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述類文本閱讀。
向夢想前行,我們皆是“可期少年” 中國小將蘇翊鳴憑借88.70分的成績摘得2022年北京冬奧會銀牌,為中國隊創造了該項目歷史最好成績,為中國單板滑雪寫下了嶄新的一筆。蘇翊鳴“一鳴驚人”背后呈現的是中國少年那股不服輸、不放棄的拼勁兒,是青年運動員奮勇爭先、為國爭光的使命擔當。中國少年,可畏可期。
讀懂“少年”之奮勇爭先,砥礪“不待揚鞭自奮蹄”的奮斗精神,做向夢想前行的“拼搏家”。從開幕式24名中國年輕人在茫茫白雪中串聯成中國結,展示奧林匹克精神要義,到蘇翊鳴奪銀,是中國運動員用汗水,完美詮釋著“人生能有幾回搏”的奮斗精神,注解著體育的本源和真諦。疫情大考之下,中華民族同心戮力、共克時艱,除了90后、00后少年在疫情一線堅守崗位外,以鐘南山、張伯禮等為代表的耄耋老人,因青春之光,他們“變身”為“少年”乘風破浪,堅守初心“疫”線而行交出了高分答卷。于此,年少不是專利,只是最富有活力的“成分”,每一個有夢想、不負韶華的普通人,皆可是“可期少年”。
讀懂“少年”之擔當作為,永葆“初生牛犢不怕虎”的昂揚自信,做向夢想前行的“領航人”。“少年強,則中國強”。自由式滑雪女子大跳臺資格賽中順利晉級決賽的谷愛凌、冰壺所有參賽隊伍中最年輕的隊長韓雨、參與自由式滑雪大跳臺資格賽的比拼代表團年齡最小的選手何金博……年少有為,初次登上冬奧舞臺的00后小將們意氣風發,以“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勇氣,在冰天雪地中掀起了“青春風暴”,讓青春燃燒沸騰。我們要拾起00后新生代們“愛拼才會贏”的斗志,將“年少輕狂”再次揮灑著汗水在祖國壯美河山之中,挑起實現“中國夢”重擔。
讀懂“少年”之趕考初心,磨煉“千磨萬擊還堅勁”的頑強意志,做向夢想前行的“答卷人”。109個冬奧小項,從約有三分之一是空白到實現“全項目參賽”,背后有著一批準00后和00后年輕人奮勇拼搏。共燃冰雪夢,激情向未來,這是中國人民與世界人民攜手同行,共創未來的美好期許,是少年奧運健兒初心使命深層次的體現,向世界展現著中國青年的氣質。為此,我們當接續“可畏可期”少年“不負韶華勤耕耘”之銳氣,奮發向上,篤行不怠,書寫“請黨放心,強國有我”新篇章。
成就冰雪榮耀,與世界攜手向未來。我們當如中國奧運健兒馳騁賽場、勇敢拼搏、挑戰超越,以嶄新的面貌、負責任的形象和自信平和的心態,呈現給世界一個大國風范。因為,向夢想前行,我們皆是“可期少年”!
(1)閱讀全文,說說選文的中心論點是什么?
(2)請分析選文第③段畫線句子運用了什么論證方法?有什么作用?
(3)作為“可期”少年,我們應該怎么做?請結合本文內容,說說你的看法。
【答案】(1)向夢想前行,我們皆是“可期少年”。
(2)舉例論證,舉谷愛凌、韓雨、何金博等年少有為的00后小將們為例,證明“少年強,則中國強”,從而證明分論點讀懂“少年”之擔當作為,永葆“初生牛犢不怕虎”的昂揚自信,做向夢想前行的“領航人”,進一步證明全文中心論點。
(3)示例:作為“可期少年”,我們要樹立遠大的志向,并腳踏實地、努力拼搏,不懼任何困難,迎難而上,不斷挑戰和突破自我,以谷愛凌、蘇翊鳴等奧運健兒為榜樣,在前進的道路上披荊斬棘,勇敢逐夢。
(2)舉例論證,舉谷愛凌、韓雨、何金博等年少有為的00后小將們為例,證明“少年強,則中國強”,從而證明分論點讀懂“少年”之擔當作為,永葆“初生牛犢不怕虎”的昂揚自信,做向夢想前行的“領航人”,進一步證明全文中心論點。
(3)示例:作為“可期少年”,我們要樹立遠大的志向,并腳踏實地、努力拼搏,不懼任何困難,迎難而上,不斷挑戰和突破自我,以谷愛凌、蘇翊鳴等奧運健兒為榜樣,在前進的道路上披荊斬棘,勇敢逐夢。
【解答】
【點評】
聲明:本試題解析著作權屬菁優網所有,未經書面同意,不得復制發布。
發布:2024/5/27 14:0:0組卷:7引用:1難度:0.5
相似題
-
1.閱讀下文,完成下列各題
嘗試錯誤 ①現代西方教育中有“嘗試錯誤”的理論;五百年前,明朝人沈君烈就提出“終日學終日誤,終日誤終日學”的觀點。可見,在錯誤中學習,勇于嘗試,就有機會獲得成功。
②楚漢相爭時,項羽的失敗,就在于他不知道在錯誤中學習。每當他有所主張,左右總是連聲稱“是”,欽佩拜伏。一直到死,他還錯誤地認為是“天之亡我,非戰之罪”。平時在百戰百勝中,他愈來愈自負。大難臨頭了,還在高唱“力拔山兮氣蓋世”。項羽難以放下身段,從自負的巔峰走下來,弄到無顏回江東的地步,結果只有死路一條。
