返回艙返回地面,當返回艙以數千米每秒的速度穿過稠密大氣層時,返回艙表面的溫度會達到上千攝氏度。如果不采取有效的防熱降溫措施,整個返回艙將會被燒為灰燼。
飛船返回艙的“防熱衣”主要通過三種方式將返回艙內部的溫度控制在30℃以下。一是吸熱式防熱,在返回艙的某些部位采用熔點高、比熱容大的金屬作為吸熱材料,通過這些材料的升溫過程來吸收大量的熱量:二是輻射式防熱,用外表面具有高輻射性能的涂層,將熱量輻射散發出去;三是燒蝕式防熱,利用高分子材料在高溫環境下的熔化、汽化、升華或分解帶走大量的熱量。
神舟飛船在軌道上運行的速度大約為7.8千米/秒,接近第一宇宙速度。如此快的速度下,要確保航天員的安全,就必須對返回地球后的最終著陸速度進行控制。為實現這一目標,技術人員在飛船研制階段開展大量試驗驗證和數據判讀,保證飛船在著陸過程中逐步降低速度,確保飛船順利再入大氣層;之后,返回艙進入大氣層后依靠空氣動力產生的阻力和升力減速;運動至距地面約10km時打開降落傘,進一步降低速度(見圖甲):在距離地面約1m處,返回艙底部的4臺著陸反推發動機同時點火,向下噴出高溫高壓氣體,對返回艙施加制動力,以確保其安全著陸(見圖乙)。
根據上述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1)火箭使用氫氣作為燃料,用氧氣作為助燃劑。為使一定質量的氫氣和氧氣的體積小一些,人們采取將氫氣和氧氣 的方法來減小它們的體積(填寫物態變化的名稱)。
(2)航天器外殼要求輕巧、耐高溫,所以航天器外殼材料應具有的物理屬性是 (填寫正確選項前的字母)。
A.密度大、熔點高
B.密度小、熔點高
C.密度大、熔點低
D.密度小、熔點低
(3)飛船返回艙返回地面的過程中,采取的防熱降溫措施之一就是利用高分子材料在高溫環境下燒蝕防熱的。這些高分子材料在燒蝕的過程中,所經歷的物態變化過程包括 (填寫正確選項前的字母)。
A.熔化
B.液化
C.汽化
D.凝華發布:2024/10/12 18:0:1組卷:35引用:1難度:0.6 -
2.學習了物態變化后,你認為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霜的形成是凝固現象 B.蒸發和沸騰是兩種不同的物態變化現象 C.在1標準大氣壓下,水達到100℃一定沸騰 D.液化石油氣是在常溫下,用壓縮體積的方法制成的 發布:2024/12/1 23:30:2組卷:123引用:12難度:0.9 -
3.取一支注射器,吸入一些液態乙醚,用橡皮帽套緊針頭處,如圖所示,再向外拉活塞,到一定程度時,注射器里的液態乙醚消失,然后往里推活塞,到一定程度時,可以觀察到又有 出現,這表明用 (填“壓縮體積”或“降低溫度”)的方法可以使氣體液化。此時注射器的溫度會有一定程度的 (填“上升”或“下降”)。
發布:2024/12/12 5:0:1組卷:636引用:12難度: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