③劉邦的成功,得益于在錯誤處注意學習。有人當面指責他,不應該一面洗腳一面和長者說話;有人暗暗提示他,不應該在韓信求封齊王的使者面前發脾氣;有人誠懇忠告他,不應該迷戀各國佳麗,要趕快遷都回關中去……他總會幡然醒悟,在錯誤中學到很多,終于獲得事業的成功。
④由此想起《潛虛》上的一句名言:“項羽日勝而亡,高祖日敗而王。”因為缺少學習改進的機會,自始至終固守一套僵化的戰略,所以日勝反而滅亡;因為在失敗之中善于學習,不斷總結經驗教訓,所以日敗反而稱王。
⑤古語也有“學書紙費,學醫人費”的說法。不費紙,學不好寫字;不費人,學不好醫術。一位成名的書法家,送你一幅字,在背后不知他撕毀了多少張紙,才成就這一幅字。更不要去細數他當年學習過程中墨池皆黑、廢紙成堆的境況了。一位醫術精湛的大夫,必然診治得多,觀察得多。也累積了許多誤診的教訓。古諺說:“巧者不過習者之門。”只要不怕錯誤,反復學習,便能達到巧妙的境地。
⑥“逐日淘沙定有金”,成功的金磚就是從淘洗錯誤的沙礫中誕生的。有志者,不但不應為錯誤、失敗而氣餒,反而應該以失敗為師,在錯誤中汲取教訓,從而走向成功的彼岸。
(1)文章的中心論點是什么?
(2)選文②③兩段的順序能否調換?請說出理由。
(3)請簡要分析選文第⑤段的論證思路。
(4)請為文章補充一個事實論據或道理論據。發布:2024/12/27 3:30:2組卷:51引用:4難度:0.8 -
2.閱讀下面文字,回答以下各題。
弘揚好學之風
①讀書歷來都是修身養性的重要途徑,學問多寡也是衡量人品道德的重要標準。從古至今,凡是有所成就的人大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熱愛學習。他們孜孜不倦,刻苦學習,不斷豐富、提高、涵養和完善自己。習近平總書記發表講話時指出“好學才能上進,中國共產黨人依靠學習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學習走向未來。”因此,我們應大力弘揚好學之風,使之成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
②《禮記》中有言,“學然后知不足”。孔子認為,一個人想要增長學識,就要做到敏而好學,不恥下問。孔子一遇到不懂的事情,就會主動向別人請教。一次,孔子到魯國國君的祖廟參加祭祖典禮,他不時向旁人詢問,差不多每件事都問到了。有人在背后嘲笑他,說他不懂禮儀,什么都要問。孔子聽到這些議論后說:“對于不懂的事,問個明白,這正是我要求知禮的表現啊。”
③學習不僅能增長學識,更是成就一番事業的強大動力。古代很多官員通過科舉考試進入官場后,并沒有放棄學習,幾乎個個都是飽學之士,不管是文官還是武將,他們下朝回家后,大都在讀書學習、吟詩作畫。我們所熟知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學家、軍事家無不是如此,例如唐代的韓愈、柳宗元,宋代的王安石、蘇軾、范仲淹,清代的林則徐、左宗棠、曾國藩等,既是垂范后世的出色政治家,又是名留青史的杰出文學家。
④古人將勤學善學的精神概括為:“少而好學,如日出之陽;壯而好學,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學,如秉燭之明。”無論是少年求學,考取功名以期建功立業;還是中年學思并重,積淀人生的厚度;抑或是垂垂老矣依舊不肯放下書本。一個好學之人會將學習融入自己的一生。由于從古至今人們對學習的推崇,使得我們的歷史史冊記載了許許多多勤奮好學的故事。董仲舒專心攻讀,孜孜不倦。他的書房后有一個花園,綠植清新悅目,花朵爭奇斗艷,即便如此,他仍能專心致志讀書學習,以至于三年時間沒有進園觀賞過一次。董仲舒如此專心致志地鉆研學問,使得他成為西漢著名的思想家。由此可見,對于成功者而言,人的一生就是好學的一生。
⑤堅持學習需要付出艱辛,一時做到容易,長期堅持卻難,終身不輟更難。因此,只有堅持不懈、積少成多,才能有所收獲。每個人的一生,都是在學習中成長成熟的,沒有生而知之者,都是學而知之、困而知之,堅持學有所思,把知識變為智慧。古人講,治天下者先治己,治己者先治心。我們應該把學習作為一種追求、一種愛好、一種健康的生活方式,做到好學樂學,如饑似渴地學習,只要堅持下去,必定會積少成多、積沙成塔,積跬步至千里、集細流成江海。
⑥我們現在提倡學習型社會,應該把學習融入自己的日常生活中去。不但要向書本學習,還要向實踐學習,做到理論和實踐相結合。在快速變化的社會,只有不斷學習,才不會被時代拋棄。我們要不斷提高完善自己,始終把讀書學習與加強道德修養緊密聯系起來,把讀書學習當作一種生活態度,堅持終身學習,才能跟上時代的步伐。
(1)選文的中心論點是什么?
(2)選文第②段運用了什么論證方法?有什么作用?
(3)請用簡潔的語言分析選義第④段的論證思路。
(4)對選文內容理解和分析有誤的一項是
A.從古至今,有所成就的人大都熱愛學習、刻苦學習,從而不斷豐富、提高、涵養和完善自己。
B.“少而好學,如日出之陽;壯而好學,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學,如秉燭之明。”這種勤學善學的精神激勵我們要將學習融入自己的一生中。
C.古人認為,治天下者先治心,治心者先治己。我們應該把學習作為一種健康的生活方式,做到好學樂學,堅持不懈地學。
D.我們不但要向書本學習,還要向實踐學習,把讀書學習與加強道德修養緊密地聯系起來,把讀書學習當作一種生活態度。發布:2024/12/27 3:0:1組卷:21引用:2難度:0.4 -
3.閱讀《自尊》一文,回答問題。
自 尊 ①說到自尊,人們往往想到的是人的自我尊重,這自然是不錯的。但是,最近看到幾位大師逸聞,方知道,自尊是在尊重別人中實現的。
②錢學森家里的炊事員曾經說,錢老每次下樓吃飯,都穿得整整齊齊,從來不穿拖鞋、背心。這是看得起咱、尊重咱。錢老兒子錢永剛聽了炊事員的話后,也學了父親的樣子,每逢去餐廳吃飯,都穿戴整齊,他也要做尊重他人的人。
③國學大師陳寅恪晚年已有眼疾,在嶺南大學居住的兩層樓房的一樓給學生上課。當時選修他課程的不過五六人,陳先生絕不因選課學生多少影響他的講課。夏天,他身著便裝與助手一起在樓下工作,每當學生到家里聽課,他都要自己拄杖扶梯緩步上樓改換夏布長衫,然后才下來上課。看著老師摸索著下樓的身姿,學生們感動不已,為師的高大,在他們心中已然聳立。
④當前,在社會中,一些人關注更多的是自我尊重。他們目中無人,裝模作樣,虛偽失真,故作姿態,這種看似自我尊重的過分表達,表現出的卻正是不尊重別人的自我膨脹,是沒有自信的無意識流露。
⑤與這些人相反,有些大師甚至在遭受欺凌和侮辱,人格遭到踐踏的時候,還仍然具有表達尊重別人的強烈愿望。他們被剝奪了所有表達自尊的手段后,唯一可以表現的,就是穿戴整齊地向這個世界告別。傅雷先生在“文革”時被抄家后,所有家具貼上封條,他太太到朋友家借了干凈衣服,夫婦兩人穿了整潔的衣服上吊自盡了。整潔的衣著成了他們表達對這個世界和對周圍人尊重的最后方式。
⑥由此可見,在生活中,你保持著對人的謙恭,人們便在你的謙恭中讀出涵養和文明,心中會由衷地尊敬著你。
(選自《錢江晚報》有刪改)(1)寫出本文的中心論點。
(2)本文運用了
(3)第⑤段中傅雷先生的事例,能不能與第②段錢學森和第③段陳寅恪的事例顛倒順序?請說明理由。
(4)讀完本文,請結合自己的一次經歷,談談你對“自尊”的理解。發布:2024/12/27 3:0:1組卷:6引用:4難度:0.3